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使用前,需要知道这件事

大家好,我是小芝药师! 阿司匹林诞生于100多年前,是最古老的西药之一,现在主要用于冠心病、脑梗死的治疗。 阿司匹林的发现与柳树有关。早在公元前5世纪,被尊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就已记载柳树皮中的物质可用来退烧、镇痛。后来经过分离纯化,发现这种物质是水杨苷。而水杨苷容易水解产生水杨酸,这种酸使胃部产生灼烧刺激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新化合物,就是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既然能够存在一百余年之久,并被称作“世纪神药”,证明它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是可靠的。然而这样一种广为使用的药物仍然遗留了一个最突出的不良反应,那就是胃肠道反应,常见表现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这种不良反应,但是以下这些人群风险较高:如既往存在消化道溃疡病史者、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者、联合抗凝药物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年龄大于60岁、或者存在其他上消化道疾病者。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前需要注意是否有上述风险,并尽量纠正这些风险。比如条件允许时停用激素。如果存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病史,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并进行根治。如果风险较高无法纠正,且必须使用阿司匹林,那么建议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比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它们可以保护胃黏膜少受酸的侵蚀。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PPI用上不行吗?小芝不建议这么做,因为PPI虽然安全性较好,长期使用还是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的。 如果你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出现了不明原因贫血、缺铁、消化道出血,应该要考虑有可能是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要尽快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