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安徽公务员面试培训班】面试真题预测及解析:高校开放
【面试热点】
近期,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发布通知,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部分高校还允许校外人员入校,开放体育场所进行共享。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读】
高校是体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各类场地设施也比较齐全,但是寒暑假期间却往往处于闲置状态。而向社会大众适度开放体育场所,不仅有利于缓解当下健身场所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设施优势,带来一定收入,用于场馆维护和设备修缮。
但从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开放高校体育场所却仍然存在一些隐患。
一、存在安全隐患。开放高校体育场所必然会使得校园内外来社会人员增多,无论是从校内人员角度,还是从校外人士角度来看,必然会存在着一定量的安全隐患。
二、挤占体育资源。校外人士的增多,必然使得校内的体育场所“人满为患”,这样就无法保证本校师生的运动需求,本应是学生运动的场所就有可能变成休闲娱乐场所。
三、缺乏明确规范。高校在体育场所的各项标准都不够清晰,例如在收费标准、开放项目、运营维护方面还缺乏明确的规范,体育共享难以长久维系。
找准病因就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只有全社会共同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够真正促进体育资源共享向所有高校推广。
一、明确相关法规。政府部门要通过出台专项法规以及细化法律细则,来解决高校担心的安全问题。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给予具体的指导规范,明确安全责任边界,帮助高校做好安全预案,降低安全风险。
二、优化价格标准。高校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针对高校师生和校友,可以免费或优惠提供场地服务。同时针对校外人员,可以在政府规范下适当收取服务费用,通过价格机制合理调节资源,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体育场所的维护,实现双赢。
三、探索创新运营。部分城市大学城高校集中,各高校的体育场所应当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场馆特色,开展多样化运营,避免同质化竞争。
通过接办文化活动以及开展特色体育项目等,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拓展新思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不单单是需要开放高校体育场所,也同样需要对社会公共体育场所进行短板补齐,唯有各方通力合作,戮力同心,才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推动体育强国战略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