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金箔为人,华胜相遗
到正月初七这天,叫作人日,在这天人们用七种菜做成菜羹。把五彩的绸缎剪成人形,或者把金箔剪成人形,将这个贴在屏风上,或者戴在髻角上。妇女之间则会制作花形的首饰相互赠送。大家一起登上高处,吟唱诗歌。 按语:魏朝人董勋的《答问礼俗记》里说: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在正月初一会把鸡贴在门上,而在正月初七就会把五色绸或者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床帐上。如今正月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四不杀羊,初五不杀牛,初六不杀马,初七不执行死刑,也是在遵循这个古礼。 在更早之前,人们其实是会在初一杀鸡的,但是现在不杀了。在荆楚这一块,人们会在自家的西门前呼唤自己的鸡马牛等家畜,让它们到自己跟前来,然后用粟和豆子拌在灰中,撒在家里喂它们吃,不知道是从哪流传下来的。 用五色绸或者金箔剪成人形,是希望自己在进入新的一年后,能够焕然一新,辞旧迎新。 戴花首饰是从晋代传下来的,可以参考西晋贾充的《李夫人典戒》,里面说人们制作华胜首饰,是在模仿祥瑞的图案——金胜的样式,这种金胜是来源于传说中西王母头上戴的“胜”。 以前初一到初七是不吃鸡的,所以在大年初一只吃新鲜蔬菜。初二到初六不会刻画狗猪羊牛马的形象,只在初一和初七这两天,把祭祀用的福食分给鸡和人吃。这一种习俗也不知道是有什么意思。 初七登高,在晋代郭缘生的《述征记》中说,在山东寿张县安仁山上,魏东平王让人把山顶凿平了,作为初七人日登高和集会的地方。上面还有他的铭文刻在石壁上,保存至今。在《老子》第二十章说,众人熙熙攘攘,如同登上了春台游观。楚辞的招魂篇中也提到,一望无涯千万里,春日迟迟伤人心。这么看来,春天登高望远,自古就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但是不知道初七这天登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晋朝桓温的参军,张望也写诗也写过初七登高的诗,近代以来,南北方都有这种习俗。 北方人还会在初七吃煎饼,煎饼要在庭院中做出来,叫作熏火,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 译者注:据说女娲在七日之内造出鸡狗猪羊牛马人,后人以此习俗纪念。还有一说法是有八日,第八日造谷,初八是谷日。 “胜”是一种古代的发饰,有玉胜,金胜,华胜,人胜之类的。形状就是下面这个,一根棍子,两边像大白兔奶糖。其中华胜是指上面有花朵的图案,前面剪人形金箔戴在头上,其实就是一种人胜。
七菜羹,一是为了避讳杀家畜,因此吃蔬菜,二是通过吃新鲜的蔬菜,表达辞旧迎新的意思。另外,七菜中一般包含芹菜(勤劳),韭菜(长久),芫荽(芫,通缘,福缘),大蒜(精打细算),青葱(聪明),有美好的寓意。 初七登高,也是后来踏青,春游的由来吧。 晋代张望的诗: 正月七日登高作诗 晋 张望 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愥。 熙哉陵冈娱,眺盻肆回目。 北方初七吃煎饼的原因不知,但是煎饼本身,是来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北方有用煎饼代指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的习俗。记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于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