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平阳5.0】薛定谔的虎式可靠性,虎营的回收能力真的很差吗?
本文鸣谢:知乎用户

XX的好基友
B站用户:

本文全长约7600字,多少会颠覆传统刻板印象,本文致力于用尽可能多的论据,欢迎一切高效高素质讨论!
一直以来虎式坦克就是出勤率低,后勤噩梦的代表。在一些维修坦克游戏下,虎式难修更是深入了普罗军圈的烙印。在想当然的逻辑下,他们只看到了虎式需要3辆以上sdkfz9回收,就拼命地批评虎式不好回收,并且大肆夸大虎式趴窝数量。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你们就算黑虎式维修,回收问题,也没有黑到点上啊。因为如果对比一下同时期其他国家回收能力,还有不妙的东西。
如果按照这个虎式可靠不好,虎式回收麻烦的逻辑,那么1700多辆参战虎式/虎王坦克的非战斗损失应该是1500辆,1200辆以上卒于战场上自毁/丢弃,对此实在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夸张之事.......)更有朋友在q群争辩中得出了:虎式坦克的战场损失就是被打坏了不拉回去丢弃。这有点把我整懵了(对事不对人啊,但确实离谱)
虎式出勤率:管窥数据
先来看看古大监的部门的Ia口径的东线德军坦克出勤数据吧(恁不信自己去翻找NARA T78 R143)IA口径的出勤率极其严格首先我们看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43年末到1944年春,东线战场,南线激烈的进行着装甲对抗,但是11月以后,根据51号指令,德国人要优先将新坦克补充给西线


由此我们可以管窥虎式坦克的可靠性
出勤率本身就是玄学,仅供参考,但是可以拒绝虎黑。
首先说明,这个出勤率看着低,是因为以下原因:
1)Ia口径严格
2)无法判定德军出勤率看起来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出勤率就高,因为没有德军这么多数据。如果因此批评德三全系坦克的出勤率,请先拿出同样类似全军级别的苏军出勤率数据……德系车被黑出勤率一定程度是因为,没有多少苏军,美军等其他参战国坦克出勤率数据比。可以说就是谁数据保留的多,好找,谁就挨批。(缺乏足够数据和对比的评论都是盲人摸象,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3)战局不利,持续作战战备下降
4)由于缺乏补充,缺乏备件导致坦克维修效果不好
5)季节性因素,泥泞季节坦克等载具故障率会上升
6)由于补充的新坦克不足,很多坦克服役时间较长(比如快退役的三号坦克就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同样的41年末的35t坦克也饱受停产后缺乏备件的折磨)
7)《51号指令》
而出勤率提高的原因则为:
1)大量新式同类坦克补充。
2)新锐装甲部队发送到前线。这一点豹式和虎式最为明显,他们装备数量此时相加还不如长四多,虎式保有在140-约300区间,豹式130-450余区间,所以任何一个豹营(76/96车),虎营(45车)的补充都会给出勤率带来积极影响。
3)战局平静有时间修车。
虎式坦克在43年末44年初东线南方集团军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集团军群面对苏军6个坦克集团军倾巢出动的时候,战备率比较好看,比同时期的豹式坦克总平均可动率高百分之十一至十四,与四号坦克相差也不大,甚至一度高于四号《这个虎式明明是四号两倍多体重,出勤率却过于离谱》......

简单说一下这些时间虎豹四的那些事吧:
德方视角:
先贴一下8月以后到43年结束的补充:【谣言终结者】600辆德军坦克意味着什么,43年秋补充坦克一览(8)(敲开地狱之门52期)
7月:库尔斯克会战,奥廖尔防御战,米乌斯河反击战(月初进攻,虽然没成功,但装甲部队损失也没太大)

