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人传动漫第225话赏析—属于新时代的、原创的"第217话"
本集为纯原创。





确实,蝶蝶确实想多了。




有点意思,新希的港版翻译为"新木",正好与"川木"对应,而且川木亦有"枯木"之义,这就和"新木"形成了更加深层次意义的对立。







能看出这里新希作为一个忍者与川木这个普通人(目前来说是)之间的严重的对立:川木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想要获得力量,而且态度极其慵懒。

能看出川木的实力下降了不少。



这是极其扎心的现实,川木失去了楔之后实力极低。





能看出佐良娜还是顾及感情的。虽然他不愿意承认。



蝶蝶的觉悟。



蝶蝶的觉悟,即不顾情感地想要胜利,这正是传统忍者的一个一般性质。

cp潜在地被凑。



蝶蝶认为佐良娜缺乏觉悟。






这个问题和现在中忍考试是一类问题:面对大义,是否顾及朋友私情。只不过程度不同,博人的问题以经逼及到要杀死伙伴的程度。
佐助无疑成为了新时代的团藏(只不过是程度不同),对木叶村这个组织的执着使他能够杀死虽然是这个村子的一员的博人。这是从柱间时代就包含的矛盾,在团藏和三代那里彻底明确地表现出了所谓火之意志的两种不同解释:保护木叶村的每一个人(三代);保护木叶村的所有人(这个所有人指的是大多数人,即为了大多数人(某个形式性的组织)可以去让少部分人成为牺牲品)。
这种矛盾被宇智波鼬辩证的概括,并明确指出这些矛盾反映了人类的无知。而且很明显的看出,鼬的思想没有一种抑制理性的"二律背反"的色彩,显然他已经承认这种矛盾,并用这个逻辑思考问题,因此上升到了辩证法的高度。

而且团藏极其极端和彻底地实践了他的理念,那就是抵防一切可以威胁木叶村的忍者族,从而仅仅维持木叶村这个组织本身,从而形式化的一框架。使组织完全成为独立于人,高于人的一个东西。而三代明显是前者,即认为组织这个东西固然应该承认它存在,甚至组织这种东西有一定的独立性,的确威胁到了这个村子一部分人的性命(为了维持这个组织需要牺牲他的生命),面对这个矛盾,他把希望寄托给一代,即想通过忍者世界自身的发展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显然是一种辩证的态度(且不论正确性)。而鸣人显然是持这一态度的,而且他在执行三代的原则上更彻底。
但诚然,鸣人能执行这个原则,并克服这些矛盾,实现所谓的"变革" 能够体现作者的一些构思:忍者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必然法则。所以无论如何,岸本都在用一种方式去调和唯理论(普遍必然性至上)和经验论(经验至上的矛盾),并且是以一种不低于康德的,与康德的"自在之物"基本一致的方式去调和这种矛盾。

真正的变化即"自在之物"。所以可以说火影忍者的世界观基本达到了现代思想(后康德)的高度,而没有停留在前现代(前康德)。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无法认同火影忍者有反派,因为大多数现代人的思想都是前现代的,他们很明显会赞同那些看似说的很有理的前现代反派的观点。
至于佐助只是一个受时代局限的普通人,他抱着团藏的理念也再正常不过。
而很显然,我们将看到鸣人的两个"儿子"又会对他的火之意志产生分歧:川木受他的普通人经历,将会彻底,极端地执行鸣人的理念,那就是根本不在乎木叶村这个忍者的组织,或一种忍者性质的组织,而只在乎这个组织中的每个人的生存,保护七代目,保护木叶(的人)。如果这个忍者组织和体系不能保护这个村子中的人,我就用别的手段保护,甚至到一种不择手段的程度。这在主要方面上来说的确会比博人更像他爸。而博人会以支撑之影的方式完全继承他爸的理念,从而仍然试图兼顾忍者和人这两样东西,以达到一种辩证的态度。
所以川木和佐助构成了博人传的两大极端,而鸣人和博人将以实践去构建对这二者的辩证批判。为什么是实践呢,这是因为很明显,岸本在设计火影忍者的整个逻辑结构时一直保持了一种一贯的风格,那就是一人说话(鼬)(纯粹理性),剩下的主要是执行和实践的结构,同时又将二律背反的两个观点由典型人物承担,这就使得火影呈现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康德的知性观。
而且不难发现火影忍者毫无疑问在一些道德问题上很有生命力,这也是来自于这种结构设计,从而将康德被现实阻碍,没法真正实现的道德律,自由得以在二次元这个理想化世界实现。虽然这种理想化实种欺骗,但是火影忍者已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一点。我因此认为火影忍者是逻辑结构极其极其高妙的一部分作品。或许岸本正是受康德的激发来构建这一作品的这样的逻辑结构。不过这么好的逻辑结构放到二次元这种前现代的庸俗意识形态里必然无发突破二次元的束缚。









