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ji《白火》连载
作者:Mooji
翻译:安娜、茉莉花、婷婷
(十二) 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一一识破眼前所有,皆为虚妄。而最终的障碍,则是那找寻者自身的“人格身份”。找寻者说:“我只想要解脱,我只想要成为真实的自己。此时此刻,我别无他求。”他说:“请将最后一道障碍撤除。”却不知自己正是那道障碍。而我们一切所有,不过是梦呓、梦游与醉生梦死。如今,通过师父的指引,有福的人即可松脱于那层后天构成的社会性人格的捆绑,一但找寻者能照见,即便是所谓的“自己”,亦是个能被觉察被观照的客体,是故找寻者领悟五蕴皆空,“自己”只是一个虚构成的“超凡现象”。但找寻者仍不满足的追问:“你从不回应我的问题。”问题与发问者早已被回答了,然而是否那找寻者能够承受如此答案,即,发问者“它”本身,亦是虚假之物?他说:“哇~然而没有我,我又怎么能被找到呢?”而我说:“如果'你'不在,你又怎么会被遗失呢?”如果这点被领悟,一个人即可掌握那通往觉醒的,最终之钥。你的思维就像那枝叶茂盛的大树,企图在有风的地方,练习静止不动。你并不是有时觉知,有时不觉知的。你是纯然觉醒的。那个你是有时觉知,有时不觉知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被纯然觉知所觉知到的,一个升起的概念。请对此保持觉知。空无的王国浩瀚无边,无穷尽亦不可穷尽,亦因此,所有一切存有,得以徜徉于其中,为一切大涅槃海。SATSANG仪式的究竟目的,是洗净自我的铅华,从而显露出那超越时空的,神的素颜。真理是永恒临在于此时此刻的。所以问题在于,那质疑真理的人,是否能存在于此时此刻。别担心,生命并不是一道难题。是你的自我,令生命成为一道难题。关注并成就那主要的,那次要的将会被照顾得好好的。你无需匆忙处理各种杂务,只需耐心沉默的,让事情以自己的方式开展。如果你以为自己能够让事情尽善尽美,你将会成为一名生活规划者,如此,你将不断陷入琐事纠缠中,终日搏斗,终日惶惶。没有人可以平伏生命的琐碎,生命是不被驯服的。唯有当一个人的自我臣服了,其将自动取得与生命自然和谐的一致步伐。保持旁观者清的态度,让生命自行照顾好它自己。它将自然而然的,上善若水,和谐优雅。为何要错过如此美好的一出人间剧呢?让我们放胆的与存在共舞吧!心灵交汇的味道,就像两道流水互相汇聚一般。彼此将不再存有边界,亦不再丝毫分离。当一个人寻得真理,找寻者与被找寻的,皆将共同消失。如此,谁将是发现真理的人?你控制生活的冲动,控制了你。不需要一个动机或客体的存在,爱既能爱。爱是那至高无上存有,自证其本性而产生的一种无限喜悦。它来自自性的合一。如同花朵与花香实为一体,无需任何努力,你的存在亦将自然散发出爱的氛围。你即是你的自性。安静、聪颖、喜悦是你的体香。当你将身外物留在外头,你就能来到此地。身外物意味着,你的身份、欲望、记忆、投射——那些你以为就是你的事物,以及那些你想要成为的事物。当你自净其意,还内心一片虚空于那无限美好的“一”。纯然美好的觉受将会在你内在升起。臣服,谦下。将“你”完全空掉。那“一”将永恒独自的闪耀于纯然虚空中。对于那已经解脱的人,没有准则得以衡量他。你不需要散尽财产,或赤身裸体住进洞穴中来证明你是解脱者。事实是,每一次有成道发生,皆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发生。亦有解脱者可能拥有上百所房子,尽管他不追逐财富。亦有解脱者遗世独立,对世间毫无眷恋。这两者存在都是同等自由,同等喜乐的,两者皆不为世间物欲所牵绊、束缚以及奴役。