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班组】老婆(3-5)

2023-03-23 19:29 作者:蝈打的士  | 我要投稿

【科班组】老婆(3)

道友们,科班牛牛值得~(给自己点赞)

 

正文:

虽然非常想看戏,但毕竟是做老师的,得先考虑学生。赵小童进学习组的事,赵一博打算先跟李敏商量一下。在后陡门这群人里,李敏比李耕耘还像个领导,事事都往前冲。但是他也发现李敏其实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儿,表面上很强势,实际上一直在留心所有人,像个大姐。

赵一博对后陡门的孩子一向是有话直说,他支教的时候就意识到,孩子们不仅不能欺骗也不能小看,在孩子面前说话弯弯绕绕的,会暴露大人的不诚恳和无知。

李敏听说赵小童要加入,没有任何反应,好像是太吃惊了。

赵一博以为她不同意,说:“文科是整个学习小组的短板,赵小童文科上强,他加入以后你们就好好地跟人家学习,争取早日把文科成绩提上来。”

“他真的主动要求加入学习小组?”李敏根本没听到赵一博说了什么。

“真的。”

“太好了。”李敏拍拍手。

赵一博喝了口茶水,忍不住想八卦一下:“赵小童、李耕耘,他俩是不是有矛盾?”

李敏像个小大人一样,两条眉毛拧到一起。“不知道,他俩有事儿也不跟别人说。唉,愁人。”

赵一博差点儿笑出声,低头装作捡东西。

“赵小童入组地事儿你费点儿心。咱们的目的是把中考成绩提上来,其他的在考试面前都先放放。我听说你们平时还打架,这个毛病也得改了。”

李敏点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有李敏支持,赵小童的加入更加顺利,没有引起多少波澜。赵小童也不在意别人怎么调侃他,也不跟大家打招呼,径直走到李耕耘身边,跟他坐了同桌。

真坦然。少年人少有的气场。

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焦灼。赵一博调节气氛的方式就是:发卷子。今天是语文卷,后陡门学习小组顶级大杀器。赵一博本来想请语文组的老师过来指导学习,但老师们都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而且学习小组的事,大多数老师也不愿意组织。现在,他就把希望寄托在赵小童身上了。

不过,跟赵一博预想的方向不太一样。第一天还不明显,第二天竟然有人主动要求做语文卷子,平时可都是避之不及。第三天,赵一博还没进教室就听到背课文的声音。然后,赵小童一到,背课文的声音突然就停了。

哦,是比上了啊。这种场面还真不多见。

赵一博是师范专业,看过不少论文,也在很多学校参观、实习过。这样的学习氛围是很少见的。一般情况下,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难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孤立。后陡门的学生不会孤立成绩好的人,像语文好的赵小童、数学好的李敏,都是学生里有威严的领导型人物。后陡门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成绩差就不喜欢学习。

真好。赵一博在心里默默祈祷,这群少年人未来的路顺利一点。

 

周末放假时,李耕耘没回家,在操场背课文。赵小童也没走,在图书馆看书。

午饭时间,食堂不开,俩人打水准备泡面的时候碰上了。

“吃了么?没吃我请,泡面。”赵小童说。

李耕耘也不客气,跟着赵小童去他宿舍。

整个宿舍楼好像就剩他俩了,非常安静,静得诡异。

赵小童必须拿碗泡面,底下垫点儿青菜,打个鸡蛋,看起来健康一些。李耕耘坐在一旁等,一边等一边默背课文。他现在看到赵小童就想背课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劳逸结合懂不懂?”

“我看见你就想背课文。”

“咋,我长得像课文啊?”

“你长得跟书里得老红军差不多。”

赵小童从床头翻出一本余华的《活着》,说:“这人的小说看着带劲,写的都是大白话,你拿回去看看。”

李耕耘接过小说,摸摸封面,瞅瞅封底,说:“你还有时间看小说,学习好就是不一样。”

赵小童笑了:“不看小说怎么学好语文呢?你以为平时学的课文不是小说?”