回忆插的挺到位的。

注意!佐良娜继承了佐助的意志,而他的目标正是成为火影,从而就是那种庸俗的,一般的,现实的火影,即团藏那种意义的火影。(在实践上,大部分火影都无可奈何得没有办法完全摆脱团藏的性质),也就是火之意志就是要有为了村子杀死自己同伴的觉悟。
所以川木与佐助的矛盾就直接化为佐良娜和川木的矛盾。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剧情转折点!这将呼应川木与佐良娜之前的对话。也弥补了漫画佐亮娜在继承意志方面的缺失。
应当注意,佐助在回村之前其实是没有团藏的属性的,是博人的矛盾逼迫其走向了团藏的道路。慢慢做出了这种觉悟。
所以博人继承的意志恰恰是佐助回村前的状态—支撑之影,川木以彻底变革的方式继承了"鸣人"(真正意义的,如鼬所说的火影(包含佐助的支撑之影,无名之影的那种状态,而且形式上表现出好像只有这种形式符合鼬所说的火影,这是因为像鸣人这种状态太少见)),佐良娜则继承了回村后的佐助的意志,即庸俗的,一般的火影。
本集在表现形式上都以小的视角体现了新生代的意志继承(这是因为老一代没有退场,新生代不需要承认那么大的责任。)
川木对忍者的觉悟似乎有自己的理解;佐良娜若想当火影就要第一步面对杀死自己朋友的觉悟考研;博人还是老样子,只能去修补光鲜外表下背后的矛盾。





佐良娜的觉悟。



指小樱和井野。

断句:超极蝶 蝶蝶模式。


本集打戏完全可以被214的果心居士羡慕(doge)。


确实,不过川木可能还是不理解新希观赏的是忍者的觉悟,而不是力量得的展现那么简单。

佐助现在回村以后基本进入正常家庭生活状态了。




忍者的根本方式仍是和解!







致敬丁次的蝴蝶象征手法,而且最后才哭这个性格也继承了丁次。包括注重友情,注意约定,也是丁次的性格。




新生代猪鹿蝶已经成为可以互相信赖的伙伴。



佐良娜肯定不会变成团藏那样,佐助也与团藏的程度相差很多。因为只有博人这个问题短期来看要用团藏的方式来解决,而上升不到太普遍的意义。佐助只是在博人这个问题上类似于新时代团藏,当年他可没有想用杀掉川木的提议。博人这个问题引发了木叶传统形态的复苏。但不可否认,佐良娜认识到忍者的残酷性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进步。







这里明显暗示了川木将来的困境,也即忍界的普遍状况,忍者力量已很难维持忍界的和平与秩序。小国之间有激烈的科技竞赛,大国要面对大筒木这一强大力量。这的确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状况。

早拿到手,用来对其它小国构成威胁,以维持本国的和平。


很显然,阿玛多加入壳组织不是为了钱。另一方面,这个眼镜的反光其实是与佐良娜做出觉悟时是一致的。内涵的意思是忍者是有忍耐力的人,这是忍者与普通人的共性—觉悟,阿玛多也有对钱的忍耐力,也有觉悟。这不是强行联想,一是因为漫画对阿玛多有多处类似的觉悟的描写。二是因为火影忍者第一部有过类似的原创。自来也骂一些忍者因为生存丧失自己得的忍者本质—忍耐力成为小偷。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谈到过。





最关键的理由是第二个,阿玛多不喜欢把自己的科学成就当道具用的人。也就是说之前或许大筒木一式认为阿玛多利用果心居士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曲解,即绝对理性的谬误。果心居士去和一式战斗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最多是和阿玛多达成了某种协商。(虽然阿玛多抛弃果心居士为真,这恰恰体现出了阿玛多没有在利用果心居士,而是怂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怂了)。而恰恰利用科学成就当道具的是壳组织,所以阿玛多很可能是被壳组织用强力征召的普通人,也许自己想分果实也是装的。这话同时把阿玛多塑造为一个具有良知的科学家形象,从他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忍者的那种尊严并不是忍者独有的,因此"忍者"的时代永不会结束。他把自己的每个科学成就,如那些人造人都当做活生生的人看待。
给川木打楔也是暴露出阿玛多毕竟是普通人,他没法像忍者那样彻底坚持自己的意志。或许她女儿也是一个忍者。然后因为力量不足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忍道,所以被杀死。类似于无楔的川木和濒死的博人的那种无力的状态。这才让阿玛多选择给博人药,为川木打楔。是时宜让阿玛多打破了自己的原则。
本话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虽然大多数火影粉认为团藏没的洗,但完全摆脱"团藏点"的寥寥无几。"人人都烦团藏,人人都喜欢团藏"这是火影忍者的辩证法。
本话文武双全,文戏仅一集就表现出了很多主题,武戏更不用说。就这个意义上说:本集是属于新时代的、原创的"第217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