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技术评估,2023》报告
IDC8月初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技术评估,2023》报告,从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化渲染、仿真推演、模型构建、信息平台、空间与测绘、感知与控制、生态、场景应用、集成运营9 个维度进行评估。 IDC对数字孪生技术代表厂家进行能力测评,包括
百度、飞渡科技、广联达、浪潮新基建、美象信息、数梦工场、维智科技、云庐科技、优锘、亚信科技、智汇云舟
。 其中GIS和CIM厂商中,中地数码集团也赫然在列。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孪生市场规模超
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75亿元
。 数字经济持续增长,产业数字化携数字孪生进入发展深水区。
近几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的27.2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45.6万亿元,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预计2025年将超60万亿元。
随着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结构的比重连年上涨,2021年产业数字化比重达到80.9%。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往纵深发展,数字孪生作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也将随产业数字化一同进入数字经济的深水区。
数字孪生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①、工业互联网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稳增长的新引擎,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2.8万亿上涨至2022年的4.5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3%上升至2022年的3.7%。 从产业发展态势看,2022年直接产业规模增加值为1.3万亿元,渗透产业为3.2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对各产业的渗透越来越深。
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重新赋予数字孪生新生命力。
作为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孪生拓宽工业互联网应用层面可能性,而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对真实实体的全面感知、深度互联,也成为数字孪生技术发展的孵化床。
②、政策因素
我国早已对数字孪生进行相关政策布局,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近年来数字孪生相关政策部署与落地明显提速,为产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助力其发展规范性进一步提升。 2019.11发改委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04发改委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12工信部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021.06 国务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1.11 工信部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22.01 发改委、水利部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2022.10国家能源局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2023.01 中共中央、国务院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③、技术发展
近年来基础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孪生落地生产提供了实现驱动与技术保障,关键技术的发展以下将分为基础技术与核心技术 两方面展开。
基础技术部分:
仿真建模技术的提升,加快数字孪生计算速度及模型构建效率;
传感器微型化、集成 化发展,可实现更深层次的数据感知与获取,进而提升模型精度;
XR技术的完善带来新型人机交互模式,提升拓宽数 字孪生应用空间。
核心技术方面:
数字线程技术发展提升数据集成能力,实现数字孪生多类模型数据融合;
模型修正技术提升数字孪生模型精度。
④、用户需求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数字孪生正与社会发展不断融合深化,并向部分行业全生命周期全面渗透。
目前数字孪生已应用至
工业、城市管理、能源电力、医疗、水利行业,用于支持智慧工业、智慧城市管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医疗、智慧网络、数字流域
。
未来数字孪生在前述行业的应用场景的宽度不断拓宽,同时也将渗透至更多的行业,各行业用户对数字孪生的需求也将驱动数字孪生发展。
国家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城市。IT互联网大厂纷纷进军测绘、数字化转型产业。
WebGIS开发工程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人才,已经涉及到很多行业和应用。 随着数字孪生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人才将为其建设贡献不少力量。 如果你对GIS开发感兴趣,可扫码/
+V:GIS668800
领取GIS开发完整版学习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