李耕耘有点儿惊讶:“你把课文当小说看?”

“大部分课文本来就是小说,你不记文体?”

“拿起语文书我就脑袋空空。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背得头晕。”

“真是猪脑子不开窍,吃饭。”

正吃着,李耕耘小声问:“你来学习组,他们不欺负你?”

“欺负啊,所以我现在不敢回家啊。”

李耕耘歪头看他,赵小童也正冲他笑。

“你小子没心没肺的。”

“老婆。”赵小童轻轻叫他。

李耕耘突然想起刚入学的场景。

 

刚到山联村中学的时候,李耕耘还没开始长个,白白嫩嫩,又瘦又小,排队总是站第一个。赵小童当时已经挺高,排队总是在最后一排。他们不在一个班,也不在一个宿舍,是在篮球队认识的。

赵小童一直很照顾他。李耕耘从出生到初中,都没跟父母相处过多长时间,但赵小童又像爸又像妈,让他觉得很温暖。他很喜欢这种温暖的感觉,很喜欢和赵小童在一起,即使什么话都不说,各忙各的,也觉得很自在。

他也尽己所能地对赵小童好,有好吃的好玩的总先想着他,时间久了,就有些好事的人说他是赵小童老婆。山联村里也有男人给人家当老婆的,大人们都看不起他们,小孩子心思怪,一面学着大人骂,一面也知道了男人之间过日子的事儿,更觉得恶心了。

李耕耘觉得赵小童长得好、成绩好、体育好,这种人不会找男老婆。

 

“你觉得我老,还是婆?”李耕耘敲敲碗,说。

“没事儿,就是想这么叫你。”赵小童吃饭很快,几句话功夫就见底了。

“慢点儿吃,伤胃。”

“你这两句可太像个老婆了。”

“滚。”

 

赵一博假期也没地方去,他听宿管大爷说李耕耘也没回家,就想着叫出来一起打球,没想到李耕耘不在。赵一博正要离开,闻到泡面味儿,跟着味儿来到赵小童宿舍。

“耕耘,你在这儿啊?小童也在。你们吃什么呢,这么香?”

“泡面。赵老师要不要也来一包?”赵小童答道。

“这怎么好意思呢。”赵一博说着,拉了个板凳在李耕耘旁边坐好,等着吃泡面。

赵小童看了他一眼,出去洗碗去了。

赵一博一边拆了赵小童的薯条,一边问李耕耘:“你俩关系还挺好啊?”

“一般吧。”

“薯条真好吃。”赵一博继续说,“上学期间的朋友是人一辈子的财富。我希望你们都能好好的。”

“我知道,谢谢赵老师。”

“我看你最近情绪不太好,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赵小童刚好洗完了碗回来,抢答道:“他不打算升学了,想出去打工又不好意思跟你讲。”

李耕耘瞪他一眼,闷头吃面。

赵一博拍拍李耕耘,说:“现在说这个话还是早了点儿,不用急着做决定。不管升学还是打工,我相信耕耘都能做好。”

真是城里人,就会说漂亮话。也只有李耕耘这样的傻子会信。

赵小童把之前没吃完的粉包也加赵一博碗里,想咸死他,李耕耘看到了也没说话。因为赵一博吃饭口味很重,当年在后陡门支教的时候,赵一博把他家的咸菜全都吃光了。

果然,赵一博对泡面非常满意。李耕耘看赵小童计谋落空后生闷气的样子,低着头偷偷笑。

饭后,三人一起听听歌,看看书,打打球,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返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校园里变得热闹起来,李耕耘和赵小童混在热闹的人群里,异常安静,很快就找不到了。

 

新的一周刚开始,就有人到校长那儿去告状,说赵一博只管学习组,上课不认真。校长把赵一博叫去谈话。

赵家沟一个染了黄毛的男生带头,把后陡门的人堵在走廊里,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事,突然打起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所有人一下子散开,好像无事发生。

