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史热点 | 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现状

2023-01-18 19:31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主旋律电影以充分体现主旋律意识形态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近的现实主义为题材,凝练阶层群体深切的利益诉求,满足受众实现家国情怀的心理契合的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的影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电影总是逃不出树立英模人物和回顾重大历史事件这两种形式,而在近年来电影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冲破了公式化的桎梏,有意识地向商业娱乐化的方向靠拢,成功进行了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的融合,创造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佳绩。

作为互联网语境下的热门研究现象之一,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有效地调动了大众的"爱国热情”和"观影热情”,其火热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视听上:实现了飞跃进步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影像技术更新迭代,拍摄技术与后期技术的提高为影片在视听空间中带来更大的审美愉悦。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视听手段上愈发注重造物式奇观视效,餍足了观众的视听张力。红海行动淡化了主旋律影片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而是采用商业大片的运作模式——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大导演,总投资高达5亿,为了营造真实的战斗场面,《红海行动》远赴摩洛哥取景,使用真实军备,仅军事装备预算就高达2亿元。影片中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军舰火炮,将血腥残酷的战争展现的淋漓尽致。

2.人物上:以小我见大我

主旋律电影抛弃了以往将大气磅礴、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作为故事本身,而是将我们熟知的历史作为影片背景,选取观众不熟知的“小人物”进行全新的故事讲述,丢掉了历史不能改的包袱,故事叙述模式走向戏剧化,既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症候,唤起了国人的共同记忆,观众也可以在一个个小人物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从而达成由小窝到大我的精神洗礼目的,通过个人情感共鸣上升到国家情怀。电影《夺冠》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唤起国人的共同记忆,让人热泪盈眶。《攀登者》描绘了六七十年代中国登山队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奋斗和为国争光的决心;《中国机长》描绘了当今时代平民英雄的力量和对生命的敬畏。

3.叙事上:多线叙事结构布局谋篇

近年来主旋律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商业性与主旋律的结合,还在于叙事美学上的传承发展有所突破,2019年的单元剧《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皆取得了票房口碑大爆,其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令观众耳目一新,影片选取了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同历史时期,将观众从情节参与者转变为故事观察者,去体味不同主人公与自身经历的共同点,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今年《家乡》的五个短片更是充满巧思,将喜剧的类型深度与主题情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的核心矛盾源自"欺骗”,以欺骗构成戏剧主题,进而引申出一些思考与讽刺,以及不断渲染的完满情感和对乡村建设的歌颂。

4.传播上:跨媒体营销构建品牌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短视频的爆发对传统影业造成一定的受众分流,主旋律电影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开始谋求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丰富影视营销路径,短视频的强互动性使得影片在宣发造势时可以将全民纳入营销环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未播先火,在社交网络媒体上频频抢占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仅仅是预告片,就已经让中国影迷看到热血沸腾、泪湿眼眶,千人合唱《祖国》也引起不小的反响;抖音作为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独家短视频合作平台,联合片方于8月30日发起了站内线上挑战赛#拍家乡上电影,邀请创作者们在抖音记录家乡的美景、美食等一切美好瞬间,拍摄家乡之美,讲述家乡故事。挑战赛人气创作者将受邀出席《我和我的家乡》首映礼,拍摄内容更有机会入选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正片,抖音与《家乡》的合作为电影的宣发造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主旋律电影作为互联网语境下影视生态的参与主体与新兴审美价值的载体,与其他类型影片相比承担着更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如何实现其精品化创作和谋求良性发展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要结合现代传播语境,注重文化重构与现代传播,革新叙事方式,保持故事的完整性,时刻保持新颖的思路,融合更多类型元素,走多样化创作路线;其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迎合主流观众需求,积极寻找多媒体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强用户粘性;最后,要淡化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促进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小见大引起观众感情共鸣。



影史热点 | 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现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