真实并非因果,它不是梦幻泡影。真实并非某种可供你惊叹:“哇哈!这就是它!”的事物。诚然,这觉受是如斯的美好瑞祥,然而它们并不究竟。因此莫要追寻此类至福境界。当然,它们会在你求道路上不期而至,但正如纯净天空上偶然飘过的云彩一般,它们绚烂而短暂。超越此类可觉受之至福外,更有不动、无时间性之永恒完整“至福境界”。那境界不可言说,在那里,你回到家了。存在性的虚空是你的住所,应无所住而生欢喜心。如此这般,由死至生,从生到死,你划过存在的天际。当一个人的私有信念为其浩瀚本源——那存在性之宇宙大体所消融、合并时,那最美的片刻即会发生,一个人,将不再是一个自我。当宗属、族类、部落、集团甚至家国,皆为宇宙大体所吞噬,一个人的存在,即从狭小的自我从属中释放出来,成为纯粹无私的和谐存有。那即是真实瑜伽的发生。每一个人,由于其人格划定,身份限定,思想制定,因此,我们都个别从属于各类宗属、族类、部落、集团甚至家国的一份子。然而宇宙意识会蜕变升华各类零落的从属头脑,使其成为宇宙头脑。在表面,具有宇宙头脑的人,或许多少还会呈现各异的,原属于他们的宗属、族类、部落、集团甚至家国的表征,然而内在深处,他们皆无自我,他们皆属于自性宇宙的一部分。在某些片刻一个人会来到一个点,看到说,“我的天,我竟珍爱并守护着如此多的谎言!”然而,你依旧执有这些虚妄,不放。你害怕说,失去它们你将不再是你自己。然而事实却是,执有它们,你将永不会是你自己。切莫执著于任何关于生命应当如何之信念与概念。否则当你所投射之际遇顺遂,毫无阻隔时,你将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而当际遇落差,事与愿违,你将残缺不全,苟活于世。当你是空的,生活的突然转向将不为你造就困扰与创伤。如同飞虫,当它们来到需要转向的境遇,它们就是简单的转向,那并非一种蓄意为之抑或不满而掉头离去。一切只是随机而动,它们可以飞翔的转向任何方向。那就是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飞虫”,上下左右斜飞——怎么样都行。如果你期待某事发生,而最终它没有发生,你期望落空而必须重整方向时,你将不会充满热情的转入那被迫进入的新方向,你会沮丧且痛苦不堪。一个开放的头脑是不依赖任何外在感官现象的。将心血倾注于那起起落落的外缘外境,你是自寻烦恼。一切都是感官意识把玩的浩瀚游戏,一切都存在于这感官游戏中,然而,即使游戏者不再相信这游戏,游戏的创造者本身都会受困于游戏中,无处可逃。你是否曾经想过,假设一天你与神相会,你是无法说出任何令祂对你感到失望的话的?当你发现你无法做任何事来改变神对你的爱,那么,许多压抑的感受将会离你而去。没有冒犯、没有批判、没有原谅或治疗你的必要。没有记起那些你以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的必要。我要告诉你,你不需要去想象它,因为那是真实的。人们总是担心的说:“大哥,你是真的不知道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鬼东西!”这些想法,它们看起来之所以非常恶心、恐怖,只因为你以为那是你的想法,而且,是“你”在想它们。只要一天你还在期待某人某事某物的发生,来令你开心,似是而非的,你将因此令自己感觉贫乏,从而陷入悲惨、难过,不开心的状况。空无丝毫不驱赶任何事物。它不达成任何事物,亦不转化任何事物。空无不为任何事物所胁迫、影响。亦不依存于任何事物中。它只是成为完整与自足的,简单存在。因此,成为空无是无所求的。因此,发现自性本空并成为空无的,即是成为自由的。有一种宁静与任何人无关,它是非人的。它并非某种修炼身体功法后所产生的镇静。和平在那里,但没有和平缔造者。