喊叫的是赵小童,他来的时候刚开始打,他一喊人就散了,没人受伤。只是李耕耘护着别人,挡在最外面,身上挨了几下。赵小童架着李耕耘回教室,其他人在后面跟着。

学习组等了很久,赵一博没来。一个女生小声哭起来,李敏一边发愁一边安慰她。李耕耘走上讲台,说:“咱们不能光靠赵老师,得靠自己。”

“没错。”“对!”应和声此起彼伏。

“从今天起,李敏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咱们设几个学科代表,学科代表负责每个学科的复习计划。李敏负责数学,赵小童负责语文……”

“那你负责什么?”寸头问他。

“我负责体育,我带大家晨跑,每天三公里。”

“不要啊!”教室里传出一片哀嚎声。

“少废话,明天早上六点操场集合,迟到的罚抄语文书。”李耕耘放狠话。

“不!”“赵老师,救命!”

 

李耕耘原本并不是一个会主动管事的人。赵小童想起刚认识的时候,在一个球队里,他和李耕耘凡事都不喜欢往前凑,也是因为这,两个人才慢慢熟起来。一开始李耕耘个子低,教练也不重视,他就自己偷偷练。后来,他的个子突然窜上来,只比赵小童矮一点儿,就成了教练的重点培训对象之一。教练一直希望从他们两个人里挑一个出来当队长,赵小童每次都当作没听到,李耕耘熬不住教练劝说,最后答应了。

从李耕耘当上篮球队的队长,他的日子就变得很难过。篮球队里大多数人是赵家沟的,他们对李耕耘不服气,总是挑战他的权威,在各种场合让李耕耘难堪。最后把李耕耘给整出了篮球队。

赵小童就一直在旁边看着,他等着李耕耘向他求助,结果,等到最后,他走了。

神经病!

——

未完待续

【科班组】老婆(4)

北极圈的每一天~

正文:

慢就是快。山联村里的大人总说这句话,以前李耕耘不懂,现在他有点儿明白了。

很多事,都是在慢中才能很快做完的,很多事越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去做,就越快见成果。比如学习上,从前总是学得很着急,又怕又慌,仍是学不会;当大家慢下来,进入到一定的节奏,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地,一天学进去一点很基础的东西,反而很多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再比如交往上,不需要急着去认识谁,不必担心会错过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总会沉淀下来几个朋友,比如后陡门的兄弟,比如赵小童。

他也不确定跟赵小童算不算朋友,就觉得这人面冷心热,挺可靠。但他和赵小童不是一个村的,不见面的时候谁也不会主动联系对方。以后升学估计也考不到一所高中,到时候人和人不就自然分开了么?注定会分开的朋友还算是朋友么?他幼稚的脑袋瓜还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只是感觉很烦。

走向未来的每一天,都距离分道扬镳更近了一点。

 

赵一博以前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听不进人劝的犟驴,但是今天不管校长怎么说,他就是咬死了不松口,哪怕是累死也要把学习小组搞下去。

“赵老师,你如果真的想带学习小组,可以到重点班。”校长是个很温和的人,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说,“有两个班对你的学习小组很感兴趣,到我这儿来问过。”

“说来说去,就是不能带后陡门?”

校长说:“后陡门有几个成绩还不错的,可以留下来。”

“但我还是不明白啊,校长。”

校长无奈地说:“有啥明不明白的。小赵,你还没毕业,又是大城市来的,对咱们村里不太了解。而且你待的时间也不长,就是代课半年而已,轻易不要有大的尝试,不然,其他老师、学生、家长,都会有意见了。”

“现在干教育阻力这么大么?”

