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体育运动是刚需

2022-03-23 11:10 作者:旭日星空羽毛球  | 我要投稿

作者:

周晓旭

现任旭日星空总教练。国家一级运动员,北体大运动训练系羽毛球专业2002级(2006年毕业)。父亲为资深羽毛球教练,从小接触羽毛球和体育相关产业。

在旭日星空教学十九年,共培养国家一级羽毛球运动员119名,国家二级羽毛球运动员162名,累计培养221余名学员通过体育特长生考入重点大学。

同时为某体育产业相关企业资深顾问,家中多数人长居美国,每年频繁往返中美(并经常带队员赴美交流),熟悉美国体育教育产业情况。

这两年因为很多家长了解我的家人都在美国,经常咨询一些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美国的教育理念、方式以及重视体育程度等等十分感兴趣。

其实原来我了解的也是比较皮毛。也正是因此每年去美国过年时,经常请教在美国的家人和朋友,也算是有所了解。而且越了解,越觉得现在中国,实际上在逐渐的贴近美国的教育方式,只是还没有达到而已。

尤其是我最了解的体育方面。而我也仅仅探讨这方面的情况吧。在美国,体育运动,是刚需!

以前中国的体育,和美国完全不同。十多年前,大多数的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只有两个:锻炼身体和走专业。而美国大多数家长,目标很明确:学有所得,参加体育必须向特长方向培养。

这也是我几年前,和很多家长探讨过的问题,当年很多家长说,你们想的太远,很不实际。而我当时就说,再不培养就来不及了。是的,世上没有临时抱佛脚的。这根本就行不通。后来很多个家长后来后悔莫及,但是事实如此,谁也无法改变。

这一次,我带来了很多的案例:我一个学长的孩子(出生在美国),凭着全美青少年游泳比赛第六名的成绩被斯坦福录取;我亲戚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全国摔跤比赛里得了名次,被一所常青藤(我总是忘了那些学校名字)录取。当然,你们稍微上网普及一下,自然了解所有的情况——美国对于体育特长生考入常青藤联盟,有多么大的优惠政策。

同时,我必须承认,美国的教育方式也很特别:小时候练身体和培养兴趣,大学动脑筋。很多常青藤大学等一流的大学,考虑招生的时候,绝对不是依靠学习或者某次考试的成绩为依据。而是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坚持从小到大参加一项体育运动,很难获得常青藤大学的录取。因为会被认为是不够坚强,没有体魄等。

美国的孩子其实都是高手

也许很多人并不是这么认可我的说法,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并不了解。

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游泳馆,让我吃了一惊。去的那个游泳池里的泳道是很标准比赛泳道,每条泳道里都有好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排成一排首尾相接地快速游泳。一开始是自由泳,接下来是蝶泳,手臂打水的动作整齐划一,前进速度也很均匀。一小会儿的功夫,他们就游了十几个来回。教练站在岸上看,除了偶尔提醒两句,根本没有让他们上岸休息的意思。

于是我问朋友:“这是哪个专业队在训练么?”朋友说:“哪里是专业队,根本就是普通孩子自己来学的。”我看着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应该是学有所得。而不是中国那种把每一个体育运动,当做是学一下去学习的。和外面的咨询人员了解了一下,人家觉得这很正常。在同行朋友的帮助翻译下,聊了不少时间。人家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美国没有不专业的训练,否则那就不是训练,是骗子。

我们带队和美国的羽毛球俱乐部交流赛。三年时间去了数个俱乐部,发现美国几乎没有中国这样的随便教孩子玩或者不好好教孩子训练的俱乐部(和他们聊了一下,美国的体育,如果有那种态度的,基本上就可以倒闭了)。基本上美国俱乐部的孩子都在拼命的训练。看到他们孩子训练的认真程度你以为是国内穷地方的孩子没有出路才玩命练球的那种,而其实他们家里都是美国中等以上阶层的(实际上美国这个阶层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这样拼命努力的)。每个俱乐部都标榜着最优秀的队员,到处贴着或者挂着他们的奖牌和照片。他们是标榜着自己的专业性的同时,鼓励孩子们向更棒的队员们学习。

而我们这里的家长有些还问,俱乐部拿了好多好成绩又怎么样,我们孩子又不想打那么好。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让您知道,您交给孩子任何事情,或者让他去学习,如果都是这样的态度,估计中国式废柴就出现了。

因为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是让孩子无论练什么,既然决定去做,那就要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哪怕没有别人好,也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至少要勇于去尝试。而不是耻笑或者不屑于别人好的地方,让孩子养成的一个很恶劣的习惯:你这个厉害我不跟你玩不就行了,反正我又没想厉害。那么估计,这辈子,这孩子也没什么可以厉害的,因为都没有想去尝试和努力的心态(好吧,我承认跑题了)。

