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霍元甲彩蛋】【中华武术兵器课堂】赵文卓


【一】
关刀
即偃月刀
长柄
刀如中天之弯月
多为马战时使用
势大力沉
抡刀而下
威力无比
拖刀反砍
更是绝杀

【二】
殳(Shū)
多用于古之车战
头如矛呈三棱形
后连一带刺之铜箍
柄之中前段
再置一带刺之铜箍
挥舞中刺砸双动
令人防不胜防

【三】
钩镰枪
枪头八寸
一侧有锋利的倒钩
可刺可砍可钩
尤其可对战敌人的骑兵
为拦马之利器

【四】
弓箭
多用于战场
羽长弦劲首如枪
为远战利器
善使弓箭者
必眼力臂力与心神上佳
三者合一有泰山之稳
方可一箭中的

【五】
蛇矛
枪身极长
所谓丈八
前端锋刃
曲形如蛇
枪头吐信
穿刺力极强

【六】
长柄大斧
重兵器
非力气绝大者不能用
使用时尚简不尚繁
劈剁间敌溃千里

【七】
斩马刀
又称陌刀
刀身长柄亦长
七尺中刃三柄四
多用于两军对垒
杀伤力极大
对骑兵的马匹更成威胁
陌刀成排如墙而近
敌骑虽至有来无回

【八】
棍
所谓棍扫一大片
虽无利刃
却为百兵之长
一棍在手
劈砸点扫
变幻无穷
以无刃胜有刃
天地之大刃也
劈扫间荡尽奸恶
习武之人
以棍为器者
多具仁心

【九】
苗刀
刀身极长
舞此刀者
须快速之手法
灵活之步伐
刀随步转(图鉴错别字“刀虽步转”)
步步杀机
舞动之间
只见刀光
不见人影
虽有秋叶飘零
但落地成丝

【十】
拐
由民间拐杖演化而来
以拐为器者
多深具武功之怪才
谈笑间对方已甘拜下风(图鉴多了一行字)

【十一】
三节棍
顾名思义
由三根短棍用铁环连接而成
使用起
力在臂
由臂至棍
近可防身
远可攻击
砸扫之间
人仰马翻

【十二】
锏
形如鞭身有四棱
看似轻忽
实则极重
非力大之人不能舞动如飞
此兵器在武林中并不常见
多为戏里先王所遗留
所谓锏打无道昏君
锏者 监也
为正气之物
甚明

【十三】
双棍
棍长似剑
接招之际
架 砸 扫
练至化境
腕 肘 臂
看似平常之物
但若达纯青之态颇不易

【十四】
钩
一种多刃器械
由戈演变而来
其身有刃
末端为钩状
护手处作月牙状
有尖有刃
讲究钩 搂 推 拉 捉 锁等手法
较难习练
生疏者易伤自身

【十五】
九环刀
大环刀的一种
形状与一般刀相同
惟其刀身厚重
刀背上穿有九个铁环
可加大劈砍时力度
用此兵器者多力大凶猛
对峙时铁环晃动
威吓效果十足

【十六】
月牙刺
手柄两端带刺
柄一方又连接锋利之月牙
使用时锋刃须朝外
刺 滑 架 撩
无一不可

【十七】
锤
又名椎
亦称金瓜
有长柄单锤又有短柄双锤
大多形似瓜
亦有四方八棱状
锤无论大小
皆自带其威
然力大者使之更得心应手
砸扫之间涤荡万物

【十八】
环轮状
带反刃
各手一只
抡 砸 套 带
近身战中
索扣敌人兵器之效果甚佳
又能反手攻击
亦是一颇具想象力和实战性之兵器

【十九】
狼牙棒
前端棒头如枣核
倒布锋利的铁钉
一如狼牙
此兵器有极大的杀伤力
一抡一砸人马俱碎

【二十】
禅杖
僧人多用之
一头为铲
形如倒挂之钟
一头有刃
如新月初弯
此兵器亦需力大者使用
一旦舞起
虽慈悲在上
但亦可虎虎生风
见贼而除贼

【二十一】
枪
中华武林之传统兵器
马步战皆宜
一枪在手
刺 挑 砸 扫
红缨抖处扫奸荡邪
使枪者至高之境
心能忘手
手能忘枪
故武林有谚
去如箭来如线
枪上手易习好难
所谓月刀年棍久练枪

【二十二】
挝
(太累了,下次再补上后面的文字)

【二十三】
双锤

【二十四】
梢子棍

【二十五】
子午鸳鸯钺

【二十六】
连枷流星锤

【二十七】
铁尺

【二十八】
双股剑

【二十九】
杆子鞭

【三十】
剑

【三十一】
斧

【三十二】
大砍刀

【三十三】
鞭

【三十四】
腰带剑

【三十五】
刀

【三十六】
镋

【三十七】
盾牌

【三十八】
槊

【三十九】
乾坤日月刀

【四十】
麟角刀

【四十一】
破甲锥

【四十二】
峨眉刺

【四十三】
流星锤

【四十四】
匕首

【四十五】
叉

【四十六】
唐刀

【四十七】
蝴蝶双刀
(视频种共四十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