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面试热点锐评十二:别让短视频变成低俗代名词

2023-06-12 09:19 作者:卧龙公考  | 我要投稿

        【热点背景】

        前段时间,武汉一网友因模仿热门短视频中的高难度翻跟头动作,不慎将幼女摔伤,导致女童脊髓严重受损,引发舆论关注;山东一家禽养殖业主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些“移花接木”“拼接剪辑”过的家禽繁殖、喂养内容,哗众取宠、不堪入目。如今,一些短视频发布者自编、自导、自演耸人听闻的故事,片面追求标新立异,走上低俗歪路甚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

        【出题方向】

        短视频沦为“低俗秀”。对此你怎么看?

        【思路引导】

        思路引导

        表态: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

        分析:

        一是低俗流行打破价值标准。

        二是短视频平台为利益驱使。

        三是监管缺位。

        建议:

        一是平台加强自查,构筑良性内容生态;

        二是监管部门主动治理、防患未然;

        三是加强正向宣传引导。

        【参考解析】

        日前,湖北武汉一位网友因模仿人们短视频中的高难度翻跟头动作,不慎将两岁女儿摔伤,导致女童脊髓严重受损,引发社会热议。无独有偶,湖南益阳两名短视频平台主播为拍摄短视频,公然爬上一辆正在巡逻执勤的警车踩踏“耍酷”,最后以寻衅滋事被处行政拘留。

        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渐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一些短视频发布者自编、自导、自演耸人听闻的故事,片面追求标新立异,走上低俗歪路甚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为什么恶趣味反而成为了“香饽饽”呢?

        一是低俗流行打破价值标准。这些低俗的短视频填补了受众的业余时间,满足了某些人追寻“刺激”的心理。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一些用户追求感官冲击,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低俗内容的传播空间。

        二是短视频平台为利益驱使。一些短视频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低俗、拙劣的内容任性传播。有的平台打着“算法无罪”的旗号,在“流量就是效益、眼球就是经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和“吸睛就是吸金”的逻辑支配下,鼓励、纵容用户制作夸张、失真的内容。

        三是监管缺位。目前娱乐类短视频仍存有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网络平台众多,用户众多,而目前的监管力量尚难以触及到每一处末梢神经。

        依靠这些低俗内容,无法支撑平台和行业的持久发展,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更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还需多方发力,共同肃清网络环境:

        一是平台加强自查,构筑良性内容生态。平台要为热门推荐得视频作品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应明确规定不得散步色情、淫秽、暴力或教唆犯罪等内容,否则将对上传者进行封禁处理,同时要加强内容整治。

        二是监管部门主动治理、防患未然。监管部门应当尽快完善针对网络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者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不良低俗以及违法违规内容上传者的威慑效应。

        三是加强正向宣传引导。平台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量推荐、宣传正能量作品,如《李子柒美食趣胃计划》《抗疫英雄最美医护者》《我和我的祖国》等集正能量、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高品质作品,向广大群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以优质内容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才是短视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去伪存真、发现美好。毕竟,有意义、有品位的内容,才能真正赢得网民的心,才能真正记录美好生活。


面试热点锐评十二:别让短视频变成低俗代名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