8月: 奥廖尔战役结束,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开始撤退)
9月10月:北集,南集撤退(比较稳)A集团军群撤退激烈
11月:基辅被苏军夺回,苏军扩大第聂伯河上的登陆场,本月lssah,1装的豹营新抵达东线,所以豹子多少也因此有了提升。
12月:日托米尔反击战
1月:苏军继续在南线反攻,文尼察反击战,施特摩尔曼集群被包围。虎营中503营达到了70辆虎式的水平。
2月:解围切尔卡瑟口袋,但是第一装甲集团军装甲损失较重。
3月:胡贝口袋(卡涅梅茨,波多利斯基战役)开始。战前德军前线装甲部队状态极差,这一时期有新锐虎营抵达东线,虎式补充给东线略多。
4月:胡贝口袋战役结束,因为被包围被迫遗弃从而彻底损失的坦克较多。
5月:轴心国失去克里米亚半岛控制权,但是整场战争中,比较重要的装甲坦克部队,各方都没太大动作
6月:巴格拉季昂行动初期(不过是在月末,而且6月30日前整个东线卷入此战的装甲坦克部队很少只有20,12,5三个装甲师和501,505两个虎营以及FHH装甲掷弹兵师)所以这一时期出勤率较高
7月,巴格拉季昂行动继续,北乌克兰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越来越多的装甲坦克单位投入战斗
8月,华沙外围基本稳住苏军进攻,撤退减缓,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双头行动,南线第二次雅西,德军虽然遭受重创(6集毁灭性打击)但是装甲部队出血不大,因为战前装甲师在这里就一个残废的13装,坦克为0的20装和有点坦克的10装甲掷弹兵师……
关于东线新到达虎式:
1943年:
7月上旬:505营3连
8月中旬:GD装甲团3营的两个连(10,11连)
9月中旬:506营
11月上旬:509营
11月中旬:lssah装甲团13连(约2个虎连实力)
1944年:
3月下旬:507营
7月下旬:510营
8月上旬:重组的501营(换装虎王)
由此我们发现,在没有新到位虎式单位的情况下,1944年初至4月,第51号东线德军装甲部队整体比较黑暗的时期,在这种时期,虎式坦克的出勤率甚至不输给四号坦克。这与虎营自身强大的后勤和回收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样也是虎式坦克可靠性并不差的完美例证!
行军路上集体趴窝?
如果您说,虎式坦克/斐迪南坦克歼击车还没到战场就集体趴窝,那我们可以看看德方记录。也应该注意下,出勤率低的原因往往不是机械故障!
先说一嘴问题可能比虎严重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这玩意更重)
1943年7月26日,在保时捷提交的总结报告写到,履带和悬挂系统没有因为超负荷故障的案例,最主要的故障原因是因为松软的地质……而不是车辆自己不行。(日后可能会更新南哥相关,提前透底,南哥半数彻底损失是踩雷,其他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被自己跑了的步兵坑死,着急跑路掉沟里,损伤后被当成拆件车,泥地降温结果操作失误自燃,被己方炮火误伤)
此外,还有一个案例可以证明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可靠性并未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此前的5月24和25日,653营在演习之后,从训练场开回的42km车程行军中,无一辆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发生故障!
首先,正常情况下,一个坦克部队如果从本土/驻地行军移动到前线,绝大部分距离应当是乘坐火车出行,他们没有必要也玩不起将坦克发动机宝贵的摩托小时(注意是摩托小时)现在长距离行军中磨出几十上百个小时......所以往往也就只是卸车后的几十或约百公里。并且这段往往是公路行军,在平坦或者相对越野平坦的公路行军,磨损毋庸置疑小于后者。

出勤率低一定等于车辆故障?
举个例子:
1943年7月10日,库尔斯克会战北线德第505重装甲营。
本次战例被宣称击毁数辆虎式,11日该营战备也从9日的26辆下降到了11辆(保有45辆减7月7日彻底损失的3辆,也就是42辆)

