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织经》唐 来俊臣

2023-05-04 20:01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阅人 卷一 人类所谓的感情都是装出来的,世上一些客套也都是虚伪的,这样子怎么能信呢?孔子也说过“对人说好话 微笑讨好 事事奉承,左丘明非常讨厌这样,我孔丘也讨厌这样。”最可耻的是人的心中明明对某人藏着怨恨,可表面上卻与他是朋友。 人都有很多欲望,而且本性自私自利,事成了总希望共同享受,事败了尽量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即便是圣人也避不了这样子操作,这大概是人本来的样子吧! 欲望多了就开始贪婪,自私成性就开始品行不正,然后生起罪念。平民害怕被惩罚,为官的惧怕出事,因而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贪婪自私;可一旦有机会了,那就难说了。 被害是因为经常不去多观察,招来横祸是有太多于心不忍。齐桓公对他的大臣够好了吧,那样死法着实令人悲哀(齐桓死后没人管,放床上六十七天,烂到虫子爬出窗户)。吴王夫差就是因为没灭越国,才有后来被灭国。什么样子的关系能超过父子关系,可是这世上杨广之类的人多的是;世上所有恩德不可能超越君对臣,可是像王莽这样的奸臣从来不缺。所以人心是多么的狡诈,千要不能只看表面;世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薄情寡义的,你做了善事到最终你会发现一点功德没有。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他人千万别有“太好了他对我不一样。”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是该说你蠢呢还是说你聪明? 事上 卷2 主上多疑的话,就会让臣下恐惧。这样上下不是一条心,祸事就开始兴起了。 如果主上为人骄傲,那么作为臣子的要顺他的意让他安心。主上如有什么烦心事,那么作臣子的要懂得去解决以表忠心。所谓的顺主上的意就是要刻意献媚,表忠心就是即便无理也要执行,这样子虽然会被他人看不起,但还是要坚持去做。主上今天给你什么,改天也能要回去,我们的生死主上一句话,你有办法违逆吗?所以有智慧的人善于观察主上的意思,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固执己见,臣子间祸福不同,关键就在此。 所有为人主上的从不希望臣子强悍,作为臣子的也要去掉心中所怀的妄念。强悍的臣子下场都不好,心怀妄念的臣子最终都自取灭亡。你看有道德的周公姬旦尚且不喜欢这两种人,其他人会比他好吗? 主上是天下最有智慧的,臣子绝对不是贤圣。功劳是主上的,过失都是我造成的。为臣的不能没有警惕戒备主上的心,也不能将自己的智勇在主上面前显露。即便是对自己亲近的人,主上让下手绝对不要心慈手软;干这样邪恶的事,在主上面前一定要当仁不让。如果你能做到这份上,主上肯定会胜任你,而且这份信任不会随意失去。 治下卷3 很少有人会长时间甘心居于他人之下,如果王上管理失策的话,不是被臣子以下犯上,就是被臣子谋逆造反。 主上要是失去威摄力,臣子一定会乱来。所谓的威摄力就是要让臣子尊守礼数,接着把刑罚作为武器,这两个治下关键一定不能失之。王上策划私密事不得与臣子知道,要是必须有臣子参与谋划的话,事后必须将此人杀掉。王上不能只信任一个人,因为会让这个人成为祸害。算计的心一定要隐蔽,与臣子交接要淡然不能太过亲密,只有这样臣子才会对王上这种威摄力产生畏惧。 臣子要依附王上才能满足志向,王上是靠这些臣子建立名声。让臣子有所贪求,才能让他的心充满上进,提升臣子要缓,太快了对方容易获得成就感。王上有看中的人才,这时对此人要表现出很亲近的样子,一些礼下的细节一定要做足,要是拒绝做足这些细节,那么此人一定不会为王上所用。 