前一段我又去了一个健身中心。这个健身中心很特殊,是拥有体操训练的。随便进去看了看,又发现许多高手。看着和我儿子(3岁多)差不多高或者稍大一点的美国小姑娘们,车轮一样地翻着跟头,毫不费力地把腿一下扳到头顶上。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原来老美才是真功夫啊(不要喷我说中国这样的很多。我非常清楚,因为我4-6岁就是在什刹海体校住校训练体操的,后来8岁才改练羽毛球)。但是要知道,人家美国这不是职业队,只是孩子们在闲暇时间进行训练的!在人家美国人看来,就是培养爱好和兴趣,也要如此专业才行!


2016年暑假,我带着队员们参加美国训练营,队员们每天上下午和美国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活动。结果我们的队员们很吃惊!他们说,怎么美国人学习都是各种玩啊?我深入了了解了一下,其实并不是玩,而是都是体育运动。他们一周的活动,其中一多半时间在体育运动,包括篮球、网球、排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以及几种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球类运动的活动。


孩子们开心的同时,也感慨万千:在美国我们好吃香啊,曹峻同学因为在上课时立定跳远比赛第一,居然好几十个小老外们欢呼,围着他转。而且他们并不拒绝不了解的运动。当老师知道我们的队员都是羽毛球队员时,非常开心,还主动的在最后一天,让队员们充当老师教外国孩子们羽毛球。这教育和文化理念,是不是咱们中国还没有追赶上?


至少,我觉得还有差距,但是我觉得逐渐在接近。我记得十年前我们俱乐部刚成立几年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冲着锻炼身体来的,很少有家长在意你训练的成果如何,甚至只在意教练态度是不是足够和蔼,是不是可以哄着他家娃高兴。那时家长最关心的是,教练我家孩子怎么你老教这几个动作,不能学点新的么?您不多教他们动作是不是怕他们学会了就不学了?我们家长都希望赶紧学会赶紧可以学点别的什么的云云。让我们当年的教练们十分无语。


而现在,大多数的北京孩子家长, 都是希望孩子学有所得,更在意的不是对于孩子的服务有多好,而是在意是不是孩子能学到点东西。更多的家长因为我们灌输的理念,而明白羽毛球不是一两天练成的,也没有“学会了”这个词。大多数人也都明白了,体育运动应该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哪个运动项目不是如此?


之前有一个文章大家估计都看过了,美国的RBC每年都会举办十项铁人赛。项目内容是:40码冲刺、20码穿梭、400米和800米跑、500米划桨、扔橄榄球、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撑杆跳、卧推。而每年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从22岁到62岁都纷纷报名。最关键的是,很多总监、总裁等等的运动成绩都超级惊人。


比如大型交易公司的高级副总David Lazarus,40岁,竟然400米跑47秒,在中国是一级运动员的水平(我相信中国很难有40岁的还能跑这么快)

ICAP的集团副总裁MARK双杠臂屈伸做了54个(现在我们的大队员都是运动员还没几个能做十多个的)

摩根大通一行的副总裁MICHAEL,垂直弹跳0.87米(超过中国多数篮球运动员)。

在照片上看,你会以为他们是运动员,其实他们是华尔街精英。

这就是美国的体育教育特性。


美国大学为什么如此爱体育

作为一个教育者(体育教育者),我有时有点纠结:在这一边看到的是学术强大的中国的孩子,在那一边看到的是身体强壮的美国朋友的下一代。


哪个好?我觉得不言而喻。虽然学术强大的我们,感觉小学就可以学到美国高中水平。可是为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科研成果让我们昂首提胸的在外国人面前显露?为什么没有国外的孩子们的创造力和钻研程度?


在我看来,中国孩子们最有优势的学习能力强,却并不是真实的。因为我作为教练,发现现在中国的孩子专注力差、韧性差、积极性差。而缺少了这些能力,学习再好,缺少这些素养以后可以用来做什么?当人工电脑么?