也就是说平均一天战备少7/8辆(这里需要指出,虎之战绩描述将9,10两日日期搞混,有点凸显当日损失大,但实际上损失就那样)
这段战斗,德军遭到了苏军炮兵的阻击,进展不大。但是,没有虎式被击毁,根据该营官兵回忆,大部分虎式是行走部分遭到命中。然而没有一辆虎式在这两天以及之后的战斗中因为这次战斗而彻底损失或者遭到遗弃。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南线的第503重装甲营,该营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表现比较优秀
该营的作战经历同样可以证明虎式的遗弃损失情况和回收情况完全与德黑谣言口中履带一坏就要丢车不同
在7月5日的进攻,该营2连坦克大规模触雷,却没有那辆虎式被抛弃。(拿虎式雷区蹦迪的503营是屑,但远比北线的费迪南,39装甲团的豹子的损失好看的多,起嘛该营没有一辆因为踩雷遗弃。当然,南哥不是坦克,没有旋转炮塔,也不是支援装甲师,撤退也比较仓促,因为踩雷损失颇多可以理解)
7月5日至8月23日,该营45辆虎式中,彻底损失的虎式为8辆,原因全是被击毁,无一辆彻底损失是因为故障抛锚或因为受损未能回收。(打肿虎黑的脸系列)需要注意的是,8月初开始的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南线德军并未处在进攻态势,尽管由于持续作战战备长期10辆上下(意味约30辆虎式不可动该营没有遗弃损失的虎式)也没有虎式坦克被遗弃。这很好的说明虎营不是无法回收虎式。
关于回收的案例,8月24日,2连进攻途中,2辆虎式触雷受损,却都被重新拖回己方阵地。
解读:
1.战备低不等于坦克都收到了致命的损失 。
2.面对76.2毫米zis3之类的火炮,虎式抵抗力极强,正面对抗,缺乏可靠反坦克炮的苏军几乎只能射击行走部位使虎式短暂丧失行动能力。(别跟我犟嘴,这会儿zis2也不多,zis3由于弹药问题,考虑到他的身管长度,当反坦克炮就是很拉胯)
3.德军不出现大规模溃败,回收受损虎式远没有刻板印象所说这么难。
4.在虎式黄金时期,一个营一个月也就彻底损失4-5辆虎式并不夸张。
鱼与熊掌:虎式的交错轮真的一无是处自讨苦吃吗?
毫无疑问,更换虎式坦克的负重轮要比单排的麻烦
但这不代表这就是完全的作死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烦恼,是因为这个游戏过于简单,翻修的工序就那些,实际上你拆开发动机重新修的话,以各位玩家以及鄙人的想象,在只需要鼠标的游戏里,会远比多拆几个轮子难。
您觉得拆轮子难,是不是也有从众效应的影响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很多的历史谣言的形成,是因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只是简单的服从了“权威”或“多数人的观点,没有一丁点自己的思考。在营销号遍地带节奏的今天,这样的行为会让您的思维认知受制于人!
多思考多看对您的理解肯定没有坏处!
关于最外侧第一对负重轮卡泥问题
首先,后期虎式改了负重轮布局,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这个问题早期虎解决起来也比较简单


直接把这个负重轮拆掉不就可以了?(再给虎黑补个刀,这个轮拆了不需要拆其他负重轮,实际很方便!)
虎式的交错轮的意外优点:
可以保护车体非顶部底部最脆弱的侧下,俗称“腹部”的那块60-62毫米的装甲,
其实,6/2排的交错轮对虎式坦克最脆弱的侧下装甲来说,交错轮是可靠的附加装甲(每处多出2-6个轮子的防护)
单排大直径负重轮没有这个效果,而小直径更护不住侧下。
有了履带和负重轮和裙板的加持,虎式坦克大部分侧下脆弱的装甲被保护了起来,这或许也是虎式坦克在43年那么难被击毁的原因之一,首上很硬,侧上硬,最脆的测下还有交错轮裙板履带加持.......真正60的相对薄弱的部分就那么一点,角度位置也刁钻......你来得及瞄准的时候,对方可能早就发现了你.......

画圈部分没有受到行走部位的保护,可以看到虎式这部分很小

kv1e还要加两附加装甲,这种叠甲不也是增重的?

is2也有这个问题

谢尔曼

四号而且不要忘了他们谁的负重轮都没有虎式交错轮宽……防护效果好!
关于最内侧负重轮受损的问题

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个位置的负重轮根本就不容易受损呢?弹片是不可能从外部打进最内侧负重轮的同时就破坏最内侧轮的!炮弹在虎式两履带之间炸开的概率也不大……
我更好奇在想出这个轮子难换的问题的时候,这些人怎能不觉得奇怪从而反问自己为什么能只坏最里面的轮子而不坏外面?
那为什么这个轮就如此迫切需要维修呢?拿最极端案例你不如拿虎式坦克的变速箱需要拆炮塔说事,换轮子只是乏味重复同样工作多而已,拆个炮塔拆一堆件不应该更麻烦?
这年头黑老虎黑不对地方,可见一些坦克游戏有意无意中带了节奏……(毕竟你要算上修发动机变速箱,一大堆汽修实际操作,那些精密的细节那个不比你换个轮子恶心?可普罗军迷就玩不下去了,但是把游戏当成现实的时候,说的一些话确实有点让人不适……毕竟这个游戏很现实还有很大距离……他不是真的修理过程,如果想看主力过程的话,英国博物馆出的虎式坦克大揭秘说了重新修理131号的过程和很多细节……他比这个游戏多少还是准确一些……)
一些吐槽:
对事不对人,截图全部打码,只说稿子和历史事实问题……





您拿得出干货不去想办法消除刻板印象。用错误的案例和毫无根据的举例来讲解。真的合适吗?