“可不是么?”校长苦笑,“现在这教育越干越不像教育了。以前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现在嘛,教书育人几乎是最后一位了。光是应付家长、各种学习任务和检查,都累死了,老师们也没精力搞别的。以前人听老师的,现在,个个都觉得比老师懂得多,谁还听老师的?传统教育就是这么回事,老师的权威没了,学校的工作就很难自主开展。我们要重视家长的意见,照顾学生的情绪。”

赵一博这一天也接到不少家长电话,都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上课跑去给差生补课”。赵一博解释了一天,感觉比连上八节数学课还累。所以他深有体会。

“校长,你看这样行不行啊,学习小组就让学生看着搞,我呢,不过去,但是他们有问题问的话,我,还有咱教研组的老师们,就给解决一下。怎么样?”

“我说了半天就是这个意思啊。不是不让搞,是别搞得太张扬。眼看就要中考了,千万别再出事儿了。”

赵一博憨笑两声,说:“不好意思,我没整明白。不过,这么下去真的好么?有没有可能,化解一下学生之间的矛盾?”

“你还是没懂,问题不在学生之间,从学生入手是治标不治本。而且,现在已经算是好的了,赵家沟的跟后陡门的现在能玩到一起,学到一处,就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但,咱不能急,这个事儿得慢慢来。咱一急,可能连这点儿希望都没了。”

“好的,我明白了。放心,校长,我后面肯定听你的。”

“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儿回去忙吧。不管怎么说,你给学习小组开了个好头,几个重点班这个星期都打算试试,到时候你给大家分享分享经验教训。重点班成绩好,事儿少,会轻松很多。”

 

赵一博满嘴答应,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他一天没去学习小组,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但是他这副吃了败仗的落魄模样,也不想让孩子们看到。

喝口水,打开台灯,赵一博开始批改今天收上来的作业。他带的是七年级的几个后进班,作业写得是一塌糊涂,改起来很费劲。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赵一博习惯性地喊了一声,头都没抬。

来人也不说话,静静地走到赵一博面前,他抬头一看,是李耕耘。

“耕耘啊,有事儿么?今天太忙,也没去学习小组,刚好你来了,跟我说说今天的情况呗。”

李耕耘把学习小组接下来的打算和今天的学习情况汇报给他。但是说话没有条理,有时候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又重说一遍。总之就是想让赵一博不用操心他们。

赵一博艰难地撑着脑袋听完了,说:“你找个凳子坐下说。”

李耕耘听话照办,找了个板凳坐下来,说:“说完了。”

“你真打算带大家晨跑?”赵一博笑问。

“真的。我觉得我们需要纪律。”

好严肃,有点儿可爱。

“如果做不到呢?”

“那就散伙。”

赵一博皱起眉头,不太赞同,但是,现在是李耕耘主动把学习小组扛起来了,他不能干涉太多。就好像很多家长都会对老师指指点点,搞得老师正常的工作都进行不下去。这时候,他应该支持李耕耘。

“我觉得你现在越来越像李晓晨了。”

李晓晨比李耕耘高一届,本来是能上高中的,但是父母突然病倒,家里无法支持他继续升学,就当兵去了。李晓晨以前是后陡门的领头人,特别像个大哥,总是充满活力,带领大家做了很多事。李耕耘没说话,他就是在学李晓晨,没想到被赵一博看穿了。

“就先这么来吧。我说过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儿,老师能给的帮助很有限。你们能有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已经胜过很多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别因为现在成绩差点儿就自暴自弃。”赵一博说话特别快,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他不是真心的。但有时候,他一句话就能把人镇住。

“以后,我跟你们一起晨跑,我听你指挥。”

 

李耕耘期待着大家第二天晨跑看到赵一博时的惊讶表情,心满意足地睡了。然而,他睡过头迟到了,最后是赵小童带队跑了三公里。自己立下的规矩自己必须遵守,李耕耘这一天课间都没上厕所,闷头抄语文书。这么一来,大家都打心里接受了晨跑的安排。没有人抱怨累、不合理,也没有人讨价还价。

赵小童说李耕耘是“玩弄人心的高手”,气得李耕耘两天没搭理他。第三天,李耕耘有题不懂,不得不向赵小童低头。

赵小童扫了一眼,说:“这不是才考过么?常考的文言虚词就那么几个,都讲了多少遍了,你上课睡觉呢?”

