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24 脑科学日报| 杨森创新抑郁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

2023-04-24 10:35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711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4月24

科 学 时 讯


1,Nature:颠覆近百年教科书“皮质小人”模型,揭开身体与心灵的联系

来源:生物世界


正念冥想的人常说,身体平静,心灵平静,通过呼吸练习让你的身体平静下来,你的心灵也会随之平静下来,这么做也确实会缓解焦虑。近日一篇研究表明,身体和精神密不可分的观点并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

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控制运动的人类脑区,可能由两个十分不同的系统组成。这些发现表明一个系统支持精确运动控制,另一个协调全身运动。这些发现也表明,在大脑的结构中,身体和精神确实存在联系。论文作者认为,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身心状态如何以及为何如此频繁互动。

阅读链接:Nature:颠覆近百年教科书“皮质小人”模型,揭开身体与心灵的联系


2,Alzhe & Demen: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抑制多巴胺转运体促进溶酶体生成并改善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的机制

来源:Bioon细胞


LH2-051 促进 TFEB 激活和溶酶体生成调控的新机制

溶酶体功能紊乱导致胞内物质不能被正常降解进而诱发多种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促进溶酶体生成,增强其降解Aβ淀粉样蛋白的功能,对改善AD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和周宇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李洋团队,合作揭示了一种溶酶体生成的调控新机制,阐明了多巴胺转运体在调控蛋白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新作用,并发现了可改善AD症状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LH2-051,为临床抗AD候选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新机制,即DAT-CDK9-TFEB信号通路。

阅读连接:Alzhe & Demen: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抑制多巴胺转运体促进溶酶体生成并改善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的机制


3,Brain: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新突破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认知与社会中心主任C. Justin LEE团队的一项新研究给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研究团队证明了一种机制,即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乙酸盐水平升高,从而使它们变成危险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利用这种机制直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相互作用。

阅读链接:Brain: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新突破


4,Schizophrenia Bulletin:通过1分钟视觉注视活动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

来源: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症状多样、病因复杂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皮质下-小脑环路存在广泛异常,然而患者的注视性跳视如何受到这一异常环路的影响,以及其与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联系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伟研究组与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团队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视觉注视期间自发产生的跳视眼动存在时空特性异常,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研究还展示应用简单机器学习方法,通过仅仅1分钟视觉注视眼动数据,来快速有效地从健康人群中识别出精神分裂症患者。

阅读链接:Schizophrenia Bulletin:通过1分钟视觉注视活动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


5,杨森创新抑郁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

来源:药明康德

日前,强生旗下杨森公司宣布,中国国家药监局已批准其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上市,用于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公开资料显示,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esketamine)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作为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可以特异性调节NMDA受体,从而可能帮助修复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的神经连接。与现有抗抑郁症药物多通过单胺通路实现作用不同,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通过拮抗NMDA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并且采用全新的鼻腔吸入给药方式,可实现快速起效。该药曾两次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和具有自杀风险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阅读链接:杨森创新抑郁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


6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看着我的眼睛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面部表情是重要的非语言线索,包含着社会和情感互动的相关信息。眼睛和嘴部是解码面部情绪的最重要区域。健康人在面对快乐的面部表情时会花更多的时间注视嘴部,而在面对恐惧、愤怒或悲伤的面部表情时会花更多的时间注视眼睛。但抑郁症患者会主动避免看社会同伴的眼睛,对鼻子和嘴部的注视也远远少于健康人,回避这些特征可能导致对所表达的情感的较差识别。

近日一篇研究发现,对于抑郁和健康的个体,恐惧和悲伤的面孔引起的对眼睛区域的注意力增强,尽管他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情绪表达。然而,考虑到抑郁症患者在情绪调节和抑制负面信息方面的问题,对负面社会信息的正常早期警惕可能对其后期注意和解释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有这种早期的表情特异性警惕,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个体一般较少将目光投向眼睛和嘴部,这可能反映了回避中枢面部特征是社交退缩倾向的一部分。将目光从他人脸上移开也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社交退缩倾向的原因之一。

阅读链接: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看着我的眼睛


7,浙大学者分析18万人,喝饮料让人“变傻”,而果汁降低痴呆风险

来源:医诺维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长征教授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与痴呆风险增加34%相关。相比之下,每天1杯果汁与痴呆风险降低23%相关,并且与更大体积的大脑灰质相关,与更小体积的脑白质病变相关,这些关联与遗传因素无关。

阅读连接:浙大学者分析18万人,喝饮料让人“变傻”,而果汁降低痴呆风险


8,丹麦青少年罹患抑郁症数量翻六倍,老师开始用App评估学生情绪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丹麦的学生们正处于一场心理健康危机之中,在短短几十年里,丹麦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已经翻了六倍,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北欧的传统教育内核,即以孩子的体验为中心,并鼓励互动学习。一些斯堪地那维亚(北欧)教育研究人员认为,技术可以帮助吸引孩子们成为好玩而积极的参与者。

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丹麦学校正在采取行动,通过对五年级学生使用的Woof等数字平台来解决儿童的幸福感问题。这是一款儿童向网络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它的用户界面以一只卡通狗为标志物,会向孩子们询问关于他们生活的各种问题。该工具被设计为每周使用一次,孩子们要以5分制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评分,最后为整个班级生成一个“情绪总览”,其结果旨在反应出班级里学生们的综合幸福感。根据在全面启动前在30所学校收集的测试数据,80%使用Woof的班级在一个月内将平均幸福感分数提高了0.35分。

阅读链接:

丹麦青少年罹患抑郁症数量翻六倍,老师开始用App评估学生情绪


审校:Simon


4.24 脑科学日报| 杨森创新抑郁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