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黄桥烧饼歌》原创MV红遍全网

2020-10-02 21:05 作者:泰州未来之城  | 我要投稿

80年前,一曲《黄桥烧饼歌》唱遍苏北,响遍解放区,并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新四军黄桥战役 革命烈士纪念塔

今年是黄桥决战胜利80周年,站在夺取新时期黄桥决战新胜利的时代浪尖,作为成长在黄桥这片红色热土的一群年轻人,选择对《黄桥烧饼歌》进行改编的方式传唱经典、传承精神,来表达对80年前这场战役的纪念和对逝去革命先辈的缅怀。并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新黄桥烧饼歌》MV。超燃MV各大平台同步献映,红遍全网!

鸡鸣而起,夜分不寐,他从小苦学烧饼技艺,制作水平日益纯熟,长大后成为了一名烧饼店店主,却在烧饼制作大赛中偏偏只获得了二等奖。

一次,心有困惑的他前去参加烧饼大师的座谈会,期望寻求制作技艺上的突破。大师尝过他制作的烧饼后,沉默不语,面带难色,书写“味道”两字,嘱咐他,道达到了,味也就到位了,他摇头不解。大师手中拾起笔墨写下“文化”“精神”四个大字。

他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于是带着困惑,开始遍读黄桥书籍、遍走黄桥街巷、遍寻黄桥的文化和精神。

黄桥顾孝子亭

回顾王良的生平,他体会到了抗倭斗寇的“忠”;瞻仰顾孝子亭,他体会到了顾昕的“孝”;在何氏宗祠,他体会到了“何氏家训”中体现的“礼”;在中将府,他体会到了民主人士朱履先动员群众支援前线的“义”;站在丁文江的雕像前,他体会到了科学巨匠“中国地质学之父”的“智”;在裕泰和茶叶店,他体会到了“真不二价、价二不真”的“信”;听老兵讲述亲身经历的战火纷飞,触摸吱呀作响的小推车,参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陈列,他又感受到了“奋勇”“自强”“坚韧”“争先”的黄桥精神。

他突然领会到,制作工艺的“术”再怎么登峰造极,也已经无法使烧饼味道再有突破,唯有“以道御术”,通过“文化”“精神”的“道”,打破制作技艺上的瓶颈,才能让烧饼的味道更为纯正。

他破除桎梏,心态归零,带着这种信念再次沉浸到烧饼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和面时,看到水融合面粉的场景,他脑海闪过“裕泰和号”的“和”,联想到“水”包含兼容并蓄的“和”文化,正可以代表“忠、孝、礼、义、智、信”的黄桥文化;在生炉时,看到火遇风则长的画面,他脑海又闪过“东进路”的“进”,联想到“火”蕴含奋发图强的“进”精神,正可以诠释“奋勇、自强、坚韧、争先”的黄桥精神。“和”柔中带刚、“进”刚中带柔,一“和”一“进”、刚柔并济。

老兵白建春

这种谋“和”求“进”的理念,正与当年新四军对内谋“和”做好统战工作、对外求“进”对抗顽固派的战略原则不谋而合。于是,他试图将“和” 的文化与“进”的精神融入烧饼制作当中,特别是更加注重水面的调和、烘烤的火候,制作技艺在对道的领悟中破茧成蝶。

多年以后,他终于如愿获得了烧饼制作大赛的冠军,拿到了“天下第一饼”的称号,成为了烧饼制作的一代宗师。

黄桥烧饼是中华名小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曾被选入开国大典国宴。黄桥烧饼企业家们正发扬“谋和求进”的精神,对内发挥协会作用、团结一致、加强交流、共同提升黄桥烧饼品质;对外不断开拓市场、嫁接高铁餐饮、高速服务区、电子商务、网络直播、专卖店、商场超市等做大黄桥烧饼品牌。

黄桥是红色重镇、千年古镇、历史名镇,站在新的发展机遇点,新时代黄桥各界人士,不断弘扬黄桥的文化和精神,“谋和求进”,开拓创新、自强奋斗,推动黄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MV参与制作人员

原词:李增援

原曲:章   枚

填词:吕家发

作曲:吕家发、杨小溢

演唱:杨小溢、严进、葛小佳、李连秋

编剧:吕家发

导演:翁   霄

执行导演:陈   辉

艺术指导:石湘蕾 沈浩 沈紫瑶

摄影:何   欣

后期:陈辉 潘晓涛

场记:王佳芮

演员

章   晶

吕彦铮

贾   岳

[ 附歌词 ]

一条旧毛毯被染成红色,

一顶新娘轿压出了血辙,

一群小推车吱呀为何,

吟唱鱼水情深的赞歌。

一盘象棋局是谁胜或和,

一棵金桂树清香迎来客,

一座古镇让人难割舍,

传唱以少胜多的凯歌。

十数农磨坊,

近百筒炉箱,

日夜赶做前线的干粮。

黄桥烧饼黄又黄,

黄黄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

军队要靠老百姓帮。

黄桥烧饼香又香,

香香烧饼四海扬,

烧饼味美人人夸,

决战精神代代唱。


来源于:现代快报全媒体


《新黄桥烧饼歌》原创MV红遍全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