“你讲不讲?不讲我问别人。”

“你别动不动就急。我不是不讲,是觉得你这么学不行,记不住,白费力气。”

李耕耘也发愁,但是他确实看不懂文言文。“古人说话太别扭了。”

赵小童笑了,说:“古人也不这么说话。古人说话跟咱们方言差不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是写下来全国各地得是一个样儿,不然没办法交流。现在普通话普及了,写的和说的也就一样了。”

“是么?好神奇。”

“是啊,你多看看书就知道了。古时候十里不同音,如果不是秦始皇把文字统一了,各地方的人很难沟通,也就很难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李耕耘仍是不解:“现在又不是古代,为什么还要学古文?”

赵小童笑了,说:“你还真是傻得可爱。你以为现代汉语是从哪儿来的?当然是从古代来的,从古文里来。你学一样东西,不知道它的来处,只想奔着去处,肯定走不了多远。我看书上说,不学文言文,汉语可能过个几十年就消失了。”这最后一句是赵小童自己瞎说的,反正李耕耘也不会怀疑。

“消失了?那到时候,人和人怎么交流呢?”

“不知道,也许是通过意念吧。或者换一种全新的语言。或许就不交流了。”

李耕耘不能想象没有汉语的世界,他突然觉得文言文没那么难懂了。虽然他不爱说话,但是,这个世界的一切,其实都是以汉语的形式呈现给他的,比起看到画面和听到的故事,方方正正的汉字总能给他更精彩的世界。

汉字没有生命,却时刻向他描绘着、解释着这个世界。现代人特别看重理科,总是说世界是由数字组成的。但是数字构成的世界是纯理性的,没有感情,冰冰冷冷,文字构成的世界却多姿多彩。李耕耘模模糊糊地感觉,没有文字的世界,或许人连基本的情感都没了。

赵小童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砖红皮的《红楼梦》摆在课桌上,说:“你语感太差了,看看这本书吧,很多白话,不难读。”

“这么厚……”

“厚就对了。你知不知道古人学语文要看多少书?你想过没,为啥人家能学会文言文你学不会?”

“我看《水浒传》行不行?”

“不行!”赵小童说,“看什么《水浒传》,你想落草为寇啊?”

“切,难道我看了《红楼梦》能变成贾宝玉么?”

“我管你变成什么,别变成林黛玉就行。”

“林黛玉怎么了?”李耕耘看过87版《红楼梦》,还挺喜欢林黛玉。

“命苦。”

确实。李耕耘把那本红皮的《红楼梦》收进书包里,他想知道命苦的林妹妹在书里过得怎么样。

“好好看,看完记得还我。”

“知道了,小气!”

这么没头没脑地说了一会儿话,李耕耘的脑子好像突然开窍了,先前怎么都看不懂的题目和答案解析,现在都能理解了。

赵一博也经常说,很多时候同样的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是不一样的。他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同样的话赵小童说他就能听懂,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听不懂,又不想去问,甚至不知道怎么问。

“我好像理解了,我觉得你比老师讲得好。”

“那是当然,你们班老师水平太差了,还不如听网课。”赵小童靠在李耕耘身上,小声说,“你好好学习才能遇到好老师,成绩越差,遇到的老师也越差。”

“赵小童,你觉得我能考上高中么?”

“必须的,你又不傻。”

李耕耘也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他相信赵小童的每一句话。

——

未完待续

【科班组】老婆(5)

正文:

李耕耘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习语文的,但是,当把很多语文知识跟赵小童联系起来之后,那些反复抄写、背诵几十遍的考试资料就能被记住。赵小童像是一个大魔法师,让很多知识点都有了生命和故事。那些经常判错读音和字形的常见错别字,每次看到都会想到赵小童讲题时说过的话,自然就避开了。

