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画论四“未学画,先知看画”

2023-02-20 15:12 作者:司马直白  | 我要投稿

未学画,先知看画。不知看画,学必差矣。今人仅有能看画而不知作画者,亦有能作画而竟不知看画者。能看不能画,其人不画则已,画必精;能画不能看,其人(其)画可知矣。所以举师须考之于众论。 作画难,而识画尤难。天下之作画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使作画者皆能识画,则画必是圣手,恐圣手不如是之多也!吾见今之画者皆不必识画,而识画者即不能画,庸何伤?古人画者,皆帝王卿相,才士文人,聪慧绝伦,而游心学艺。今之画者,不过如蒙师庸医,借以为糊口之计,亦曾翻阅宣和之库12,览清閟于倪家 3l,探玉山于顾氏乎?多所见则多所识。高门世胄川,曰与宾客相诋诘,判其真赝,今者不识而明日识之。既能识,复能画,则画必有理。理者造化之原,能通造化之原,是人而天,谈何容易也!夫歌于郢中者5l,阳春白雪亦歌,下里巴人亦歌。余巴人也,亦足矣知含商吐角之妙。妄抒所见,何异夏虫之语冰哉! 【语译大意】 学习绘画之前,先要学看画。不会看画,学起画来也必然差劲。现在有人光会看画却不会作画,也有会画几笔竟然不通画理看不懂画的。能看而不能画的人,不画就算了,若画起来必然会出精品。能画而看不懂画,这样人的作品可想而知。所以推荐老师要从群众舆论中去考查一番。 作画是难事,能识别画的好坏更难。世上画画的人很多,识画的能有几个呢?假使画画的都识画,画起来肯定是圣手,恐怕圣手不会有那么多。我看当前的画家都不一定懂画,而识画的纵然不能动笔,又有什么可悲?古代画家都是皇帝丞相上卿、有才能文的士人,比一般人聪明,仅为丰富心灵生活才去学习艺术。现代画画的,像混饭吃的启蒙塾师、没有本领的医生一样,何曾看过古今名迹,犹如进过宣和画库、倪迂家的清閟阁,探过顾家玉山中的宝藏一样呢?看得多,认识的名人名作也多。官绅世家,每天与来宾清客们互相讨论,判断画家的真假,今天看不懂的,明天会认识。认识高超,见闻既广,又擅长丹青,作品必然符合画理,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通晓此规律,便是人天合一,亦人亦天,谈何容易啊!在古代楚国郢都,高级的《阳春白雪》在唱;普及的《下里巴人》也唱。我是后者,也知道引吭高歌的妙处,随便把自己的愚见抒发出来,与谈论冬冰却终身未见过冰雪的夏虫有什么差别呢? 【臆解】 能解识画又善画为最高,懂画理不会动手创作者次之,只会画几笔并不懂画理的又低一个层次。不懂也不画的不在议论范围之内。 识画的确很难。例如酿酒者很多,品酒者寥寥。 识画要通美术史与美学,后者也就是艺术哲学,从许多作品中,提炼总结出一个时代绘画的共同特征,以及每位画家的具体个性。即使同一画家,在不同年龄、环境与心境中,作品也会同中有异。 识画,要战胜个人偏爱,尽可能做到公正。 识画,要把线条墨(色)块中潜在的感情“密码”翻译出来。能从整体上把握主流,又善于从局部去具体分析,不流于空泛抽象。 画家运笔快慢、浮沉、长短、卷舒、扬抑、浓淡、干湿、畅涩、道媚……线条中必然会留有心电图。线条,在中国画来说不仅是写轮廓的造型手段,也是抒情的音符,建造精神楼阁园亭的砖瓦。是画家情绪的自白。 想懂这门“心灵的语言”,首先要见多,方能识广。 看,还要善悟,发现大家名作线与墨块特征及内在组合规律。由此及彼,自外及内,一家家弄通,常中识变,变中见常。由少而多,瓜熟蒂落。要靠精诚至而金石开。 明初累兴绘画狱,杀了三百余人,使生气郁勃的元代绘画急转直下,一蹶将近二百年,直到明末清初,大家(董其昌、八大、石涛、程邃、渐江、髡残、萧云从、梅清、查士标、孙无益、杨龙友、南田、吴历和四王……)辈出,心肠太热的龚贤尚有寂寞感,慨叹识画者稀。自称下里巴人,实为阳春白雪。 大艺术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从微渐中感受到不祥信号。粉饰太平,为皇家歌功颂德,总没有历史地位。龚半千是洞察现实又无出路的过来人,寄情艺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求得心的纯洁。所谓夏虫语冬冰是自谦。 大智慧来于大寂寞中的大彻大悟。 龚贤颇自负。半千即五百,暗喻孟子五百年必有名世及司马迁五百年必有圣者出的意思。他深怕后生重技术轻学养,变成乏胆识的乡愿庸才,苦心呼唤明天的大家学者,盼望后辈博学卓识,胸藏大丘壑,懂得世情世态,广览前贤佳作,以赤子眼看人世间。惜墨如金,避免作唯技术论者和以应酬为职业的假艺术家。 大艺人必然同时是大鉴赏家、大学问家。可以不作诗而具诗人的气质与敏感,不是思想家而不乏思想者的襟抱,不是史家而带着历史眼光来预见新事物的胚芽和动势。 鉴赏家不必是创作方面高手,是高手更妙,鉴赏也要有创造性思维。英国人有谚语:“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好画也常说常新,有莫大思维空间要评赏者用想象去驰骋!

画论四“未学画,先知看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