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方言误》(《买竹竿》)

2023-01-18 19:30 作者:白水73  | 我要投稿

这个我自己综合的一个版本,结合了张永熙先生的,《方言误》和《买竹竿》,反正包袱差不多比较综合了

甲 你看各地的方言都不一样

乙 是

甲 就拿这个十个数目字来说吧

乙 嗯

甲 各地说的都不一样

乙 各地都这么说啊

甲 就拿咱们北京来说吧,这是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乙 对

甲 很简单,大伙都这么说

乙 没错

甲 到了山东,就不是这个味了

乙 山东什么味啊

甲 山东出好汉,说话豪迈

乙 比较冲

甲 说这十个数字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乙 嚯

甲 怎么样

乙 是够冲的

甲 这是山东,到了山西又一个味了

乙 山西怎么样啊

甲 山西啊,山西人说话比较柔软,数这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乙 嘿,还真是

甲 这是山西说话,到了南方一带,也不一样

乙 南方不一样吗

甲 南方啊,和咱们北方话差距就更大了

乙 那南方说这是个数字怎么说啊

甲 你比方到了江浙一带,你听上海人说这十个数字,有特点

乙 上海人

甲 十个字,你就能听见九个字

乙 那您学学

甲 一二三四五eng六七八九十,你听出来没有

乙 啊

甲 这个五不说五,说五eng,就鼻子发音

乙 哦,五吗不说五,说五eng

甲 对了

乙 那比方数钱,这个五块五,上海话怎么说啊

甲 五块钱啊,那就是五eng块五eng

乙 嚯,那要是五十五块五呢

甲 五eng十五eng块五eng

乙 那要是五百五十五块五呢

甲 嗯啊嗯啊嗯

乙 啊

甲 反正这是上海话,你比方到了江苏扬州一带,也有特点

乙 什么特点

甲 有的听起来硬,有的听起来软

乙 您再学学

甲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听这里面,三念起来就偏软,一个小弧线,八念起来就偏硬,bia!

乙 哦,那要这么念,八块八怎么念啊

甲 bia块bia

乙 那八十八块八呢

甲 bia十bia块bia

乙 那八百八十八块八呢

甲 biabiabia

乙 啊

甲 您说他是不是难为我

乙 嗐,这不是您自己说的吗

甲 反正啊,各地的方言不同,如果您要是到外地去,不懂人家的方言,干什么都困难不说,还容易闹笑话

乙 怎么还能闹笑话呢

甲 因为方言不同啊,对一些东西的叫法也不一样。有一次我在北京,在百货商店看见一个天津人买东西就闹笑话了。

乙 怎么哪?

甲 这位啊,想去商店买这个纽扣,就是扣子

乙 哦衣服上的这个

甲 可是天津呢,管这个扣子不叫扣子

乙 那叫什么

甲 叫疙瘩

乙 嚯

甲 这位一进门儿就说了:“掌柜的?给我来五个疙瘩!”

乙 好么

甲 您说这掌柜的能听懂吗,就愣在哪儿了:“疙瘩?熟疙瘩,酱疙瘩?我们这儿没有,您得到京酱园买去!”

乙 好么当了咸菜疙瘩了

甲 “吗是熟疙瘩?酱疙瘩?我买疙瘩嘛!”

“什么疙瘩呀?”他拿手一指纽扣儿:

“这不疙瘩吗!”

这会儿掌柜的才明白,“嗐!您买纽扣呀?我们这儿不叫疙瘩,我们北京管这个叫扣子。”

“哦到你了这叫扣子,那麻烦您了来五个吧。”

掌柜的给他拿了五个扣子,你说他买了就买了吧,他还乐意琢磨

乙 嗯

甲 “哎哟!真有的啊,在天津就疙瘩,你们北京叫扣子。”

你倒留神哪,一回头,咣当!脑袋撞门框上了,撞这么大的一个大疙瘩!他回过头说了句话,就闹了笑话了。

乙 怎么说的?

甲 “哎哟,掌柜的,你看我光顾跟你说话啦,没留神脑袋撞出个扣子来!”

乙 啊,脑袋上出扣子了

甲 掌柜的说:“你撞的那还叫疙瘩!”

“好您啦回见!”

捂着个大“扣子”就跑了。

乙 好嘛,这是容易闹笑话

甲 咱们国家太大,各地语言不同就闹笑话

乙 那倒是。

甲 您要是到上海,那闹的笑话就更多了。

乙 那更远了啊

甲 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也是什么话都不明白,也是去商场买东西,闹了个笑话。

乙 怎么呢

甲 我啊,看了一双鞋不错,我就和服务员说,我要买这个。服务员说“买这个,要zuanyiqu啊”

乙 啊这是什么意思啊

甲 过去啊,物资短缺,要用这个专用券,才能买东西

乙 哦

甲 我没听懂啊,我听着,zuanyiquan,让我转一圈?

乙 啊

甲 我心说怎么买东西还让我转一圈呢

乙 就说是啊

甲 我心想这可能是人家的规矩吧,转一圈转一圈吧,我就出去溜达了一圈又回来了。

乙 好么

甲 我说我转完一圈了,我买这个,“是呀,要zuanyiqu啊”我心说怎么还要转啊,让我转我就转一圈吧,又转一圈,回来,这个服务员又说了“zuanyiqu啊,上海zuanyiqu”,我一听这我别买了

乙:怎么了

甲:废话,绕着上海转一圈这得多少功夫啊。

乙 可说是呢

甲 没告诉你不懂那儿语言吗?不光买东西,住宿的时候,也闹笑话了

乙 唉,住店怎么还闹笑话啊

甲 就因为我不懂上海话啊,住店头天晚上我饿了,我就寻思吃点东西,吃点什么呢,到了上海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我想干脆啊,我来碗面汤得了

乙 哦来碗面条

甲 有干的有稀的,一吃蛮好

甲 我就找这看店的师傅了,我想啊,来碗汤面

乙 哦

甲 坏了

乙 怎么呢

甲 这个上海啊,不管这个面汤叫面汤,叫这个单面,阳春面,还有不知道哪位高人起的名字,叫非浇面就是没有浇头的面

乙 哦

甲 面汤啊,不是指面条,管这个洗脸水叫面汤,叫mitangsi,

乙 那就误会了啊

甲 我一说面汤他也懵半天,“侬,是不是来个面汤揩揩面皮呀?”