赵一博说过的话他也都记得,李晓晨说过的话他也都记得,因为这两位都是他特别喜欢的人,他尊敬的老师和村里的哥哥。现在,他生命里除了家人之外的重要角色又多了一位,赵小童。未来,赵一博、李晓晨、赵小童都会离他远去,各自追求不同的人生,所以他更需要这可短暂相处的幸运的每一天。

赵小童并没有李耕耘那么多情和乐观,在他看来,李耕耘的语文成绩还是太不稳定,尤其是作文,很容易丢大分。他是一个做事非常有条理的人,为了给李耕耘还有后陡门其他人提作文成绩,他买了一些参考资料,又在网上找了几篇论文,看了一些研究语文的专家老师分享的教学心得,花了两三天时间列出一个阶段性作文提分计划。

当然,他本人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教别人之前他首先要学到更多,这也是他决定在学习组常驻的原因。班主任老师怕学习组的“差生”影响他的成绩,找他谈话。他没有跟班主任解释太多。在他看来,大人并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老师也并不完全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他带着后陡门的人学语文,后陡门的人也会想方设法帮他提升数学成绩,他们都觉得教别人学习是巩固自己知识基础的好办法,这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提升自己的好事,想来也不多见吧。所以班主任不能理解,在班主任看来,赵小童多花一点儿时间在别人身上,就会少花一些时间在个人学习上。但实际上,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尤其是每天看着李耕耘这个笨蛋抓耳挠腮地做阅读理解,都让他觉得心情愉悦。

学习组的几个学科组长每天学习结束后会在一起开个小会,统一安排第二天的复习计划。开会的时候赵一博会过来旁听指导。

赵小童拿出自己的作文提分计划,每人发一份,然后说:“我想用一个月时间重点突破作文。作文占分比重大,而且对语文的其他题目,比如阅读理解、基础知识部分都有直接影响。现在还有时间,可以集中一个月搞作文,如果效果不好,我们还回到常规复习。”

李敏说:“想法很丰满……”

英语组长接着说:“现实很骨感。”

赵一博问:“为什么这么说?”

李敏说:“加上小学,我们学了快九年作文,到现在两百字都写得想吐。”

“你平时话不是很多,怎么写不出来?”赵小童难得接李敏的话,其他人还楞了一下。

李敏却很自然地回道:“平时话多就能写很多么?你平时话少,作文不是写得又快又长?”

平时话多且作文写得又快又长的赵一博笑而不语。

李敏看赵小童有点儿不大高兴,改口说:“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试试。就从明天开始吧。赵小童,你要多长时间?”

“半个小时。”

“好,下一个学科。”

 

散会后,赵小童去篮球场。他约了李耕耘一起打篮球,不过他一动不想动。

“怎么了?难得见你蔫了?”李耕耘抱着篮球在他身边蹲下。

“李耕耘,你得帮我。”

“没问题啊,什么事儿?”

“明天我要开作文课,你必须写好。”

“这,我帮不了你。”

李耕耘抱着球想跑,赵小童一把薅住他的衣服,李耕耘没他力气大,顺势摔地上了。

“你不帮我,我就要退出学习组了。”

李耕耘从地上爬起来,盘腿坐地上,问:“他们欺负你了?”

赵小童不说话,默认。

“那肯定是你活该啊。”

真会说话啊。

“你到底帮不帮我?”

“不是我不帮,我写不好作文。”

“你能写好,明天作文就是写我,你今天好好想想怎么写。我就两个要求:一,写够五百字;二,不许跑题。”

李耕耘想了想,慢慢地点点头,说:“那我试试吧。”

“你放心写,不用担心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明天的作文不用上交,自己写自己改自己保存,你就是给我写封情书我也不知道。”

李耕耘说:“你想得美,我才不会给你写情书。我要写一篇作文骂你,反正你也看不到。”

“老婆,你没有以前可爱了。”

“我警告你别再叫我‘老婆’啊。”

赵小童看着他,不笑也不说话,显得严肃又感伤。

李耕耘心软,说:“一天最多只能叫一次。”

赵小童瞬间开心起来,说:“好。”