提前声明,德军在kstn1176d这种三四号混搭虎式坦克连出来前,东线是没有几个主要用四号坦克的中型装甲连真能肥到满足KstN1175那种14辆四号坦克,5辆二号坦克的水平……(或者说就干脆没有,举个例子)
装甲连不是单独的坦克,没有你在路边捡到一说,更别说德军很少有独立的装甲单位,1941-1943年东线绝大部分装甲营不是在装甲师内就是在摩步师/装甲掷弹兵师内,不隶属于师的独立装甲单位中只有一个第203装甲团(这还是连上边又有营又有团的成建制单位)有实打实的中型装甲连,其余的多是比如第100-102三个喷火装甲营,第300遥控装甲营,挪威芬兰方向的两个不是用轻型装甲连编制(还包括一号,三D/B那种老车,就是使用缴获法国坦克装甲单位),要不就是第66zbv装甲营这种使用缴获苏制坦克和新式实验用的新二号坦克的怪胎单位。
关于这一时期绝大多数装备四号的中型装甲连能不能有14辆四号的那些事:

这只是第700装甲编队的编制表,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计划中的编制,他的中型装甲连也只有10辆四号坦克巴巴罗萨战役时,德军装甲师状态还是很高峰的,我们可以通过装甲营的数量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型装甲连都只有10辆四号的水平即使四号最多的18装甲师也就每个连12辆,所以14车的kstn1175在东线并不现实……



蓝色行动前后,绿色为实际装备数量,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很多装甲师甚至连那个中型装甲连10辆四号都没法满足。

也因此,没有中型装甲连半个月就在东线全损12辆坦克的案例。德国人41,42年坦克打少主要原因是漫长的消耗,和补充不力。

(而且也未曾见过有人要把坦克车组还是装甲排排长调去做后勤的案例,有HIWI人不用……)
另外后勤问题,装甲师内,装甲连,装甲营,装甲团,装甲师各级都有后勤,您所说的后勤被打烂……是指哪一个级别?何况在这一时期,德军装甲师后勤因为被对方打击吃瘪还不严重……

此外,一个中型装甲连换装三号坦克的操作也是没有见过的……可以说是反向解读。
要知道1942年秋季长四产量起来后以后的趋势是三号坦克连换装四号坦克而不是四号坦克连

倒退换三号……
对此你们可以看我之后准备发的库尔斯克会战德军装甲师实力编制的超文,(其实先行版也有:)文中有一些装甲营各连装备情况可以管窥……

首先,战场上遗弃的虎式坦克轮不到一个普通装甲连长捡,维修是虎营或者装甲团里的维修连的活儿。就算装甲连自己有维修分队,除了他们自己的坦克外也没有其他东西拖坦克,回收坦克靠的装甲营/团的维修连的回收排的sdkfz9!
其次,虎式坦克如果不是返厂大修,也是修好了给以前使用虎式的重装甲营/连,如果回国返厂大修暂时算除籍,修好了当补充车发。
没有一个虎式坦克营人被打光,还留下装备的,人比车重要!就算虎式坦克部队要回国了,剩余的虎式坦克,比如44年4月,503营回国重新整训,也是把他们剩余的虎式坦克交给了同为虎式坦克营的第509重装甲营,而不是交给一个普通装甲连。(过度夸大后勤问题的人注意不到这个问题,虎式和普通装甲连的需求并不太一样……)

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普通坦克连在前线拿着三号后接收了虎式坦克就成为了混编的kstn1176b型虎式坦克连……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的换装基本都需要回国重新训练,而且各虎式坦克连营的前身,诸如经典读物烂大街的虎之战绩都已经写过了,你都有kstn你为什么不去找虎之战绩?为什么不多学习一下?就好像找三国历史,光通过几个考古发现得出结论,却未曾看三国志……
冯唐易老:虎营后勤以及回收能力其实很强大
有点说远了,回头看一看虎式坦克营的回收真实情况
虎式/虎王坦克是比较沉重的家伙,维修及回收这么个大家伙诚然不易。但你说后勤噩梦吧,咱们先看看虎营的后勤什么水平再来批判吧!
首先,每个虎式坦克营有一个专门的维修连,该连有三个维修排(第一第二个排修虎式,第三个排修其他各种轮式车辆)该连还有一个回收排用以回收丧失行动能力的虎式坦克。这个维修连在战争末期还有多达207人!
其次三个装甲连中每一个都有一个维修分队。

虽然,在虎营投入使用的初期,每个营只能靠3车串联的sdkfz9拖拽受损虎式,也就是说,全营大约有2-3辆的回收能力。(我们炒作一个概念:回收普及率=该部队作战坦克总数➗单次回收数量)如果极端的2辆sdkfz9就拉一辆虎式,也就是说虎营每22.5/15/11.13辆虎式就能得到一辆单次回收)
这个回收能力强于同时期德军装甲师的回收连。也强于苏军坦克旅。稍微弱于美军装甲营

当然,sdkfz9实际能力有时候也很薛定谔。状态/位置不好4车一虎/南,状态好2车一虎......