这宁静唯有当“人”的声音不在,方可被知晓。惟当没有“人”,一切方纯粹如初。惟当彻底无人被达成,那即是最终。找寻是诱饵。找寻者是陷阱。而其所欲找寻之物,则是找寻者自身。是故,其所找寻物、找寻者并寻找过程,乃是一体的。是故,那个能觉知到其所找寻物、找寻者并与寻找过程的“觉性”,实是超然独立于它们之外。因此,“觉性”乃是真实不虚。安然处于内在。不要有那个“我正在进行内在旅程”的想法。因为那将只是一种信仰,而信仰总会带来不必要的分裂。那个你正在找寻的,其实你已经是它了。我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任何人。每当我看见一个人从自我的幻象中解脱而成为自由的,并对那最终的,日益展现更大的感恩时,我内心只是跳着那永恒盛开的心灵之舞,感激涕零。地球上一直都有开悟者存在着。想要开悟,不需要去那几本经典书里找寻证据和确信。而应该去接触那些其存在已然明确闪耀着真理的活人,我们内在的直觉,会自然认出如此一个开悟者。将开悟者找寻出来,然后欢喜的与祂们连接吧。保持着觉知,如此一来,妄想将不攻自破,而意识将因无处安放,回归它们最初的处所,你的心。不要有所偏好,不要有所抉择,保持是一个单纯的,常住的,无形的内在目击性。请老实遵循这份建议,它是真的有效的。我不会对人说那些,能帮助他们解决麻烦的话。我只会对人说那些,能帮助他们杀死分裂的话。而分裂,是所有麻烦事的根本肇因。因此,我只会对人说这样的话——如何杀死那不断生产更多更多自我的子宫。是我内心的爱,让我不断说出这样的话。在你还未找到真实的自己,亦未找到起点在何处之前——切莫开启任何旅途。别在任何教导之上,更添无谓的纹理纹身。亦不要爱上那根指向太阳的手指,而错失真正的指引。所有真实的指引者,必将你指向你真实自性。那个目击到此物的观照,自身并非此物,那就是“它”。无论何时你找到自己,在你无限存在之前,同时会有一道门耸立在那里。通常门前总是挤满人潮,他们在天堂门口办起鱼市集,各种叫卖。“快来看看哦,我们为你准备最新鲜的鱼,保证你从未尝过如此鲜美……”所以你不仅停下前往大门的脚步,你更嗅起了鱼香来,是的,你大力的嗅吸鱼腥。每当真理来临的片刻,头脑总会试图令你分心。总有一天,你必须放弃自己的整个故事,也放弃成为自己人生的剧作家。你会说:“我不再合作,所有这些,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把戏。”每当一个人免于自我,那人即从所有人事物的批判及认知中,脱离而出,能用清澄目光看待世界,能用明悟头脑,笑迎生命一切。这样的人将不会为世界所惊扰,没有什么能够冒犯他们,他们常驻于安详喜乐的和平境界中。如果说,每本心灵书皆能令人开悟,我们的世界必然到处充满开悟者。可是,他们都到哪儿去了?人们总是对我强调,“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但我并未要求你去“做”它,我是要求你去“看”它。所有幻象的本质是,当它们是清晰可见的,它们即会丧失力量。你永远不能失去你自己,你只能够失去其它事物,唯有真实的自己,你没办法失去它,唯有它,是真实的。人格不过是永恒时空某一两个片刻中,包裹著无限存在的一件廉价T恤。摩诃,那究极的一,永恒照见那人心镜中所反映出的,种种渴望与欲求,无一不能实现于内心悲愿中。反之,内心若无大愿,则没有如愿的可能性。摩诃,那无穷极的一。摩诃,纯洁完满的湿婆,此时此刻,既能消弭所有萦绕不去的迷幻意象,映出最终的清净。“人格的我”处于时间的维度里,它不过是一长串的思想流逝过程。而本性,则处于无时间性的永恒维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