李耕耘赶紧自己吃亏了。不过,也无所谓,吃亏是福,重要的是兄弟情谊,不必计较这些。

 

这些天,李耕耘听课也比以往认真很多,上课走神的时间已经略少于认真听讲的时间。他那种醉心于学习的模样,有点儿像“好学生”,成了后进班嘲笑的对象。他并不在意,他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自己。因为只有他在意的人和事才可能对他造成伤害,而他在意的人和事一定不会伤害他。

他有一座自己的逻辑堡垒,可抵御成长过程中的人情风浪,安安静静地做自己。

但是,他没想过,这波堡垒一旦被突破,他会面临什么。那个在城堡里没有被风浪侵袭过的“他”会在一瞬间被击垮。

认真听课后,学习组的学习任务也变得更加轻松起来。果然学习这种事就跟种地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会骗人。只有到了很高的层次,才会区分平庸之辈和天才。李耕耘越来越喜欢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但不包括作文。

今天的作文主题是:山联村。

赵小童先解题:“今天咱们就从最熟悉的开始写,围绕‘山联村’,自拟题目,想写什么都可以。但是,有一个要求,必须你心里真实的想法。今天的作文不收、不改、不互评,每个人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就尽管写。写完,自己检查一下错别字和病句就行。”

“我没想法怎么办?”寸头举手问。

赵小童早知道会有人这么说,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在山联村长这么大,见了这么多人和事,会没有一点儿想法么?”

“就是没想法。”寸头说。

“你以后想留在山联村,还是想离开?”

“我想留下来。”

“为什么?”

“我觉得山联村挺好的。我们寒暑假出去打工,我感觉别的地儿不欢迎我。我也不喜欢外面的饭,吃不惯。外面还有好多骗子、小偷,还有黑社会。我还是在山联村舒服。”

有人举手说:“我想离开山联村,我觉得大城市很漂亮,生活比山联村轻松、精彩。”

寸头说:“大城市的人都瞧不起村里来的,就你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那人说:“人家没有瞧不起你,是你自己瞧不起自己!”

“安静!”李耕耘维持纪律。寸头和那人立马闭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赵小童笑着说:“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藏得很深,要表达出来不容易。不过,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不仅能让自己心里变轻松,还有助于思考更深远的问题,对作文也很有帮助。接下来一个星期,我希望大家都能勇敢挖掘自己的内心,把真实想法写出来。”

“要写一个星期的作文?”一个女生举手发问,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这是真的怕。

“一周三篇,一长两短,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我相信,经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讨论,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让我们鼓掌谢谢他们。”赵小童带头,大家给刚才争吵的寸头两人鼓掌,搞得他俩还挺不好意思。

 

第一篇作文还算比较顺利,虽然赵小童并没有收上来看,但他知道很多人已经在尝试写心里的想法。他对别人的作文也没兴趣,他就想知道李耕耘写了什么。李耕耘看着冷酷清高,其实心思很细腻,写出来的东西也很肉麻,酸溜溜的。但是被那些好事的人当作笑料,后来,李耕耘也不是想什么就写什么,每次写作文就套优秀作文模板,硬往里面填充东西,写得很痛苦。

李耕耘知道赵小童的心思,所以他很大方地让他看了一眼作文标题:山联村有个赵小童。

“我想看。”赵小童直说了。

“那你想想得了。自己说过的话得算数。”李耕耘很高兴,很久没写得这么舒服,也不用挖空心思想造比喻句、拟人句,也不需要绞尽脑汁添加名人素材、时事素材,也不用担心跑题。他还说,“我觉得我写得挺好,我让赵老师帮我看看。”

“我也想让赵老师看,我写的是赵老师。”李耕耘前面的女生说道。

“我也是‘赵老师’!”赵小童装作生气的样子。

大家笑哈哈地说:“哎呀,赵老师生气了!”“赵老师吃醋了!”“赵老师!”

——

未完待续

贴文暴躁


【科班组】老婆(3-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