还有单车拉豹子……
在之后的战争中,德国人开始将维修豹编入虎式坦克营
豹式坦克强悍的装甲,在激烈的战斗中似乎会加大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回收坦克成功的概率。这比起无装甲的sdkfz9简直不要太香……
维修豹的第一次列装是1943年6月末,发送给库战南线的51,52两个豹营,随后43年7月7日,分别给653和654两个南哥营发送一辆维修豹,只是可惜维修豹没有赶上堡垒行动,如果赶上恐怕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要少损失5-10辆……
第一批到达虎营的维修豹与1944年1月29日发送2辆给501重装甲营维修豹。
虽然维修豹的实际列装数量很难达到每个营5辆,但除了wss503,301营外每个虎营至少接收了2辆维修豹
比如503重装甲营在第二次重组后,502营在44年下半年到45年初都分两次接受到了4辆维修豹
509营累计三次接收了5辆维修豹
501营在重组后也接受了两辆维修豹
维修豹这个玩意的拖拽能力吗……单拖虎式是可以的

虽然说豹子可靠性一直被黑,但是维修豹去掉了炮塔,弹药,他的吨位势必下降,压力下降,可靠性会上升不少的,同理还有维修虎



没有搞清楚维修虎和维修豹的关系才会说出这些。先说一下:维修虎是一个临时改装的东西,维修豹是制式回收坦克……真正改善情况的是维修豹,维修虎反而只是锦上添花的临时改装品(不过要为了黑虎营回收能力故意不看维修豹也是一个“好选择”)
图里的这这车去掉了主炮和弹药,他给的这个图是508营战地改装的。实际上还有去掉炮塔的维修虎……比如第507重装甲营就至少有一辆虎式去掉了炮塔,大大减轻了车重,势必可靠性强于原车。更别说虎式还没拉胯到一开就趴窝……对于能翻KSTN的这逻辑关系不难理解的吧……
此外维修车还有一种来源,缴获坦克改装
比如508营在安齐奥附近拿缴获馒头改的野战救援车:

还有653营缴获的KV85(最后不知道有没有用该车拖南哥,但应该是用来做拖车了……
因此44年以后接受了维修豹的虎营的回收能力至少在同时4-6车,甚至可能5-8车的水平
如果计算的话,平均每两个排(8辆)甚至平均每6辆虎式就能有一辆的回收能力
这个回收能力可由于虎营要伺候的坦克少基本超过了极其富态美军装甲营(6辆维修坦克伺候76辆坦克)
美军可是营维修连2辆维修坦克基础上每个坦克连一辆维修坦克的变态啊!那你说虎营回收能力不行,这不bbq了痛击盟军了吗?更别说工业情况所限可以理解但不代表这个问题不存在的维修能力还不如美军的苏军了……
此外还有一种略伤车但没有传说中那么危险毁车的禁忌方法,坦克拖坦克

战后某次测试中,亨舍尔猎虎拖拽虎王,没有发生故障(实际上很大程度上猎虎不可靠案例出自波尔舍也就是保时捷悬挂版本,亨舍尔猎虎可靠还是可以的。
极端的泥地案例509营也有12虎串连拉一老虎出来的事,确实不太好看哈哈。
总结一下,虎式坦克本身很沉重,也不会算容易维修的,回收也不是太轻松。但是没有现在天天循环重复层层加码的刻板印象里后勤骂娘,后勤打进柏林那么严重……(后勤人多工作量大,回收器械多,这叫后勤噩梦?后勤工作量难说但人少器械少难道后勤就不难了嘛?)虎式坦克营的后勤配置比较强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虎式这些看起来是毛病的东西。(毕竟重坦是宝贝旮瘩)
至于出勤率,这个只能用做参考,目前现有的资料你无法知道所有的出勤率下降中多少是因为机械故障,多少因为战损。你也没有其他国家出勤率数据……直接评价多少有点先入为主()
就好比一个学生考了59分,但这可能就是中上的分数,你不知道其他人考多少分,你不知道考试难度和其他人考多少分就骂他学习不好就是学渣……
更不要说重型坦克定位本身就与中型坦克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