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五彩与梅瓶的交融共生
青花国色、自然浓香——“筑昌”-青花酒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青花只作为图案纹饰的一部分,五彩为多彩之一。釉下青花色彩艳丽,图案花纹布满器身,纹饰繁茂,画笔灵活随意,色彩以浓红艳绿取胜。其造型丰富,有瓶、壶、酒器等。
清 高宗 西元1736-1795年 清 乾隆 绿地锦上添花轿瓶
明高濂《遵生八笺》条谓:“宣德彩瓷,绘镂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花纹,绚艳恍目……宣德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筑昌”-青花酒,汲取明清时代五彩青花灵感,饰以传统吉祥缠枝纹样。
以“梅瓶”为基础容器演化而来。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马未都《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