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法

2022-04-05 10:43 作者:让我歌颂为无名之人  | 我要投稿

前言

本文是在观看《学习观》视频后,参考其他学习方法,经过一定实践后,对学习方法的个人总结。理论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不足,具体方法还有待改进,但作为学习理论实践的阶段性产物,我也尽最大可能完善本文的学习方法,立此存照。

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学和习,“学”是对知识的初次了解,“习”是对知识的反复运用,“学”和“习”是掌握知识、获得智慧的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也是促进个人发展的辩证的技术。用辩证主义的话语来说,“学”是认知,“习”是实践,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从微观还是宏观来说,学习都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具体来说,学习某一个单词,最初是了解其汉语含义,然后多次做题或者反复背诵,但人是会遗忘的,遗忘这个单词时就会再次查找其含义,然后在其他情境中单词的复现使记忆更加牢固,上述是简单/普遍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本身是会随着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固化

学习是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输入的技术关键在于输入途径和固化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和“习”,“学”是较为简单的,而“习”也就是知识的固化技术则复杂得多。固化简单来说就是记住知识,固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反复的练习来形成深刻印象或者肌肉记忆,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视为关切的重要的事物,这些事物或是处于身边的或是感兴趣的,这能相较轻松地记住,但也相应地投入大量的关注和情感。没有能一眼就记住知识的技术,记忆总需要支付成本的,主动的遗忘更是要付出代价,被动的遗忘虽然增添麻烦、让人烦恼,但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遗忘是知识的新陈代谢,将临时的、失效的知识沉没,突出高效的、实用的知识。

不同的固化方式会形成相应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按方向分为:单向、双向,思维方式按结构分为:线性、网状、立体。单向思维方式是指只能从前一要素指向后一要素,表现为A→B,例如对某个概念的定义和解释;双向的思维方式是指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指涉,表现为A↔B,例如两个不同概念之间关系。线性思维方式是指各要素按一定顺序发展变化,不能跳过中间的任一要素,表现为A-B-C,例如因果模式和线性发展观;网状思维方式是指各要素之间的发展变化都彼此关联,表现为A-B-C和A-C,例如多元因果和社会关系网络;立体思维方式是指在网状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增添其他维度的要素使思维结构中坐标变得更多元,表现为一种三维乃至多维的形体,例如记忆宫殿和关联多要素的模型。认知水平越低的,思维方式越是单向和线性的,认知水平越高的,思维方式越是双向和网状的,双向思维是一种特殊的网状思维,网状思维使单一要素和多个要素建立关系,即便遗忘切断某些要素间的联系,也不至于遗忘核心要素,而立体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类来说还是较为困难。场景化记忆

也是用英语学习举例,英语和汉语都是语言,因此才有学习的可能,但英语和汉语又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中国人学习英语总是有一定障碍。语言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语言的使用,而不应是以语言的转译为目标,因此学习英语就要暂时放下汉语,用英语来学习英语。无论英语基础如何,学习英语最快的方式就是进入英语的语言环境,正如我们尚是婴孩牙牙学语时,周围的人有着各式陌生的口音和方言,但我们最终还是学会了纯正的汉语。某个不认识的英语单词,应先查找英语释义,然后了解该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应用,接着尝试在认为合适的场景中使用,建立起词形、音调、意义、语法、情景的相互关系,最后修改对该单词的认知偏差和归纳其使用方式,正确的使用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误用上产生的。

泛化

输出是在输入基础上的,输出分为简单输出和复杂输出,简单输出就是复述和背诵,复杂输出就是泛化。所谓泛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固化的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即是在不同的场景下向不同的对象传递结构化的知识,从固化到泛化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泛化是指向现实的,是知识的应用,因此泛化的内涵也是知识的实用化,由此决定了知识的获取应是实用导向的。实用意味着不仅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用,还是对个人身体和精神有益,有目的和有技术的获取知识是高效的,就是带着问题和理论来学习,要知道什么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更符合生理和心理特性、怎样改进学习的能力。

泛化最直接的就是对结构化的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化,例如使用简单句和少量术语描述某个理论。泛化显著的是灵活性,无论是面对他人还是自己都能适当调整,这样的调整都是为保证了知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最高效的知识/信息传递是对象可感知化,通俗来说是要让知识/信息可视化。可视化的具体工具有公式、模型、思维导图、表、画等,可视化是将诸要素结构为一种明确的直观的关系,也是将固化的知识以可视的方式展现,因此可视化既作为固化的重要工具也作为泛化的重要工具。学习一个辩证的过程,不仅学习过程是辩证的,学习的技术和理论也是辩证的,本文仅是在当下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法的总结,某些认知偏差无法避免,而且当认知水平变化时学习方法也应做出改变。

不同的思维方式相应地决定了不同的输出模式,思维方式按结构化程度分为:指令式、符号式、模型式。指令式思维方式是某要素及与其严格对应的诸要素集合,例如背诵文章和公式定理;符号式思维方式是某要素及与其模糊对应的诸要素集合,这与指令式思维方式不同的是,该思维方式的输出是会随认知变化的,例如价值观和概念定义;模型式思维方式是将知识归纳和抽象为一种较为开放的模型,在应对类似情况时,都可通过该模型相应地输出,同时模型也随之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应试技巧和游戏套路。指令式思维方式是死记硬背的地学习,符号式思维方式是灵活地“靠感觉”的学习,模型式思维方式是主观能动地归纳总结的学习,建立模型并不轻松但也不枯燥,而且一旦模型建立,便是“以不变应万变”。场景化记忆就是使用了模型思维,将场景的各种关键要素结构成模型,当输入某些要素时其他关联要素便能主动输出,即便遗忘场景中部分要素也不影响模型整体的使用,如背单词时就会与前后单词形成一个场景,当看到上一个单词就会想到下一个单词,也因此场景化记忆是有助于短期记忆的,但要让记忆成为知识就要有泛化能力,也就是要一定程度上打破场景化记忆,即背单词是要乱序,而了解词义时要在文中。

同样以学习英语为例,英语有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意思是多样的,光靠记忆是痛苦的,要建立其与单词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单词来总结对词根词缀的印象,再从这些印象中去在陌生的单词中验证和校正,然后进一步建立单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不断扩展单词间的网络。单词和单词就构成了句子,结构的句子就形成语法,语法又作用于不同情景,以此各要素间关系只需要去发现和强化,就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凭借网络的相互关联,总结形成多个模型,模型能充分应对变体,英语也自然而然成为自己的语言了。学习可以简单总结为,一个建立起不断反复、关联、归纳和辩证的模型的过程。

信息

信息相关的知识是我认知的边界,以下是对信息的某些认知和想法。知识不是信息,知识是对信息加工而成的,是区分何为信息的工具。事物天然的具有不确定性,熵表示事物的不确定性的程度,信息是能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的熵的变化成为时间之矢,人们通过知识获取信息从而减少了系统中的熵。信息是由物质承载的,信息具有波动性,一定的频率形成信号,信号参与进反馈与负反馈,反馈循环构成了系统的一部分。由上文可以看出,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有统合为一个整体的可能。

风林鸟

2022.04.05

广东佛山

学习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