可以说,相比较于中国的孩子,美国的初级教育阶段,美国的孩子基本就是在走“四肢发达”的路。

我的美国朋友跟我聊天:“你难道以为体育不重要吗?其实体育在大学录取的时候很重要。有些孩子学术上很完美,如果体育也出色,进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有些孩子学习没那么好,但如果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名次,也可能逆袭进入好大学。一些大学还专门设立了运动员奖学金,来吸引体育特长生。相反,学习一般的孩子,如果没有任何体育特长,那么基本上和一流大学无缘,而你学习很棒,如果没有任何体育相关的因素,也基本上会被砍掉”

美国大学为何如此看重孩子的体育表现?我来引用一段搜来的文献。

美国某知名培训机构的CEO,Jacob Bacon认为:体育和竞争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人们把体育竞技看得非常重要,许多美国人(如果说不是大多数美国人)都会支持一支职业联盟比赛的球队(篮球、橄榄球、棒球、或冰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天看7小时电视,其中四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是在看体育频道。另外,美国人崇尚成功,体育比赛中,各队能力可以立分高下。

美国大学身处这样的文化环境当中。学校校队的成功,往往被看作学校成功的一部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专业的Konstantinos 博士解释说:“就像在高中时期选修荣誉课程或者大学先修课程一样,体育优秀可以证明学生挑战自我的能力——体育运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参加比赛,你每天起码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进行训练。所以,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是一种成就,能够在参加至少一项运动的同时获得好成绩,会被学校认为更加难得。既能取得好成绩,又能在运动队里担任领导职务(比如说队长),则会被视为特殊人才。”

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


那就是,你从小拥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好的好处就不一一列举了),证明你在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都可以有足够的活力去完成他们(就不说中国大学生跑个马拉松每年死好几个的问题了);坚持参与一项运动,必然就拥有了耐性和任性,这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比别人更能吃苦、更能坚持;而大多数体育运动都具有对抗性,比赛的机制会让更多的让孩子从小得到竞争性、专注性、积极性以及经受更多的心智磨练。这些都是未来在学习、工作、处事时,能有足够的抗性和面对困难的决心。更不用说,像羽毛球这类的运动是头脑对抗的典范,就没有羽毛球打的好的人真的不聪明的。

从经济角度看

美国的教练员,是老师收入的数倍。这些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说的是,在中国要是在学校里体育老师收入比语文数学老师高的话,绝对是所有老师都直接造反的事情。但是其实体育老师就只是大家蔑视的对象么?开玩笑都是说: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还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作祟。但是其实呢?我们不是在学校内的教练们,收入早已超过在校内的老师们。可是大多数人还是不把我们教练这个行业当做正当职业,虽然我们已经是正式公司、正式的和所有其他职业一样的员工。要知道,正当职业退休大概55-60岁。而我们北京就有很多老教练已经教到了七十多~哪个时间更长?我们和你们一样有保险,有退休金!

 

当然,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也是因为中国在逐步走向世界强国的行列。而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清楚的认清这一点,让我们的下一代,别都是只是外人耻笑的“东亚病夫”。看到小学生参加训练的孩子们中就有接近一半的是近视眼,我觉得是不是我们应该做出检讨?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身体锻炼,而不是天天只用眼睛和脑子?


我更要呼吁的是,从现在起,应该家长重视体育,而不光是重视锻炼。锻炼身体,只是体育运动的最基础阶段。我们应该是让我们的下一代学有所得!更何况很多家长以为是锻炼身体,去参加的训练其实是陪孩子玩或者代替家长哄孩子等职责,其实连锻炼身体都没达到。参加训练,花钱参加训练,却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以及展示给孩子我们能享受的服务是多么好,我觉得这就是瞎胡闹!


就像大多数家长考虑的,我家孩子要私教,我家孩子人少点。先想想,这样对孩子好么?私教和小班的好,不是针对所有孩子。有些孩子是必须加入小班或者私教才能练得更好的,但是不是都适合。先明白孩子怎么才能练的好,再去考虑如何实施各种方式。而不是我就是有钱我就想让孩子享受一对一服务,可是你考虑过你孩子什么都不会要什么一对一?一对一之后比别人一对十打的还差,你愿意么?

总之,还是希望中国的家长们,能够正视体育运动。

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论调,竟然还没有泯灭。我招聘教练,标注我们教练可以收入年薪达到15-40万,而我一些外地的亲戚转发了文章后,居然有很多他们周围的人质疑:一个练体育的还能挣那么多,咱们这里某某博士都没挣那么多,肯定瞎编的。我听到真的有点可悲。原来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了解体育,或者不重视体育的地方。


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和家长们,可以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观点。希望孩子也因此受益,能够获得更好的身体、更优异的品质的同时,也拥有有更广阔的未来。

希望更多人能够正视现在的教育进步——体育,必然是未来教育的重点!随着现在国家开始重视体育,也希望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将体育产业,去其糟粕,让体育培训和体育教育做得越来越干净!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受益于我们!

也让更多的人明白体育运动,是刚需!


体育运动是刚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