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步兵的伴侣-步兵战车

2019-02-14 10:35 作者:hammersickle2005  | 我要投稿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中文名

步兵战车

特点

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

用途

协同坦克作战

任务

快速机动步兵分队

类型

步兵战车按结构分,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战车造价低,耗油少,使用维修简便,公路行驶速度高,有的国家已少量装备部队。

性能特点

步兵战车的乘员一般为车长、驾驶员和炮手等3人,载员为1个班,共6~8人,战斗全重,轻型的为13~15t,重型的为22~30t。车内布置大都是驾驶舱和动力舱在前,战斗舱居中,载员舱在后。车体采用均质钢装甲或铝装甲焊接而成,并有射孔,便于乘载的步兵从车内射击,以利于乘车战斗。车后有跳板式或侧开式大门,步兵上、下车既迅速又隐蔽。炮塔有单人和双人两种。采用单人炮塔的有中国的86式和苏联的BMP-1等,由于车长位于车体前部,因而观察受到影响。采用双人炮塔的有联邦德国的黄鼠狼、美国的M2和苏联的БМП-2等,由于车长的位置在炮塔内,故观察条件较好,并能超越炮手操纵武器射击。此外,步兵战车也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武器的炮塔。(梅卡瓦酱:⊙_⊙)

车载武器由火炮、反坦克导弹和并列武器等组成,和步兵携带的各种轻便武器一起,构成一个既能对付地面目标,又能对付低空目标,既能对付软目标,又能对付硬目标的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火力配系。

火炮为主要的车载武器,多系20~30mm的机关炮。70年代装备的以口径20mm的居多,如联邦德国的黄鼠狼、法国的AMX-10P、南斯拉夫的M980和南非的獾式20等。为了进一步增强步兵战车的火力,80年代装备的火炮一般为25~30mm口径,采用25mm的有美国的M2、LAV-25、瑞士的旋风改进型。中国与英国合作研制的NVH1和与美国合作研制的NFV-1也是采用25mm机关炮。上述机关炮均能高平两用,俯角范围为-5°~-15°,仰角范围为+45°~+75°,用以对付轻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和步兵反坦克武器,有效射程为2000m左右。配用的弹种有榴弹和穿甲弹,一般采用单向或双向单路供弹,采用双向单路供弹目的在于根据目标威胁的程度不同,能迅速更换弹种。除机关炮外,也有少数步兵战车采用低压滑膛炮,口径为73mm,这种火炮较轻,但射程较近,仰角亦小,难以对付低空目标。

步兵战车配用的反坦克导弹多系红外半自动制导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诸如美国M2的陶(TOW)式、联邦德国黄鼠狼改装用的米兰(MILAN),苏联БМП-2的拱肩(Spandrel)等,主要用于对付4000m以内的主战坦克,破甲厚度约为600mm,有的改进型导弹可达到800mm甚至更多一些。也有一些步兵战车没有配备反坦克导弹,如英国的武士和南非的獾式等。有的国家的步兵战车,例如苏联的BMP-1,部分车辆取消了发射架以降低成本,但如果需要,仍可临时安装。

防护性能要求车体正面和炮塔前部能防20~25mm机关炮炮弹,车体和炮塔两侧能防枪弹和炮弹破片,而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车体正面一般只能防枪弹和炮弹破片。80年代改进的和新研制的步兵战车有的披挂附加装甲或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增强抗弹能力。除装甲防护外,车上还有烟幕施放装置和三防装置,有的还有自动灭火装置,这些装置对提高车辆的防护性能,均起到积极作用。

现役步战车

步兵战车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和西欧。著名步兵战车有:

■美国AIFV装甲步兵战车

■美国M2步兵战车

■法国AMX-10P步兵战车

■美国M3骑兵战车

■法国AMX-VCI步兵战车

■苏联BMⅡ步兵战车

■苏联BMⅡ-2伞兵战车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

■德国 “美洲狮”步兵战车

■德国“鼬鼠”空降战车

■南非“獾”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80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1装甲步兵战车

■日本89式步兵战车

■瑞典90式步兵战车

■阿根延VCTP步兵战车

■南朝鲜KIFV步兵战车

■瑞士“旋风”步兵战车

■中国86式步兵战车

■中国551步兵战车

■中国NVH-1式步兵战车

■中国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

早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各国装备的装甲输送车以输送步兵为主,为使步兵能乘车协同坦克作战,增强对付敌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能力,提高部队的进攻速度,有的国家开始研制步兵战车。1954年法国利用AMX-13轻型坦克底盘研制了一种装甲输送车,1956年装备部队。该车载员舱两侧及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步兵面向外坐,可乘车射击,为步兵乘车作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初车上安装一挺7.5毫米机枪,后经改进,加强了火力,称为AMX-VCI步兵战车。1967年苏军装备了БΜП步兵战车。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的军队也先后装备了步兵战车,其主要型号有:联邦德国“黄鼠狼”、法 AMX-10P和南斯拉夫M980等。80年代初,美军装备了M2步兵战车。陆军装备步兵战车后,加强了火力和防护力,提高了机动作战能力,使陆军的机械化和装甲化达到了新的水平。

发展趋势

1.采用装甲车族的基型底盘

为了进一步提高陆军机械化部队坦克装甲车辆标准化的程度,90年代的步兵战车有可能利用装甲车族的基型底盘,而不象60~80年代那样单独研制,例如联邦德国美洲狮(Puma)装甲车族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中均有步兵战车。这样,有利于减少坦克装甲车辆基型底盘的数量。

2.火力进一步增强

主要是主炮的口径继续增大,从80年代的25~30mm增大到90年代的35~50mm。例如联邦德国的黄鼠狼2型,火炮口径有35和50mm两种,视需要两种炮管可以互换。美国步兵战车第四阶段发展计划提出,未来火炮口径有可能为45mm。瑞典CV90装甲车族中步兵战车的主炮口径为40mm,配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将用钨合金弹芯,初速达1600m/s,垂直穿甲厚度为110mm。日本的88式机械化步兵战车主炮口径已定为35mm。

3.配备简易火控系统

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射击精度,车载主要武器有可能配备简易火控系统。例如日本的88式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的步兵战车均将配备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

4.普遍采用复合装甲

一般有两种结构,一是在基体装甲外披挂复合装甲,二是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提高抗弹性能。

5.采用新型材料

主要是非金属复合材料,诸如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塑料等。采用这些材料,既可减轻车重,又能增强防护性能。至今上述新型的非金属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零部件,未来有可能用于制造炮塔和车体,现今有的国家正在试验之中。

6.大幅增强防护能力(up本人观点)

由于步兵战车通常伴随坦克作战,而自身防护力不足,因此被击中很容易出现死一车的情况,所以up认为步兵战车应该和坦克通用底盘,像俄罗斯的T15和以色列的梅卡瓦酱那样。


步兵的伴侣-步兵战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