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懂 | 62.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吗?
“乌托邦”“乌托邦”一词出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乌托邦》一书原著是用拉丁文写的,其中“乌托邦”一词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这个关键词来自希腊文,由两个希腊字根缩拼而成。“乌”的意思是“没有”,“托邦”(topos)的意思是“地方”,“乌托邦”意为“没有的地方”,即虚构的王国。
在《乌托邦》这本书中,莫尔以十分赞赏的态度,通过作者本人转述了一名航海者---拉斐尔关于乌托邦岛国理想盛世的谈话。《乌托邦》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莫尔借拉斐尔之口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如统治阶级的专权残暴、厚颜无耻以及广大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等予以辛辣的嘲讽和揭露。第二部分,莫尔将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投射到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他列出九个标题,用文学的笔触系统地规划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地理、城镇、文官制度、贸易、交通、旅游、婚俗、军纪、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和特征。《乌托邦》于1516年出版,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高峰。“圈地运动”打破了恬静的英国农村生活,大批失地农民流离失所。莫尔目睹了所谓“羊吃人”的情况,看到农民在专制重压下的痛苦,充满同情。面对不合理的状况,他幻想一个公正理想社会的到来。莫尔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却未能发现到达理想社会的途径。因而,“乌托邦’一词也逐渐被当成“空想”、“不现实”、“子虚乌有”的同义语。
共产主义是指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同时也是指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一种向着美好社会前进的运动。共产主义包括理论体系、社会运动和理想社会制度三方面的内涵。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共产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16世纪到19世纪三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给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马克思在研究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选择地吸收了他们的有益思想,以唯物史观来认识人类社会的演进,剔除了前人的空想成分,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是引领人们建设理想社会的指南。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共产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开始,一直不断地为消除社会病灶,壮大新生力量而牵引社会向前发展。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代表目前人类构建美好社会的最高认识水平。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主观臆断。其科学性在于,马克思将社会主义置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基石之上,使社会主义超越了莫尔等人设想的“乌托邦”的虚幻图景,这从社会发展规律上革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出发谴责资本主义的弊端。
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追求,必然会导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深,成为不可克服的顽症。因此,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内在矛盾不可克服,资本主义生产造就了自身灭亡的物质条件和自己的掘墓人,取而代之的将是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这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出发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体现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不是子虚乌有的梦呓。所以,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乌托邦”的论调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