张金哲: 中国"小儿外科之父", 拿自己女儿试刀, 一刀拯救无数儿童


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的某个诊室,一名腹大如球的小孩,紧急被送来抢救。状况之恶劣,令在场所有医生都无计可施。危急时刻,一位95岁的老人出现了。年轻医生遵照着老人指示的方法和步骤。顺利把孩子腹中的肿瘤全部给取出,手术成功,小孩熬过一劫。而这位经验老道、将近百岁的医者,正是我国的「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不夸张地说,中国孩子的生与死,都曾与他有关。
新中国成立不久,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了。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能够开刀保命的小儿外科。年仅30岁的张金哲,主动挑起这个重担。一块「小儿外科」的牌子,5张病床,已经是他能够争取来的最大支持。当时,新生儿皮下坏疽爆发,致死率是可怕的100%,根本没有留给医生治疗的余地。就在张金哲为治疗方案忙得焦头烂额之际,竟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刚出生不满三天的女儿,也感染上了皮下坏疽。看着女儿在病床上挣扎,张金哲把心一横说:“我要给她开刀手术。”手术如愿进行得很顺利,张金哲守在女儿的病床前,寸步不离。最终,张金哲赢了!女儿的病症没有复发,身体也慢慢痊愈起来。同一年,婴儿皮下坏疽死亡率,由之前的100%下降到10%,后来又下降到5%以下,不再令人闻风丧胆。也正是这“剌一刀”,让张金哲划开了中国小儿外科治疗的先河。
张金哲的胸襟,不仅体现在医术的毫无保留上,还体现在传道授业上。上世纪80年代,张金哲曾争取到了10多个到国外进修的名额。但怎料,张金哲却把这些名额,分配到了全国10多家医院,自己医院倒只留了一个指标。学生们无法理解,张金哲也没有多做解释。等后来学生们慢慢开始独当一面时,看到优秀的同行后辈,以及全国小儿外科水平的整体提高,才理解了老师之前的良苦用心。短短数十年,中国小儿外科技术站到了国际前沿。张金哲功不可没。直到96岁时,他仍在给学生上课,也坚持每周到医院出诊两次。
行医70余年,不论来找他看病的人年龄大小,他都坚持站起身相迎和相送。为抱着孩子的家长拉开椅子,又带着微笑目送他们离开。对待孩子,张金哲更是体贴备至。为了消除孩子对看病的恐惧和戒心,他专门去学习了各种小魔术变戏法,和孩子们打闹成一片。也总是搓热双手、捂热听诊器,才去触碰患儿身体。他说,孩子要变得快活,病才会好得快。2020年9月25日,是张金哲的百岁生辰。继「小儿外科之父」后,他又多了个称呼:「百岁儿医」。生日宴上,他依旧念念不忘地叮嘱后辈:我们小儿外科大夫的目标是:儿不痛,母不悲。医者的大爱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