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装甲抗穿甲弹研究(三):弹药
动能弹
以下要讨论的是如何设计穿甲弹,以减小裙甲对其的干扰。二战时期的研究表明,1/12倍径的裙甲就足以在常规弹速范围内剥离标准APC的被帽。一旦失去被帽,则主弹体将在冲击主装甲时碎裂,而不能如对单层装甲一般击穿。对被剥离的被帽的分析显示,双轴拉应力引发了脆性断裂,如图9所示。
被帽的作用是降低侵彻初始阶段弹尖的压力以避免其碎裂。因此在原被帽前再加一层被帽理论上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实验证明了以上猜想。图10展示了两种铜缓冲被帽的设计,旨在抑制裙甲对主被帽的剥离。图11是以上设计的实弹。以上设计也可用于大口径APC。
对于HVAP,弹芯在穿透裙甲时完全不受保护,以至于碎裂。英国和加拿大的APDS在硬质合金弹芯附加了铝或钨合金被帽,并由钢被甲包裹。实验结果显示,间隙装甲对此结构APDS的削弱效果弱于对HVAP。被帽和被甲减弱了弹芯在穿透薄板时的碎裂。有必要说明的是,即使是最好的APDS也会被间隙装甲削弱,只是程度小于HVAP。
化学能弹
其它的反装甲弹药不依赖动能,包括碎甲弹和破甲弹。前者由冲击反射波引发拉伸破坏,裂纹平行于靶板表面,随后崩落出亚音速圆形碎片;后者形成高速小口径射流,其穿甲能力几乎不受钢板的力学性能影响。
英国进行了大量碎甲弹打击间隙装甲的实验,发现裙甲可通过屏蔽冲击波有效防护碎甲弹。间隙装甲是最有效的抗碎甲弹结构,因为后者对单层装甲的毁伤相当强。在裙甲与主装甲间填充海绵橡胶被发现有效。抗碎甲弹装甲的设计重点是要防止冲击波传导至主装甲。
间隙装甲对破甲弹的抗性研究自相矛盾。二战时期的研究表明,两层相距305 mm的38 mm均质钢板组成的间隙装甲能有效阻挡105 mm M67 HEAT。NDRC报告称间隙装甲较单层装甲更优,主要原因为间隙增加了装甲的总厚度。英国的报告也选成发现了类似现象,破甲弹的效能随间隙厚度的增加而被显著削弱。然而近年来对新型破甲弹的研究表明,间隙装甲对其并不具有特别的抗性,除非间隙增大至实际车辆设计中不可能的厚度。
间隙装甲抗碎甲弹和破甲弹的相关信息仍不完善,坦克弱点与效能项目正在进行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