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家分晋

2020-06-24 14:48 作者:我爱杜茹慧  | 我要投稿

山西省,简称晋,是因为在春秋时期,作为几个主要诸侯国之一的晋国,其大部分领土就位于山西境内,而山西自古被称作三晋大地,则是因为晋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韩赵魏都是晋国的卿族,晋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超级霸主一般的存在,而且出身周王室正统,根正苗红,最后竟然被自己的臣下所瓜分,而埋下这件事祸根的则源于晋国曾经发生的一次政变。

周代是一个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统治基础的国家,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把领土分给自己的兄弟子侄以及功勋之臣,这些人就是诸侯,而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嫡长子说白了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这是最具有继承资格的人,这一支嫡系也就被称为大宗,比如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那么除了周天子的嫡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都是小宗,这一点在诸侯国内也是一样。

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古代社会,这一点尤为重要,用今天的话这是具有法律效益的,且深入人们的观念之中,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但是在晋国早期的历史中却发生一件小宗以武力打败大宗,夺取政权的事件,史称“曲沃代翼”,这一事件直接改变了晋国其后的历史发展。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属于小宗这一支,小宗替代大宗,这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就是谋逆,俗话说做贼心虚,靠这种手段上位的小宗一脉位子自然也不会很放心,因为他们会担心有一天那些大宗一系的人会再来一次政变,夺回王位。

既然如此,那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大宗系全杀了,小宗系如是想。

于是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在位期间对晋国的公族展开了大肆的屠杀。

所谓公族,就是指那些同姓的兄弟子侄,由于公族被晋献公杀的一干二净,使得“晋无公室”。

因此从晋献公时期就开始重用异姓之人担任晋国的要职,这些人就是卿族。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大权就落在了六家卿族手上,这六卿分别是: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

六卿之间也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其中范氏和中行氏最先被其他四家联合所灭,剩下的四家之中以知氏的力量最为强大,其他三家单挑的话都不是知氏的对手。

知伯,知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因为知氏在史书上也作智氏,所以知伯也作智伯,本文将统称知伯。知伯是一个有能力也有野心的人,最想做的事自然就是将其他三家全部吞并,于是便有事没事就找韩赵魏三家的提条件,前天要人,昨天要钱。

这不,今天又来要土地了。

这时候韩赵魏三家的掌门人分别是韩康子、魏宣子和赵襄子,这里的康、宣、襄都是他们死后的谥号,并不是他们的名字。

知伯首先跟韩康子要地,老韩当然不愿意给,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土地就是财富,是实力,谁愿意给人家。

但是老韩的家臣建议老韩答应知伯的要求,理由也很简单,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

于是老韩给出了自己的一块地,知伯很高兴,接着跟魏宣子要。老魏家也是一样的情况,老魏不想给,家臣建议给,理由也是同样的,老魏一听很有道理,便照办给了地。

知伯一看,这简直比春运抢车票还顺利,便接着跟赵家要地,只不过这一次知伯要求也高了。

之前跟韩魏两家只是要地,并没有说要哪里,只要有票就行,至于是硬座还是站票都无所谓,但这一次知伯不仅要买到票,而且必须要是软卧,跟老赵家要地指明了要哪一块。

但是赵襄子却拒绝了知伯的要求,这一下事儿大了。

赵襄子也知道不满足知伯的要求就等于跟知伯撕破脸脸,打仗也就一时半会的事了。因为赵襄子知道知伯是属于让你给,你不给是吧,好,你不给我替你给的那种人。

果然,知伯带着韩魏两家的军队来进攻赵氏。

赵襄子不愧是条好汉,一个不绝不吃眼前亏的好汉,面对三家联合进攻的局面,他的应对之策就一个字~跑。赵襄子带着族人跑到了赵氏原先的都城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

到了晋阳之后的赵襄子也顾不得吃啥子刀削面,喝啥子老陈醋了,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加修城墙,巡查武库,整军备战,而此时知伯的军队进攻晋阳城的战斗也很不顺利,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拿下晋阳城。

在晋阳城外有一条大河叫晋水,也就是今天的汾河,晋阳城因为在晋水的北边,按五行之说,北属阳,所以晋阳城因此得名。

知伯便派人掘开了晋水,水淹晋阳城。

这也就是知伯生早了,他要是生在北宋末年,上了水泊梁山绝对能有一席座位,因为梁山108将里就有一个圣水将单廷圭,这个单廷圭最拿手的就是放水淹城淹人,其实知伯生早了也没关系,可以提前注册个商标,只此一家,谁盗用就告谁。

这一淹使得整个晋阳城的形势岌岌可危。

史料记载,当时晋阳“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整个晋阳城墙只有三块板砖的高度没有被淹,城内老百姓做饭的灶台里已经长出了青蛙,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晋阳城的老百姓依旧紧紧团结在以赵襄子同志为核心的赵氏家族的领导下(民无叛意),坚决打赢晋阳保卫战。

其实通过这件事我们就看出赵人的精神,勇武剽悍,坚韧不拔,赵国后来能成为唯一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国家,和赵人的这种尚武精神是分不开的。

但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赵襄子还是快扛不住了,别的不说,城里天天被水泡着,想换件干衣服都难啊,老百姓都住在了树上,长此以往不是要退回成猴了么?

