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天才会不会真拿你当最好的朋友?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一个游戏环节中,嘉宾要说出一个苏轼朋友的名字,嘉宾们全都说不上来。
想来,九年义务教育所涉及的苏轼的诗词散文里,我们不知道苏轼朋友的姓名,仿佛苏轼这样的天才不需要朋友,只有献给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才让我们看到了天才内心的柔软。
李白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样题名道姓的,与友人相关的诗。
看完《长安三万里》,有一个问题在我心头浮起,苏轼、李白这样不世出的天才,到底会不会有所谓的“最好的朋友”?

一
在电影里,李白口口声声说,高适是相识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而高适在赴哥舒翰十年之约前,似乎并不认为李白拿自己当好朋友。
即便他要投哥舒翰时,李白说,“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几句诗,是照着高适的模样写的。
高适就真的觉得李白是拿自己当最好的朋友了吗?恐怕也不会。
李白太有才,李白之才,感念万物激浊扬清。
他看到了高适的银鞍吴钩,少年英气,于是有了上面几句。
汪伦待他好,他一时间写出了《赠汪伦》。
见贵妃之华贵,则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传世名句。
二
当李白已经不怕得罪氏族,没了刚出川时的那点谨慎,也渐渐失去了施展抱负的希望。那便是,眼前有景便道来,哪管他人诗在前?
这时,你能问他最好的朋友是谁?如果他说那个人是你,你会信吗?
所以,李白与高适在黄鹤楼离别之际,李白定下一年之约,随后又忘记。后来,李白走终南捷径当了官,马上想到了同样郁郁不得志的高适,写信让他速来长安投靠自己,但当他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个被豢养的御用文人,也就忘记了给高适写的信。
不是说黄鹤楼外的离别之情是假的,邀请高适来长安实现抱负的热情是假的,而是说他的真情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达,直抒胸怀,抒发自己被才华和境遇撑起来的充沛情感。
这才是诗仙嘛。无关之人会叹一句“大唐因为有了你才伟大”,而身边之人皆是“我并不怪他”的理解与失落。

就像卢梭在《忏悔录》里写的,他爱的是世人,却不能单单爱一个人。
听起来像渣男语录,但唯有大才如李白,才能当真如此。
三
所以,做天才的朋友并不是幸事,尤其是天才不得志的时候,你付出的多,得到的情感回馈却远远不够。
电影里只出现了李白的第四任妻子,也是名门之后,比李白年级小很多,更像是一个小粉丝,在照顾自己年老的偶像。
电影中李白入道门之日,夜中呼朋引伴,饮酒高歌,作《将进酒》。虽然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却依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时,他必然不是真心求道,求道之路必然无所精进,之后必然会道士下山。
何日是尽头?最后一次下山,试图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却惨遭失败后。李白才望着夫人离开的船,落寞地说出那句,夫人在庐山等我。
而此时此刻,他也似乎不再需要朋友。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