乙 什么意思?

甲 他是问我,要点儿水洗洗脸吗?就是擦擦面皮吗,我一听“来个面汤揩揩面皮”。我说加个面皮行

乙 嗐!

甲 我等了一会儿,他给我端上来了

乙 面汤

甲 洗脸水。

乙 对,可不洗脸水吗

甲 我一看我要面汤他给我洗脸水我还琢磨呢,我要面汤,怎么先给我来盆洗脸水啊,

乙 就是啊

甲 我一想明白了,许是上海这个地方讲卫生,未曾吃面汤先洗一次脸?

乙 没听说过

甲 我心说那就洗吧!洗完我说:“哎,你倒是把面汤给我端来呀?”

他也纳闷呀,心想:怎么刚洗完还洗呀?“啥个事体?还要面汤啊?”“啊对面汤赶紧拿来吧”走了,一会儿又端来了。

乙 面汤

甲 洗脸水。

乙 嗐

甲 我想这地方也太讲卫生了,吃一碗面汤干吗洗两次脸哪?他端来了我洗吧,洗完我说:

“面汤怎么还不端来呀?”

他也急了:“啥个事体?还要面汤啊?侬不揩过面皮了吧”

“啊对加个面皮”

乙 嗐,什么跟什么啊

甲 这伙计也急了,嘴里嘟嘟囔囔的就走了,呆会儿他又端来了

乙 这会呢

甲 还是洗脸水,

乙 是啊

甲 这次啊,不光端了一盆洗脸水,那手提拉一个大开壶,

乙 着干什么啊

甲 哎呀,横是心想我如果再要他就不来回跑了!

乙 是啊

甲 嘴里还絮叨呢“这个人是神经病,一系要面汤,一系要面汤,不揩揩怕是不清爽”我一看他怎么还生气了呢,我一琢磨他是该生气

乙 怎么呢

甲 他埋怨我没洗头,

乙 啊

甲 我心说这上海人也太爱干净了,洗吧,一边洗我一边说,我说:

“你这个话我也听不懂啊,哎,真该死!”我一说该死他又误会了

乙 怎么呢

甲 这是上海官开水叫“开斯”,他说“我就晓得侬要开斯”哗~

乙 嗐,

甲 我一碗面汤没吃成洗四回脸!这儿都脱皮啦!

乙 就是啊,

甲 这一天晚上就没吃饭,第二天,我这个饿啊,天还没亮就醒了,

乙 哦

甲 就听见门外头就喊:“拎出来……”

乙 这是干什么的?

甲 这个啊是,上海掏大粪倒马桶的。那个地方家家差不多都有马桶,一清早儿倒马桶。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呀,我饿啦,出去瞧瞧。有一个人推着个车子,脑袋上扎着块白毛巾,我冲他点手:“过来!”

乙 过来了。

甲 他一看我很惊讶

乙 为什么呢

甲 因为上海那时候啊,一般都是妇女同志倒马桶,一看我叫他他还很纳闷:“弄么是男滴啊”

乙 问怎么是男的

甲 等他过来我一看,啊,这一车,一个个的小桶,还都挺干净啊,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东西

乙 哪有什么好东西啊

甲 我问他:“我说这是什么呀?”

“马桶。”他说“这个啊,这是马桶”,

我一听“哦馒头啊,给我来俩”

乙 嗐!

甲 这就是不懂 人家的话闹笑话,第一次去上海啊,是去给一个李某人做事,在他家买个东西什么的,打杂的。可也没呆长。

乙 因为什么?

甲 因为这个人非常吝啬,买东西他都给开条子,恐怕你赚他的钱。那回他落空了,叫我:

“×××,你给我买四毛钱竹竿。”这回他没开条子,我还奇怪哪,这回怎么这么大方啊?我逗逗他。到猪肉铺我说:

“掌柜的,你给我称两毛钱猪肝,那两毛钱给俩猪耳朵。”切完了递给我啦,我把猪耳朵搁兜儿里了,拿回去,我一看哪,就知道我买得不对啦。

乙 怎么知道?

甲 他若是摆着酒杯、筷子,那是等着猪肝儿喝酒当酒菜儿。

乙 是呀。

甲 我一看他没有喝酒的意思。

乙 他那干吗呢?

甲 他那抖搂蚊帐哪!当时我明白他让我买的什么东西了。

乙 他让你买什么呀?

甲 他让我买竹竿儿,支蚊帐用;一毛一根儿所以他用不着开条子啊。

乙 那你买错了怎么办哪?

甲 我跟他装傻。我说,给您买来了。他一瞧就急了:“ 呀,啥格事体?我叫你买竹竿你为什么买猪肝?”我说:

“是猪肝儿呀。”“不是,我叫你买竹竿,你怎么买猪肝?”我说:

“是猪的,不是羊的!”“猪猡!臭豆腐,你的耳朵呢?”我说:

“耳朵在兜儿里哪,给您吧!”我又掏出来啦!

乙 嗐!


《方言误》(《买竹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