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云》与《吞海》-致敬我心中的top1系列
(含剧透,无图+长篇大论) 一直都想写《破云》和《吞海》这两部小说的读后感,然后多看了几次以后,终于决定来写了。拖延症患者的痛苦...... 1.小说的相遇与邂逅 事情要从我刷到一个漫画讲起,可能是在bilibili看了太多双男主的漫画,于是在首页推荐里面,就出现了破云的漫画。破云的漫画其实是有点水墨风的,一开始看起来有点不习惯,加上刑侦的标签有点劝退我。因为一提到刑侦我想到的是传统的香港警匪片和法证先锋或者法医秦明那种,就是看的时候你还得带着脑子去推理那个逻辑。总觉得看着很累,所以点击了追漫以后就丢到仓库里吃灰了。当时候又害怕自己上瘾然后一追到底,又要熬夜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手上的小甜饼文风的小说看完了,然后那天又在家里闲的无聊,就打开了这个漫画。然后就一直追到最新章节,然后开始追小说了。然后连夜追到凌晨四点半,追完睡觉。醒来复盘了一下,了解到了破云还有第二部,去搜了,又从快看漫画追到最新章节,然后接小说,追完了整个系列。 随后是和朋友聊起这个系列的小说,我又重新开始看了好几遍,加上漫画不断更新,每次更新我都去复习一下,终于把整个故事的大纲理清楚了。 2.剧情梗概 这里本来想串起来整本书的剧情,但是想想没有那个能力算了。《破云》剧情,整条线索都围绕蓝金出发,因为回收流出的蓝金也叫停云,有了第一个案件,然后第二个案件是步薇的绑架案,这里是闻劭在搞行为艺术,然后就是调查蓝金的下落和江停的出逃,最后就是斗boss闻劭。而《吞海》,先是吴雩潜伏了12年因为抓鲨鱼而被迫暴露身份,送到了津海养老,秦川向鲨鱼要了人骨头盔,于是向淼作为杀手潜入境内完成买卖,抢了头盔以后被人看见,于是顺手杀了个年小萍误导侦查方向,而步重华和吴雩就从年小萍的案件查起,然后是邪教案件,接着就是万长文有关的绑架案,然后就是步重华绑架案后卧底,开启斗BOSS鲨鱼。具体过程还是各位看官搜搜视频或者自己去看小说吧。 3.小说的优点 从上面入坑的经历来看,这本书开头的文字吸引力其实远比漫画要吸引人。可谓是一上来期待感就拉满,就像最开始我一直就在想,铆钉到底是谁?3年前江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相比于《吞海》,破云其实在人物的塑造上我觉得比《吞海》成功。当然《吞海》有他自己的闪光点,这个放到后面再说。回到《破云》,视角跟随着江停出院,严峫在柜台吵架280的冰红茶,这一段读起来其实很好的缓和了前面的紧张感与期待感,同时严峫骚话的性格就从这里开始立起来了,随后各种手机老干妈瓶子爱好,各种骚话和骚操作,很好的把人物形象立起来了。而我觉得《破云》的优秀点在于,这个人设从头到尾都是把这个骚的性格立在读者心中,人物逻辑是可以通过任务性格来预测和描绘的。这个道理放到江停那里依旧行得通,江停作为前恭州禁毒支队队长,在复杂的环境中混的如鱼得水,而且公大毕业能力上绝对不差。因此,有了这个认知形象以后,中途江停的人物行动其实也符合他的形象。所以我猜测这本书的人设和时间前期应该是准备的比较充分的。然后从查案开始从东莨菪碱到晕车药,这一个推测链条其实比较合理。所以第一个案件的侦破,这种基于线索推断的逻辑一下子就有了很好的说服力。这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本书能在晋江一众网文中脱颖而出是有道理,因为脱离耽美小说恋爱的特点,这本书依旧是有内容有深度的。我相信不少人看完以后,肯定都想去从警了。 这就聊到破云这本小说的第二个优点,剧情的紧张感和代入感非常好。而恋爱的因素在这中间,开始更多是承担着调节紧张剧情的作用,后面从调节反客为主,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而这一份爱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一份信任。可以说这份信任是藏的最深的暗线了。直到闻劭与江停对峙的时候,闻劭说出那句,只要有一个人相信你说的鬼话,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藏在严峫与江停爱情背后的那份信任感。事实证明哪怕江停在严峫面前杀了人,严峫依旧选择相信了江停,还从吕局那里诈出了江停是去卧底。这里的信任和最初严峫识破江停身份的时候,江停说了一句:“那你相不相信织出这张网的人是我?”严峫明显的不相信有了一个很好对比而反转。而从江停三年前的经历可以知道,他隐约已经猜到了真相,而岳广平其实也已经查到了真相。从整个故事来看,确实就是江停自己想要脱离毒枭养子的身份,利用了家族斗争,策划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只不过唯一算漏的就是铆钉其实就是闻劭本人,于是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导致了后面其他事情的发生。这时候江停依旧生活在了黑白两道的夹缝之中,所以这一个脱离的愿望就到后面严峫出场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的转变才终于完成了身份的洗白。这和后面吞海的地狱之花开在大地之上相比,虽然震撼度不足但是逻辑更加合理。 这其实也带出了这本书的第三点,透露出了一点淮上大大的一点思考,对缉毒警察致敬,还有一点给我的感受就是,那些生活在暗处的人要完成身份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破云是江停通过击毙了闻劭才得以洗白,而吴雩则是抓到了两任国际大毒枭才完成了身份的洗白。