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入柏林后,斯大林放弃黄金赔偿,反而拉回了几百火车皮“废品”
有这样一句话,战争是胜利者们谱写的史诗,国际战场上更是如此。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理所当然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一方面德国作为挑起战争的一方本就理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战败。
再加上德国在战争发起之前本来是欧洲的领头羊地位,拥有着傲人的军事、经济资源,种种因素相加,战败的德国成了美苏英法四国眼中最大的肥肉。

作为最终攻入柏林的苏联,理所应当成为瓜分战利品中的最大赢家,拥有最大份量的话语权.
但奇怪的是,苏联直接放弃了对于德国的经济赔偿要求,反而拉回了几百火车皮的“废品”?

斯大林这样买椟还珠的行为背后,又究竟有着怎样深层的原因?
德国工业的一骑绝尘
德国的国家转变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更何况是本就在等待这个机遇的德国?
德国的工业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交流与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从最开始的引进工业设备,再去生产相应的工业产品,慢慢进展到了改进设备甚至于创新、发明更先进、更高科技的设备。

在当时,整个德国都铆足了劲儿发展本国的工业,也由蒸汽设备为主渐渐转变到了以电力为主,抢占了工业革命的最有利位置。
有了设备就有了钱,再加上本就鼓励工业发展让许多人才投入到工业领域,德国的工业直接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欧洲不可忽视的重工业强国。

也正是这样雄厚的工业基础,让德国有了站在世界和平对立面,发动战争的念头。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战争失败后,这些工业硕果自然也就成了战胜国们眼中的最有诱惑力的战利品了。

尤其是苏联,更是想要获取这些先进的技术来改善国内的工业结构,实现升级。
分而食之
之所以放弃对于德国的战争索赔,其实也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

要知道,作为一己之力发动世界大战的国家,德国也为发动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先不论一批批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们带来了怎样的劳动力缺失,让经济市场如何如何的萎靡,就连国内也为前线的衣食住行提供补助就足以掏空这个国家的根基。

如今战败,亲人死在战场上,自己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国家更是千疮百孔,德国人民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
从上到下,都实在付不起苏联、美国、法国、英国这四个国家的赔偿款,也无法完成经济赔偿上的其他要求了。

德国的实际情况,这四个国家比谁都清楚,也都明白就要榨干了德国,以目前的现状来看,也是拿不出钱的。
何况,如果真的狮子大开口引起了德国人民的反抗,让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拿起刀枪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作为战胜国的四国也不愿意重演悲剧,将好不容易塑造的和平局面再次打破,因此也就自觉放弃了经济赔偿的想法。
都说有钱捧个钱场,没钱了再出人。

但此时人心惶惶又口袋空空的德国,谈钱和人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四个战胜国只能打起土地的主意了。
德国就这样被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国家分别占领了。

蚕食殆尽
划分好占领区后,四个战胜国开始了接下来的蚕食行为。

在当时,德国的工业水平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水平,许多图纸、材料以及人才技术都是国际顶尖。
而这些文明与科技的产物,是不会被战争带走的,这原本是德国的资本,但如今已然成了四个战胜国眼红已久的资源。

相比如其他国家搬运物资的行为,苏联的蚕食更加大胆了。
无论是机密高级的军用设备亦或是工厂里的机床,再或许是铁路线上的铁轨,都被苏联人一车皮一车皮运回了苏联国内,就连埋在地下的管道也没有被放过,都被一一挖了出来,运回了苏联。

别说是重要的基础设备物件,就连小物件,譬如电话,也被苏联人细心的收了起来,运回了自己的国家。
当时的德国几乎可以用“寸铁不生”来形容了。

被运走的“废铁”成了苏联在之后发展本国军事与经济的基础,借助着德国的工业发展成果,让苏联的工业在很快的时间内腾飞。
而被苏联人拆得一干二净的工厂只留了一个空壳子在原地,诉说着这里往日的辉煌。

在苏联搬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英国却悄悄赚了风向。
面对被自己拆的千疮百孔的占领区,以及占领区内的怨声载道,英国不仅停下了搬运,反而开始加大对德国的援助。

英国的用心不难看出,德国的国家性格十分鲜明,这个国家不会因为一次战败一蹶不振,换句话说,德国迟早会站起来,恢复本国的发展指日可待。
而一再搜刮激起民怨实在不够明智,相比之下,付出一点小小的代价,换取德国这个盟友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英国人的援助让被占领的地方恢复了很多,德国人民的生活也好转了不好,整体风向自然朝着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着。
英国的转变也引来了法国和美国的效仿,谁都不希望为自己树下德国这个敌人。
此时还在埋头拆拆拆的苏联,占领区民不聊生,几次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国际社会上巨大的舆论压力再加上人民的反抗让苏联不得不开始援助措施了。
但说是援助,也只是用这里的粮食换取其他占领区的工业设备,说到底还是在搬运德国的工业成果罢了。
如今的德国正如当初的预料那样,重新回到了发展轨道上,但当时的胜利者苏联却消失在了历史中。
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绝不应该是两败俱伤的战争,更需要和平。
只有和平,发展才有意义;也只有发展,才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