凡是人都有他喜好的东西,那么用他所喜好的东西来作导诱,没有不成功的;凡是人也都有自己惧怕的东西,利用他所惧怕的东西胁迫,对方肯定听从。必须用到这个人时,他没有干出对自己有大害的事时要能隐忍对方。当对方不能为你所控制时,即便他是个大人才也要杀掉以绝后患。王上对臣子的赏赐不能吝啬,否则会让他有不满的情绪产生。惩罚的目的只是警告,让对方懂就行了。王上能恩惠同施,才能和道德并行,要是这样作还是没效果,难道是天意? 控权 卷4 权力这个东西,只要是人都离不开它。但是要得到它很不容易,守住它尤其艰难;智商不够的人是绝对得不到权力的,因为在谋划的过程中一失策马上带来灾祸,这可是生死相关的大事啊! 行事顺天意的话,就能名正言顺。如果自己逆天意而行事,就会因此让敌人有给你定罪的借口。让下民有他们不了解的真相,这是拥有权力者的智慧。主上的名声如果不派人四处昭显,人们很难顺从的。 天下动荡要懂得利用能人,扫除动荡后必须除去这些能人不要让他们以后作妖。盛世下的主上要利用那些忠于自己的臣子,这帮庸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顺从。名号可以随便改,但实力一定要争取;名号和实力二者如果相悖,权力马上丧失掉。将权力看得比自己命重要的人,没有什么是他不敢造作的;那些死抓权力不放的人,他为了得到权力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夺取权力机会很重要,没有机会的话就让它自然消失;一有机会就必须将事情做到绝,即便是做到人伦尽灭也没关系。主上要用利益和金钱来羁绊臣子,以便去除他们所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然后封他们一些没有实权的虚名,这样能让他们的心顺服。如果能这样行事的话,没有什么权力是你得不到的,也不可能失去。 制敌 卷5 人都有与他相对敌的人。敌人,就是之间在利益与伤害之间造成冲突,或者不是你生就是我死不能相容的状况;无法察觉谁是敌人的人也无法分辨谁是真正的朋友,不能制伏敌人的人是没有能力成就大业的。无法制敌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杜绝它。 当君子与小人相敌时,君子也是小人了。如果小人如君子般知礼数,那么小人也是君子。所以,名声都是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去和别人对他的毁誉较真;从中能获得利益才是最重要,愚蠢的人才会要求自己善良。 众人的敌人,不能认为也是自己的敌人;主上的敌人,可以是我的朋友也可以是我的敌人。亲人与故交,不可以当是最亲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牵扯到刑事时,立刻毫不犹豫抛弃他们。所谓的迷惑敌人就是让对方没有觉察,最重要的是等待机会。制服敌人就要趁他还未行动,先机就是机会。要置敌于死地,就是构陷他要造反。要加害敌人,就诱导他干出邪淫的事来,这样大家会鄙视他。最大的敌人,就是不知道谁是敌人;祸害最深的,就是把敌人当好朋友。如果你能看什么人都是强寇,对待亲人如佰生人,认为朋友害处超过敌人的话,即便这样会被人们厌恶,但也能避开他们的伤害。所以,这样作,能有什么损失呢? 固荣 卷6 我们的荣誉与被主上宠幸都有个开始,能将这个开始保持到最后的很少;吉凶本来就是无常,智商高才能避免祸害。荣誉和被主上宠幸绝对不是命中注定的,都要先通过谋划而形成的;吉凶选择权在你,慎防小心才能消除罪咎。 主上的命令不得违抗,这是取得荣誉的根本,智商高的人即便死也能将荣誉保持并让它延续下去。选择接续荣誉的后代必须是人才,这样子这份荣誉才能长久,你看古时那些贤人哪个不是通过自己吃苦来惠及后人的。世道官职不可能稳定,所以必须让自己百变来取悦他的主上。主上所宠幸的臣子,没有理由也必须主动去巴结。人都有亲戚,要办他罪之前必须谨慎考察他亲威的底细。人的智商有高 有低,反正记住一点,任用人不必要求他们的智商比自己高。 有了荣誉有些人会羡慕你,但也招来有些人的怨恨。对主上要表示出心满意足,对下属要给他们好处,这样作的目的是让怨恨自然削减。