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夜谈:攻击范围、距离

本来,我在写周处的专栏,结果歪楼到这了。
☆这些本来是想写在周处那一期的,这就算我水吧。
第一期:额定摸牌数、手牌上限
第二期(本期):攻击范围、距离
第三期:使用【杀】的限制次数

◆关于攻击范围
★攻击范围的计算方式是:
终值=初值+修正值
☆规定:一名角色不在自己的攻击范围内。不在就是不在,别问为什么。
★规则规定攻击范围初值为1,若武器栏里有武器牌,则初值为此武器牌上的数值。
★攻击范围的终值有两种改变方式。
◇途径1
★直接修改终值为一数值。当前依然有且仅有弓骑。特殊记忆即可。
◇途径2
★为攻击范围增加修正值,就是国战【吴六剑】。身份局的话新服有万年公主,OL有羊祜。
☆以此法计算的攻击范围终值最小为1(若小于1则改为1,【折戟】见下文),最大值无上限。
☆实际上并没有“令一名角色攻击范围-X”的技能存在,都是增加攻击范围,所以这个下限基本上没用。
☆关于【折戟】,折戟的0是上面提到的初值。在受到攻击范围+1的效果后,攻击范围会变成1。若有攻击范围-X的技能与折戟叠加,私以为应该是维持攻击范围终值为0的设定并修改当前规则。

◆关于“距离”
★距离的计算方式是:
终值=初值+修正值
☆规定:一名角色与自己的距离终值为0。所以“距离1以内的角色”包含自己。
★距离的初值就是数人头,“左右数取最短”。
☆距离的主语是两名角色,攻击范围主语是一名角色。在涉及两名角色的距离时,需要在这两名角色中规定起始角色与目标角色。
★距离的终值有两种改变方式。
◇途径1
★直接修改终值为一数值,当前大部分就是距离改为1,例如追击、惴恐等。特殊记忆即可。
◇途径2
★为距离增加修正值,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坐骑牌。然后就是马术、飞影、义从三大距离掌控技能。其次是奔袭、追讨等动态改变距离的技能。哦对还有一个纯玩距离的武将士燮。
☆以此法计算两名角色的距离最小值为1,最大值无上限。
☆坐骑牌。计算起始角色A与目标角色B的距离时,需要考虑A的进攻坐骑与B的防御坐骑,不需要考虑B的进攻坐骑和A的防御坐骑。

◆关于“攻击范围内”
★若A与B的距离终值不大于A的攻击范围终值,则称“B在A的攻击范围内”。
★若A和B不满足上述关系,但是有技能效果为“B在A的攻击范围内”,则按技能效果执行。没错,说的就是诏缚。此时两名角色间的距离和A的攻击范围,这两个数值并没有改变。
★“攻击范围内”仅仅是一种位置关系。通常作为使用【杀】的过程中,对于“距离合法性”的基本判据。
☆然而现在“无距离限制”使用【杀】满大街都是。“卡距离”(通过操作使自身处于敌方攻击范围外)更多地体现在单挑中。

◆关于“无距离限制”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牌不考虑距离合法性。使用牌有三个合法性,无距离限制下就只剩下两个合法性了。
★无距离限制使用牌并没有改变使用者的攻击范围,也没有改变使用者与目标的距离。
☆所以使用牌无距离限制的另一个说法:对攻击范围外的角色使用【杀】、对距离大于1的角色使用【顺手牵羊】【兵粮寸断】。
★当年“对一名角色使用牌无距离限制”含义约等于“与一名角色的距离视为1”。例如陷阵的描述最初是距离视为1,现在是无距离限制。惴恐的描述也有些影子在。
☆这两种说法的区别主要是面对类似于乱武期间杀的目标选择时结果不同。前者在乱武期间不一定可以成为使用【杀】的目标,而后者一定可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