这背后的代价是及其高昂的,也说明缉毒警察的牺牲其实非常巨大,在中国毒品和普通人之间筑起了一座高墙,这背后可以看到的是无数人的牺牲了。 这本书要说遗憾,那就是作者说的原本想写余队长和韩小梅的戏份,最后因为原稿丢失重写就没了。因此破云的第二部吞海,其实就很好的在耽美角色放进了对女性困境和处境的思考。我觉得这本书正是这些思考,就足以掩盖它的缺点了。吞海这本书从开写其实看起来就是有点费力不讨好,特别是应对主流的舆论环境来看,写不好就注定要被骂的。加上前面有了《破云》的成功先例在,要想写出一本比《破云》还要好的小说,那无疑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淮上大大的处理非常巧妙了,即牺牲了一点人物的立体性,转而变为了人物为情节服务的逻辑,通过情节与哲学思考掩盖了人物塑造的问题。如果说小说核心是卖情节,那情节的设计与反转,吞海确实比破云要出色。相比于破云是破掉停云,吞海则是吞下了马里亚纳海沟。这两个情节叙述来说确实更加宏大,安排的也更加紧凑。同时步重华和吴雩两个人都没有江停的破案能力,因此整个案件破起来就显得非常艰难。相比于闻劭的大搞行为艺术和江停搞行为逻辑推理,后面吞海的案件更加遵循了证据破案的依据。哪怕是吴雩的推断,最后还是要通过证据来判断的。这就使得案件的逻辑链条可信度高了很多,但是这本身就弱化了人物的塑造了。这部分放到小说的缺点再谈,目前按下不表。继续来谈谈喜欢的吞海里面的闪光点。 吞海吸引我的闪光点有两个,一是小鱼的人设,二是案件背后对于女性困境的描写。描写了一些离我们很远的下层女性,通过她们描写出了女性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扶弟魔,比如邪教,比如家暴....这种对女性困境的描写最终在第三个案件,绑架案里集中呈现。万长文的女儿彭婉,看似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从小就被父亲抛弃,家庭也只关注她的儿子,而不关注她,最后沦落为一个工具人死在了那个假密室里。她自己似乎也知道这个困境,于是想要脱离这个环境。但是讽刺的是,无论是她和黄金相比,她和她儿子相比,和老公家人相比,都没人关注到她。似乎她到死也没摆脱当年和黄金的比较。因此这也导致了反派那边张志兴的计划落空。或许我们记住的都是一个恶人居然期盼另一个恶人少作恶的讽刺,当你想到这里的时候也就下意识忽略掉了女性地位的缺失其实也是这个案件的一大推动因素。 年小萍仅仅是因为凶手想要误导侦查方向就杀掉了,她死后父母只关心能陪多少钱,父亲还对母亲有明显的家暴行为。郜灵反抗命运,不想过灵床和想要逃脱愚昧的命运,最终被一刀捅死。彭婉这里,期待一个儿子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也是宣告失败。到最后孟昭与宋卉,宋卉的成长完成了女性角色的交接。可以说填了第一部的坑。这里面从始至终女性角色都在耽美小说里得到了大量的描写,但是都几乎以悲剧收尾。看完以后,那种苍白无力的心酸感真的给人那种丝丝入扣的恐惧与无奈。 总结一下吧,《破云》的成功点在于精彩的案件与人物的塑造,给我的感觉是先有人物再交互产生故事。而《吞海》则是先有剧情,再有人物,剧情和思考是闪光点。中间的期待感一点都不必破云底,在叙述上更加简洁流畅,看起来也没有破云那么累。 4.两部小说的缺点 这部分其实我不太愿意写,不过想想看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那就还是写一下吧。首先破云方面,我个人觉得唯一缺点可能就是闻劭搞行为艺术绑架案以及江停的行为逻辑推理那一块显得有点薄弱。后面直接出去卧底了,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办案开始斗闻劭了。文笔里面其实有点初次创作的青涩感,但是总体不明显。故事和逻辑还是很完整,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坑。而吞海的话,那就是强化了其他配角和情节,弱化了主角的人物塑造。比如吴雩的印象动不动就是人形跳楼机,而且作为玛银的保镖,以及12年的公安卧底,明明拥有强大的战力和能力,却被强行弱化,弱化到要步重华来保护,而不是严峫与江停那种强强联手的感觉。而说到步重华,老是贴个学院派精英的标签,但是 其实这个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扁平的。吴雩的人设相对来说还是立住了,虽然有弱化的倾向,但是步重华,从头到尾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莫名其妙,显得怪怪的。特别是后面决斗篇,步重华卧底开始,这里就我就觉得,有点崩坏了。鲨鱼这个人的行动配不上作为一个大毒枭应有的素质,吴雩几乎就是背景板,步重华?在和秦川斗来斗去,然后没了。这里我猜测可能是这个身份太过于敏感,以至于很多东西都不能写,又或者开的太大了摊子收不起来了。就像那么大一个马里亚纳海沟不过就是失去了一个头领,故事仍然继续。 5.个人总结 无论怎么说,看完这两本书后,都感觉缉毒警察真的太不容易了。甚至一瞬间你会有从警的想法,直到我认真了解了警察这个职业,我才发现这不是我能承受的,所以我放弃了我那天真烂漫的想法哈哈哈。但是这也让我开启了属于我自己的创作,其他作品看完,那些破镜重圆,霸道总裁,或者疯批美人之类的小说,都没有让我想要自己写书的感觉。但是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创作思路,让我重新开始写我尘封了很久的小说。哪怕我觉得这两本小说后面有点不好,但是我依然忘不了当初看到这本书那种惊艳的感觉。那种从一种小甜饼中脱颖而出的清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