对你仇视最深的人无论如何一定要除掉,千万不能得罪小人,这么一来对你不利的一切因素将无法隐藏。喜怒不形于色,谨慎和经常思考 谋划在远处的人,人们根本没法设阴谋办他。 保身 卷7 人是不可能伤害自己,但会被别人找理由伤害,这就是世道;当不被别人宽恕的时候,自己一定能找到理由宽恕自己,这就是世道。 君子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小人都很在意自己的感受。君子爱惜自己名声,会控制自已的言行;小人在意自己的感受,会重视利益不让自己吃亏。人如果不四处昭显自己名声 道德,那么所谓诽谤根本损害不了他的感受;不要处处讲仁义道德,这样奸邪之类就不会视他为祸患。用赞扬人的话说得他人处处难堪,能让对方不知道你的居心;背地里再攻击他最薄弱处,以达到自存的目的。 平民不要与官府抗争,贵族不要与人结怨仇。处于劣势的人首先是保命,别去逞强;处于优势的人要懂得收敛羽翼,不要去追求尽善尽美。说起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够苛刻,这样会使人生起怜悯而让自己不致于受到大的伤害。责罚他人不能太过于严厉,这时适当给予对方恩惠往往能获得大回报。 恶没有固定的评议,不要拿所谓的恶来给自己定义为恶人;善也没有固定的评判,不要拿所谓的善来给自己定义为善人。怜悯自己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怜悯,厌恶自己的人也会遭来别人的厌恶。不可让心有所羁绊,能办到的人能远离伤害。 察奸 卷8 奸臣是不会自己招认自己是奸人的,忠臣也没办法自己辩说自己的忠诚。可是奸臣能祸害国家,忠臣最多只能祸害自己。 智商不高的人难以成为奸人,因为奸人的计谋都非常阴险致命。心怀善念的人无法成为奸人,那是因为他们还有良知。 如果你的智商无法超过奸人,根本办不了他;良知不够深远坚定的人,根本抗拒不了奸人。忠臣奸臣角色非常容易变换,主上所任用的人,他是奸臣现在就是忠臣;主上弃用的人,他是忠臣现在也变成是奸臣。 形势变了,人也不是原本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奸臣也会相应变化的,人外在的名声很不可靠,只有主上才是可依靠的,他的好恶主导谁是奸臣。站在人民主流意识的对立面,不是奸臣也成奸臣;与人民主派意识相契合的,即便他确实是奸臣也是忠臣。 价值观相同凑一起才能相互获利,价值观不同的凑一起只有相互伤害。如果世道让当奸人能获得利益,那么人人都是奸人;如果世道让讲忠诚的人招祸害,那么人人都不再忠诚了。奸人多忠诚人少,这就是世道的真相;人都讲自己很忠诚并很讨厌奸人,这只是世道的表面现象。 对主上献媚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要是能透过献媚这个表面现象看实质的话,奸臣的面目就会自己显露出来。 谋划 卷9 主上不能用计策来谋划臣子,这样作的后果是有些臣子根本没法管治了;做臣子的也不可用计策谋划主上,这样作的后果将使自己失去晋升的机会;臣子不能用计策谋划同僚,这样作的后果是他将有永远的敌人。官圈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因为祸害就藏在这些朋友中,形势逼出必然的祸害,智商高的人不会看轻这几点。算计敌人如果考虑远一些,必须从现在开始谋划;铲去身边的贼人务必要尽除掉,这样才能让对方的谋划无害。欺骗主上是死罪,将这样的罪加在对敌身上,他必死;犯法的人不可饶恕,不能让他成为祸害才去惩治。 主上谋划臣子要观察势态,势态不好就必须依靠算计。臣子谋划主上只能利用算计,当算计达不到目的时才依靠实力。臣子谋划同僚依靠的是智商,对方智商如果比你高,那就用陷害。策划计谋贵在保密,不保密就是在祸害自己;开始实施计谋时贵在迅速,慢了会被对方占了先机。将他人的功劳诬为居心险恶,将对方消灭在萌芽状态;将他人说的话歪曲成谣言,这样会增加人们对他的厌恶。算计他人永远不能停止,这不就间接让你等同无敌了吗? 