于是赵襄子便把自己的家臣张孟谈找来商议。

这个张孟谈在《史记》里被写成张孟同,因为司马迁的爸爸叫司马谈,古人很讲究避讳这种事,于是司马迁便给人家改了名字,把谈改成了同,还好,他还给人家保留了祖宗,没把人家姓也给改了。

张孟谈提出此时最要紧的是马上与韩魏两家取得联系,设法瓦解知伯和他们的联盟,争取把韩魏拉到自己这一边来。赵襄子同意了这一提案,但一考虑觉得要完成这件事恐怕还得花一番心思。

但是赵襄子想多了,因为就在此时,知伯的一句话彻底该变了历史。

这天知伯吃过晚饭,趁着微风送爽就出来溜溜食,知伯靠在敞篷车上,一边摸着啤酒肚,一边用牙签剔着牙,那边韩康子给知伯当警卫,魏宣子给知伯当司机。

要排面知伯是真有排面,俩小弟被他欺负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里有这么一个片段,秦惠文王龙门相王,魏王给他当司机,韩王给他牵马,由此可见,韩魏两家干这一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再说回知伯,知伯看着眼前被淹的一塌糊涂的晋阳城,想到这“杰作”是出自己手,不禁觉得自己可真是个小机灵鬼,于是情不自禁的说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大水可以灭掉一个国家啊。

旁边的韩康子和魏宣子一听这话,差点没吓得当场去世,因为老韩家的都城在平阳,老魏家的都城在安邑,而平阳外有绛水,安邑外也有汾河。

这下好了,韩魏心想要是哪天我们不趁你的心,你到时候再来一遍水淹晋阳城是吧?尽管知伯说这话可能是言者无心,但韩魏二人不可能听者无意的。

唉,几个菜啊,知伯就喝成这样了,但凡有盘花生米也不至于这样啊。

于是魏宣子用胳膊肘捣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踩了一下魏宣子,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嗯,不用多说什么,确认过眼神,知伯就是我们要杀的人。

所以当张孟谈找到韩魏二人的时候,根本用不着多费口舌,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总之现在赵氏要是亡了,下一个就轮到你们了。韩魏两家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三家便达成了秘密同盟,就等着今夜三更,举火为号了。

而此时知伯手下有一个比较有头脑的人看出了韩魏两家有临阵倒戈之意,便建议知伯先下手为强,但知伯却不以为然,他觉得三家已经合作三年了,韩魏要叛变早就叛了,而且眼看着赵氏就要被拿下了,到时候地盘一分不就万事大吉了么。

知伯不知道的是,合同也是有期限的呀,这都三年了,合同马上就要到期了,而且很明显,韩魏并不打算续签。

结果知伯不但果断的避开了所有正确的选项,而且找来韩魏二人告诉他们,有人让我办了你们,我没答应。手下人一看知伯这队友实在是带不动,于是便自己溜号了,留下知伯你自己打野吧。

恩威并施,韩魏会更加忠心于我,这是知伯的想法。

事不宜迟,不能再拖了,别三更了,就二更动手吧,韩魏决定了。

兵贵神速,韩赵魏三家再次取得联系后,在当晚就发动了突然袭击,大败知伯军,并且活捉了知伯。

那赵襄子当然不会跟知伯客气的,他丫的都被淹了三年了,这口气怎么地他也要出了,老赵拿出自己四十米长的大刀,对着知伯就是一顿乱戳,最后把知伯的头用来做了酒器,也算是此战的纪念品了。

在打败知伯之后,韩赵魏三家取得了晋国的实际统治权,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只把翼城和曲沃两座城池留给晋国的国君,史称“三家分晋”,这一年是公元前453年。

二十年之后,作为傀儡,新即位的晋国国君还要前往韩赵魏三家拜码头。

五十年后,韩赵魏三家的后人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三家至此拿到了营业执照,可以挂牌上市,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由此诞生。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资治通鉴》·开篇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件大事,首先存在了几百年的春秋超级大国晋国彻底灭亡了,历史从此进入战国时期。

前面说过晋国出身正统,晋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小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正儿八经的王室后裔,和当时的周天子是本家。

而周威烈王却不得不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被迫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至此标榜秩序和礼仪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弱肉强食和武力征服。

其次,在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一直是阻挡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

秦国在今天陕西境内,晋国在山西,作为相邻的两个省份,晋国的存在是秦国难以逾越的阻碍。曾经在崤之战中,晋国打的秦国“匹马只轮无返”,从此秦穆公只好放弃东进,转而向西发展,做了西戎的霸主。

三家分晋之后,强大的晋国灭亡了,秦国的阻碍没有了,韩赵魏之间由于种种矛盾,也始终无法真正团结在一起阻止秦国东出。

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仅仅42年之后,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秦国开始真正崛起,而三晋的命运又将如何?

三家分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