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钢琴奏鸣曲一句话锐评
它是颤抖的,平静中带着癫狂,圆满中透着不安。他是隐藏的,将恐惧隐下,将逃离留下,悲怆是最后的评价。他不敢面对耳响,就像不敢面对失去音乐,这就是《钢琴奏鸣曲悲怆》带给我的。
——初三19班马依诺
急促若细细密的雨点打在窗上,和缓如壁炉中跳动的火焰闪着明亮而又温暖的光芒,曲调的流淌间恍若有人在寂静的黑夜诉说着生命的悲怆,时断时续地抽泣在回荡。
——初三19班高茹雅
初听起《悲怆》,脑中竟是一片空白,只有耳畔回响着轻盈的曲调,恍若湖岸碎石抛向湖中。打起翻了浪的水漂,或许悲怆不是什么大喜与大悲,大哭与大笑,只是沉默的湖上不断泛起了波澜。
——初三19班陈芊语
听《悲怆》时,我看见了春雨之沥沥,夏草之萋萋,秋木之瑟瑟,冬雪之凛凛,仿若深渊中的泉水激石,又如幽谷中的蝉鸣流转。给人以空灵之感与一抹淡淡的忧伤。
——初三19班夏闻泽
音乐由低沉舒缓渐而激昂迅速,最终又归于平静低落,诠释了悲怆之中的间歇性的激昂,像是贝多芬曲折人生中的浪潮般的起伏。声随心动,音乐让他此刻的人生闪闪发光。
——初三19班张子娴
跌宕起伏的曲调,伴着悠扬的、愈演愈烈的旋律,夹杂着贝多芬悲怆的情感,由绝望到激昂又跌到谷底,我仿佛听见了他的悲怆,看见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初三19班 李昱阳
“悲怆”与我想象中不同,我站在第三视角下观看贝多芬坎坷的一生,我认为他的“悲怆”应是震耳欲聋的,可这首歌的曲调却是层层递进的,像是贝多芬内心不甘于痛苦的情绪一点点累积升高,直到最后一瞬的爆发。而这情感的高峰并没有持续的太久,反而很快恢复了平静。我想或许这是他一种释然与面对困境最好的态度吧。
——初三19班杨玲悦
让人不禁想起,由悲痛到低迷,由沉默到阵怒,由深沉的回想到无奈的激亢,它是悲愁中的爆发,是对命无情命运的怒吼。
——初三19班黄子谦
此起彼伏的旋律与灵动多变的音符交织、融合、升华,构成一曲荡气回肠的诗篇,它像低低的嘶吼,激昂的浪潮……在矛盾与纠结里另辟一番洒脱。
——初三19班张灵馨
起伏的音乐声,激荡的钢琴声,一幅幅画面活现在眼前,引起无限的遐想,激发无数的共鸣。
——初三19班杨慧珍
琴键的奏鸣中,仿佛看到在命运的重击下提剑对抗的勇士,广为人知的渐强旋律中,是一位坚强的乐者,谱出的不屈之音。
——初三19班杜翼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