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苏军搬空容克斯工厂,几年后诞生了EF-140前掠翼飞机

2021-04-02 18:46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1944年,德国容克斯公司将Ju 287前掠翼喷气轰炸机成功送上天空,这款飞机在当时绝对是真正的黑科技,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动力再加上前掠翼的设计,这就足够让它在航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45年春天苏军占领了容克斯飞机工厂,并在短时间里将找到的一切有价值的物品全部带走,然后将这些人员、资料、设备等安置在莫斯科北部的第一试验设计局(OKB-1),几年后在这里诞生出了苏联版的OKB-1 140前掠翼轰炸机。

当时苏联恢复了容克斯在二战期间的很多未完成的项目,1947年时用Ju.287V2和Ju.287V3拼出的EF-131首飞,它可以看作是EF-140的前身,不过它并不成功。1948年九月EF-140首飞。

EF-140与Ju 287非常相似,而且它也确实是由大量德国科技人员完成的,圆润的机头颇有容克斯的设计风格,机身为半硬壳式,采用铝合金蒙皮,机翼前掠角为19°50”,机翼内由多个翼梁,而且关键位置采用高强度钢,这样就能保证前掠翼机翼的坚固性。

飞机的发动机舱为悬吊式且向前延伸,内装两台AM-TKRD-01发动机,不过这两台发动机的燃油控制方面有着大问题。飞机拥有最大4吨的载弹量,在机背和机腹各有一座遥控炮塔,炮塔内安装2门23毫米机炮。

1949年以EF-140发展而来的EF-140P完成,这是一种侦察机,苏军原本打算生产140架。侦察机用2台Klimov VK-1离心式发动机取代了AM-TKRD-01,解决了动力系统可靠性的问题,翼尖增加副油箱提升了航程,不过EF-140P也不成功,它的前掠机翼有着严重的震颤。

在之后的发展中,苏联又尝试设计了EF-140-B / R,这是一种侦察/轰炸型号,完成了静态测试和一部分地面测试,之后也和EF-140P一起终止了。

EF-140系列机型算得上是苏联早期的前掠翼喷气机的尝试,尽管它不成功,苏联应该从它的身上获得了很多关于前掠翼的技术,但是前掠翼毕竟是一种非常规设计,不仅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攻破,而且在和常规结构相比优势不明显,时至今日前掠翼也不是主流,像金雕战机这样的武器也只是昙花一现。

EF-140空重14676千克,机长19.25米,翼展21.87米,机翼面积61㎡,机高5.65米机组4人,最大飞行速度837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600千米,最大升限14100米。


二战苏军搬空容克斯工厂,几年后诞生了EF-140前掠翼飞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