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停更
最近不管在哪个地方都能看到讨论b站走下坡路的情况,最近我也憋不出来什么文章,就借这个题目随便聊聊吧。 首先还是先叠甲,自报一下我的来路。我当然不算啥有经验的从业人员,顶多是一个长期用b站冲浪的年轻人,所以这仍然是一篇用户使用报告。 其次要声明来意和立场。我也不是为了嘲讽b站或者辩护,当然也不是所谓的理中客,我的立场一直都是在up这边的,尤其是生产优质内容的up,我也不想指名道姓,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视频你一定可以看出是用心的,饱含感情的。 好了,我们就开始聊吧,首先还是要从b站的发展历史切入,我算是b站刚改名叫哔哩哔哩的时候注册的账号,和更多小孩一样,一开始来这里都是朝着看番去的,也看过各种早期鬼畜(音mad),唱见(翻唱歌曲)等等现在小众到不能再小众的东西,但是也可能是我对自己的记忆有滤镜吧,我觉得这个时候b站,或者说up主们都是纯度极高的。 实际上,早期的互联网用户都会有这种印象,也不止是b站有,可以说我也搭上过00年代这种开放包容的互联网精神的末班车吧。当然反过来说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互联网野蛮生长,缺乏监管,黑产盛行的年代。 其中一个在现在看来相当泛滥的黑产就是所谓的“搬运工”,尤其指视频搬运工,现在则有个过街老鼠一样的名字:营销号。 但是我过去的经验告诉我,视频搬运工其实非常大程度的促进了中文网络社区的发展,以至于我认为几乎所有你叫的上名字的视频平台,都有着这段历史:搬运其他平台的视频。 这个搬运可不是像现在的营销号一样,洗一洗文案,换个bgm,再找个半死不活的ai配音就是他的视频了。我们就拿b站举例子,例如说当初我在这看番剧,可是没有一个“官方”来做字幕的,所有你经常能在各种番剧上方的黑边看到民间字幕组的水印,包括翻译啊,校对啊的网名是什么,现在估计也只有网盘里的视频还是这样了吧。 其次,除了番剧,搬运国外up的各种视频甚至花大功夫自己做字幕的,主要是游戏实况以及音乐和翻唱,这些内容往往就是属于那种一传十十传百的优质视频,up们自发搬运吸引观众来欣赏,可不是现在那种烂大街的“火出圈”炒作造梗视频。后来才慢慢有了自己本土自制up做这些内容,他们不少人今天仍然在做视频,有的已是百大和b站紧密联系,有的则时不时回来直会儿播,有的则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退坑的人也不计其数。当然现在随着用户基数增大,优质视频肯定比过去多的多,总的来说时代当然是进步了。 其实很容易概括这群早期的视频平台up主,一个略显讥讽和自嘲的词——用爱发电。 无论是搬运工还是自制者,在流媒体尚未发展的年代,做视频是没有什么钱的,尤其是b站这个早期算是半民间的网站,毕竟谁也说不准这些灰色地带哪天就和游戏主机一样说没就没了。 但是时代的发展必定会扭转这个趋势,或者说用那些年很流行的词叫做:大势所趋(dssq)。具体到b站,当然是想要正规化和商业化的,一是合法性,二是生存权。 这时许多up,特别是搬运工是不乐意的,对他们来说版权问题一直是个烫手山芋,尤其是番剧这种可以说是盗版而来的,因此搬运工都会扼守一个底线:不能用搬运的视频,尤其是番剧来盈利,打破底线者自然会被流放驱逐,在早期,b站官方和搬运工显然是达成这一共识的。 但是历史运动的方向是,b站想要长久,就不得不正规化,因此版权问题迟早得解决,这时发生了一件结果上是利于b站正规化的事件,我不是很想深挖这些黑历史啊,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关键词“b站+大小姐”。总之,事件的结果是b站许多搬运工自己删除账号和上传过的视频(多数是番剧),退坑了。想起来,这其实才是b站第一次停更潮,而且带头的up是永久离开b站。 这其实是很自然的运动,我们也不用论谁对谁错,全看你站在什么立场。因为官方的发展,势必会与民间发生摩擦和竞争,包括后来的“12Dora事件”甚至“FGO事件”,无一不是b站正规化和商业化的过程中势必发生的事情,只不过现在的人都喜欢称为“去二次元化”,“背刺二次元”这样浮于表面的因素而已。 我甚至可以说b站的底盘从来不是什么二次元,而是以正规和商业化为诉求的权威派官方,和以宽松和玩乐为诉求的自由派民间的斗争,这其实就是一个硬币两面的斗争——总有一面是要朝上的。 显然,最终b站按着官方派的路走到了现在,而以民间派为代表的网站则总是半死不活的,这当然是站在商业化的角度来评价的。但是对于我一个用户,我站在距离我更近的up这边。其实不必在意商业化与否,正规化当然也是必要的。我更在意商业化能否为原本那些勤勤恳恳做视频的人谋福利,这当然也是为观众谋福利。现在看来,商业化的成功又是谁的成功呢?至少一些人的抱怨不无道理,好处反而给像是营销号这样的人吸走了,而营销号代表的也不过是一些更大的吸血虫的吸管而已。 在我看来,现在b站最近的一次民间集体的运动就是反营销号浪潮了,停更算是这个运动最后的回响吧,显然,短视频的兴起是这个处在强弩之末的运动的棺材板,但是同样是一种民间力量(至少发源的时候是),我向来不看好短视频,因为此时视频制作已经完全沦为工具性的,流水化的工业消费品,但是工具向来不满足于当工具,看不到这一点的人被短视频俘获是轻而易举的。 打个比方,长视频就像家里的锄头,你知道它效率低,犁地慢,但总归是靠得住,是能够和自己的劳动紧密结合的工具。而短视频就像你从隔壁地主老王家借来的拖拉机,虽然犁地快,但是总要被老王敲诈一笔租借费和油钱。等到哪天你能自己造拖拉机了再谈短视频的未来吧,不然结果最多也就是地都犁坏了,才讨得一个当老王家附庸的位子。更不用说整天开着拖拉机,我们这些观众既吃不了那么多,也被噪音和尾气吵的厌烦了。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停更意味着以长视频为代表的up环境遭受冲击,那么什么情况短视频会遭受冲击呢? 这个话题其实意外的大,我们就留到下次再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