问罪 卷10 法的善恶,不能以律法上所写的条文为标准,而是要看执行的程度;判罪的目的,不是惩罚他所犯的罪,而是让他明白他犯了什么罪。 每个人都可以给他定罪,要定他人的罪必须先找好这个人。一般人们是不会自己招认有罪的,因此需要靠秘密调查和他人检举让他的罪行显露。主上绝对不会容许有人犯罪,主上没有表明态度就得耐心等待,一表明态度就马上前往逮捕。凡是人都会自辩其无罪,审讯人不能有怜悯心,用刑时也必须要重,这么一来没人敢不招认的。要是有人抗拒不招被刑死,那么就对外报说此人畏罪自杀了。人都有同党,定其中一个人的罪,然后让他招出其他人;供词必须条理清晰符合逻辑,供词有些修改的地方,修饰时也必须契合事实。到这一步,可以确立他人的罪了。 人不但外表不同他们的心思也不同,所以要选择心理承受力差的人下手,那么所谓生死与共的关系马上崩溃。 人的身体都害怕刑罚,就因为害怕刑罚就更必须用到刑罚,这样对方肯定求饶。不可以有怜悯之心,怜悯的人无法用怜悯来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若是朋友犯事,一定要下更重的手,这时候帮助朋友只能招来他的祸害。 给人定罪和豁免他人的罪,虽然很难为但也必须为之。 刑罚 卷11 要致人于死地,最好的方法就是构陷他要造反;要诱导他人并让对方服从,必须用刑罚,因为一动用刑罚你要的一切都能得到。刑要有方法,罚必须变化多端,总的来说就是用尽一切刑罚手段,是人都会认罪。 智商高的人害怕惹祸上身,智商低的人害怕刑罚;用语言套出真相,这是刑讯的最高套路。看清形势的人能识时务,只有那些傻瓜才会在牢里与你辩析道理;跟对方讲清他所面对的形势,这是刑罚的手段。 人有时甘愿一死,也不想忍受痛苦,刑讯他人的手段要击中对方的弱点。比如士夫受不了屈辱,一般人害怕家人被株连,所以要一击而中对方心中最不忍地方。凡是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罪,因此要将他的罪加大,超过他实际所犯的罪;当无法获得确凿证据时,就伪造证据证明他确实犯此罪。当刑讯问不出个所以然,当场诬陷他就能得到你要的结果;不要担心诬人罪名没有确凿证据,证据只要让主上不起疑心就妥了。 被他人刑罚的人 已经不是人了,所以刑罚他的人 是不会被惩罚的。不是人说明他是下贱人,不会被惩罚的说明是个高贵人。下贱人注定是案上鱼肉,高贵人主宰下贱人的生死。世间人的取舍,会不会就是源于此呢? 瓜蔓 卷12 事情如果不把它搞大,那么就没办法惊动世人。办案子一定要想法子牵扯众多,否则功德无法彰显。主上搞事是为了天下太平,臣子办案是为了得到主上的赏识,这类事情一出,之中肯定有人是被冤枉的,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情形。 有名誉的人能给他人带来名誉,这种人是有真名誉,而当自己招祸害也给他人招来祸害,这种人是真祸害。不是自己争取来的名誉,千万不要仗此名誉欺人;如果他人已经成为祸害了,千万不要放纵;要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定罪,找其他的罪来定罪;如果他人并没有任何恶行,那么用别人的恶行来栽赃。心腹大患,指认他与罪犯是同一伙的;凡是你所怨恨的人,想办法陷他为奸邪之人。 为官之人的朋友,在平民眼中就是帮凶;亲人的朋友,也是亲人仇敌的仇敌,从这可以看出所谓的敌人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你有名誉时他是你朋友,你破败时他成为你的敌人;贫贱时相结交的朋友,在富贵时往往就成了敌人,所以朋友是有有效期的。可以确定权力才是真诚的,没了权力就没了根本,有权力的人不能结交太广,结交太广会招来忌恨;重臣与他人交往也不能过于亲密,太过亲密会让人起疑心;心不可对他人有依托,一有依托就埋藏祸害。智商高的人不招事来祸害自己,有行动能力的人总能寻找到他人弱点来为自己邀功。诱导他人犯罪然后逮捕,这样就不会有人说你悖理了。 《罗织经》完

《罗织经》唐 来俊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