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丢了顿巴斯,美英要其“继续战斗下去”

文/行走斯图卡
在攻下北顿涅茨克市后不到一个星期,俄顿联军就占领了利西昌斯克;至此,顿涅克次和卢甘斯克全境基本上已经完全脱离了基辅当局的掌控。
俄军在利西昌斯克的胜利来得非常快,与此前马里沃波尔的艰苦战斗形成了鲜明对比;乌克兰军队在利西昌斯克并没有进行多少像样的抵抗,从北顿逃出来的残兵很快就沿着公路和小路逃往巴赫穆特和塞维尔斯克,俄军甚至复刻了2014年到2015年杰巴利采沃死亡公路的2.0版战例;即便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不得不承认乌军的失利,宣布从利西昌斯克“撤军”。
北顿会战的影响将是俄乌冲突的一个关键节点。夺下卢顿两次后,俄军的第二阶段军事行动目标基本达成,接下来就是第三阶段;按照俄方人士的说法,就是为卢顿两地建立安全缓冲区,也就是说俄军可以腾出更多的人手,在更广阔的的地域范围内对乌克兰实施“去军事化”——逃到塞维尔斯克的乌克兰残兵,气还没有喘匀、屁股还没有坐热,俄军已经开始发动猛攻——俄顿联军此时还不打算给乌军留下喘息的机会,而北面的哈尔科夫将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丢失了利西昌斯克的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本土进行了泄愤式报复;前两天,乌军使用火箭炮对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地区进行了袭击,火箭弹落在了居民区,近百幢居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至少5名平民死亡、数十人受伤。
这次袭击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纯粹是拿平民撒气,只能更加坚定俄军占领整个哈尔科夫、进一步对乌军“去军事化”的决心。
对于乌克兰军队来说,种种迹象表明,原本乌军的职业军人大多数已经消失在北顿战场上,基辅当局不得不用训练不和装备不足的国土防御部队去前方填线,结果证明这是一场灾难,有的部队在抵达前线的第一天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员;惨重的伤亡进一步打击了乌军士气,随着北顿战场的失利,基辅当局不得不将更多的国土防御部队提前从乌西调往乌东地区,这些部队不仅没有重武器,士兵训练更加糟糕,有的人只接受过两周的基础训练,接下来的战斗很可能是利西昌斯克战斗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乌克兰接近山穷水尽,甚至有消息称,基辅当局开始强征女性入伍;仗达到这个程度,基辅当局在东乌地区又缺乏民心而无法开展游击战,寻求和平谈判减少痛苦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但是背后的主子美英显然不同意。
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日前表示:“乌克兰不能签署新的‘明斯克协议’,他要继续战斗下去,一直战斗到战胜乌克兰为止”;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日前也跳出来火上浇油,宣称“美国不会推动俄乌和平谈判,现在不是进行和平谈判的时候,是美国支援乌克兰的时候”。
他的意思是说:华盛顿在乌克兰还没有表演够、乌克兰还没有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所以不能谈判,必须打下去。柯比是想表现“俄乌冲突要打多久,由华盛顿说了算,什么时候美国觉得足够了,俄乌才能停手”?然而现实是:冲突什么时候结束,谁也无法做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俄罗斯觉得自己的战略目标完全达成后,乌克兰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残渣,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约,吸纳乌克兰后只会成为一个累赘;在莫斯科看来,届时和平谈判意义已经不大,乌克兰觉得还有能力,就尽管来送人头,如果实在不想打,那就举着白旗来乞降。
我们可预见的是,基辅当局会在美英的指使下继续死扛,一直到一无所有为止;美英依旧会设法榨取乌克兰的剩余价值,直到最后一滴血为止——那么问题来了:欧洲能熬过几个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