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乒乓球的乐趣

2023-07-13 16:54 作者:德牧小乖  | 我要投稿

      最近参加了一次乒乓球比赛,打的混双,打4场赢了3场,获得了团队主力位置。记得上届比赛是4年前,2019年的时候,我还用的是直板,红双喜的劲极3,贴的好像是41度的狂飙3不刷油那种,巨硬,但是当时不懂器材这些知识,当时没能成为团队的主力,但确实获得了一次上场机会,是对面的一单,我们这边田忌赛马,我们一单避开他改打双打,派我去当炮灰,就这样完成了我的“首秀”,结果自不必说,过程也是狼狈不堪。但那次随队观摩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参赛的有各大银行派来的甚至专业队退役的选手,对抗和水平都特别高,但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还是横板牛逼,我要改打横板。

      我是纯野路子出来的,基本没接受过正规训练,小时候和同学拿木头板做的球拍在自制球桌上打过一阵,高中时候课间和同学在水泥台上瞎打过几天,大学期间报了个乒乓选修课,老师也不教,就是和同学到那瞎打,考试项目就是俩人正手对攻20下(好像是20),等于没学到什么,其他时间也就没再接触乒乓球,2014年,单位搬到了新办公楼,购置了两个乒乓球桌,那时才真正开始比较频繁的打起了乒乓球,开始时候用的就是买球桌时赠送的底板,后来就买了红双喜的劲极3,当时也没有训练动作框架,练单项技术的意识,基本就是计分,瞎打,纯在实战中抡,我们的一个同事水平比我高不少(但他也是野路子,现在基本打不过我了),各种放高球戏耍我,我却乐此不疲,就这么打着打着,感觉有了一点手感了,偶尔也能拉起一板下旋来了,后来就到了2019年去参加系统内选拔然后去随队参赛的故事。

       2019年参赛回来后,我只是单纯觉得要从直板改横板,并没有对打基础,基本功这些有深刻认识,也是各种看视频,最后买了一块袁义兴乒乓出品的名叫“驰风Pro”的底板,是3+2碳素结构的底板,面材koto,胶皮也用的他家出品的胶皮,现在想想这个板子还是没有买对,对我来说太弹了,导致动作做不完整,就这么硬着头皮改横板,且全靠实战,而且还有个天天一起打球的球友把自己的球拍反面改成了长胶,可以说更是让我走了弯路了,老张聊乒乓说过,初学乒乓的对旋转还理解不深的不建议和长胶打,不利于建立自己的手感,有可能越和长胶打自己水平越退步,我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而且他一直都强调新手最好用纯木底板建立动作框架和手感,我也觉得很赞同。就这样靠天天打,和固定的球友越来越熟悉,也经常能打出回合数很多的球了,然后我2021年由于派出原因1年没打,回来后我本以为会和单位球友实力悬殊,结果是我还赢了,之后还有长时间不打乒乓的同事回归,也和我们这些天天打的球友打了个大差不差,于是我才意识到:这样打下去水平真的很难有多大提高了。每天打球,偶尔能打出板漂亮球,经常打丢机会球,发球不敢摩擦只敢碰过去等等,这些基本就是野路子业余球友的通病,渐渐觉得这样打下去,输赢都没太大意思,就是在“锻炼身体”了。

         2023年这次参赛,让我下定决心开始走“系统训练”的路子,同事“计分”,我就找其他同事练基本功,没人对练,我就练发球和用发球机练拉下旋,带闺女去上乒乓球俱乐部的教学课,和教练上私教课,在家对着镜子徒手挥拍等等。马凯旋(很喜欢看他的教学视频)说过,乒乓球这项运动,身体条件允许可以打到80岁都没问题,就算从40对开始打也能打40年,拿出3,4年来打好基础,受益终身,而且是件很划算的事。我呢,等于瞎打了10年,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打算从打基础开始,提到更高的水平,作为自己终身爱好,这是个挺有意思的事。

     关于器材,我现在用的就是7层纯木sk7classic,之前打的可牛塔利斯曼,也想过要不要跟随潮流搞个什么vis啊,内置龙5之类的,但让B站大神看了看我的打球水平,他说纯木对我来说性能足够了,踏实提高技术,等摸到这块底板的上限再说吧。闫安也说过,他建议学球的小孩打到专业队在更换纤维底板,现在感觉以技术为主,器材为辅,器技双修才是王道啊。


乒乓球的乐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