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层木星神秘的面纱被解开!两项新发现带我们走进大气层的核心
简介:美国宇航局在木星上发现了与氨有关的“蘑菇”和“浅闪电”: “浅闪电”是一种意外的放电形式; “蘑菇”是“富含氨的冰泥岩”,起源于木星上的猛烈雷暴。结合他们的新发现,NASA团队得以解决木星的氨气之谜。
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刚刚在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上破解了它的两个谜团。
负责朱诺号任务的NASA科学家们经历了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天。在最近,这队科学家对木星的了解进一步加深,这两项新破解的谜团支持了行星大气活动的理论。
研究团队在木星上发现了一件叫做“浅层闪电”,和另一件叫做“蘑菇球”的现象,两者都与氨有联系。他们的发现将在本周三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些新发现为让我们对木星的了解又进了一步,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暴风雨来自水,而不是氨。
“朱诺贴着云层上方飞过时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现象——小而浅层的闪电,在一个被认为不可能的高度出现。”海蒂·贝克尔说道,她来自NASA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是朱诺任务辐射监控调查带头人,与这项研究的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第一作者。
贝克尔的团队发现木星的风暴将水和冰晶推上它的大气层,在哪里水与氨气相遇。氨气将冰融化,形成氨-水溶液。
“在这种高度,氨像一种防冻剂,将水的融点降低,并形成含有氨-水溶液的云。”贝克尔解释道。“在这种新形态下,下坠的氨-水溶液会与上升的水-冰晶相撞,将这片云电气化。这让科学家们十分震惊,因为氨-水溶液在地球并不存在。”
将我们新了解的浅层闪电与蘑菇球相结合,NASA团队成功揭开了氨的谜团。朱诺首席调查员斯考特·博尔顿说:“事实上,氨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在向下移动是多了一层伪装——水。”他来自位于圣安东尼奥的西南研究中心。
“在这个理论之下,答案非常简单:我们看不到液态的氨与水,直到它达到一定深度,随后蒸发,这种深度是非常深的。”
木星另一个谜团被解开了,这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道新的大门,他们通向大气动态学全新的理论。
相关知识
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79颗卫星。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已经知道这颗行星[11] ,罗马人以他们的神称这颗行星为朱庇特[12]。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13]。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14]
木星是颗巨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太阳系的行星中,木星和土星是气体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
从地球看木星,它的视星等可以达到 -2.94等,已经可以照出阴影[15],并使它成为继月球和金星之后,是夜空平均第三亮的天体(火星在其轨道的特定点上时能短暂与木星的亮度相比。)。
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但只占十分之一分子数量的氦,却占了总质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岩石的核心和重元素[16],但是像其他的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可以明确界定的固体表面。由于快速地自转,木星的外观呈现扁球体(赤道附近有轻微但明显可见的凸起)。外面的大气层依纬度成不同的区与带,在彼此的交界处有湍流和风暴作用着。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大红斑,已知是在17世纪第一次被望远镜见到,持续至今未曾停歇过的巨大风暴。环绕着木星的还有微弱的行星环和强大的磁层,包括4颗1610年发现的伽利略卫星,至2019年12月已经发现79颗卫星。木卫三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其直径大于行星中的水星。
迄今已有数艘无人太空船前往木星探勘,最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飞掠任务的先锋号和旅行者计划,和后期的伽利略号。先前拜访木星的是锁定冥王星的新视野号太空船,在2007年2月28日最接近木星,并借助木星的加速前往冥王星。目前朱诺号是木星轨道上唯一运作中的探测器,自2016年7月4日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后便持续进行观测作业至今[17][18]。未来仍将有不少探测木星系统的太空任务,如探测木星卫星欧罗巴的木卫二飞越任务。
by: Fabienne Lang
FY: mjr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