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心内科-高血压

2023-01-02 09:32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95%;继发性高血压<5%;

诊断标准:

非药物状态下、非同日≥2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依据;

正常血压<120/80 mmHg、高血压前期120-140/80-9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老年性高血压 年龄>60;

1级高血压140-160/90-100 mmHg;

2级高血压160-180/100-110 mmHg;

3级高血压>180/>110 mmHg;

危险因素:

    超重(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高盐饮食、中度以上饮酒

血压的调节机制:

一般规律:

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外周阻力;

CO-血容量增加、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外周阻力-血管壁结构的改变、血管舒缩状态;

急性调节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慢性调节通过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RAS系统:

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变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被ACE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ATⅡ可以直接收缩动脉壁平滑肌(外周阻力升高);刺激醛固酮分泌导致水钠潴流(血容量增加);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远期效应导致心室重塑;

血容量减少、肾脏低灌注可以导致RAS系统激活;

交感神经兴奋:

    直接兴奋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CO、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移缓救急);也可以促进肾素的分泌;

高血压时靶器官的损害:

血管:

血管重构-小动脉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增殖、管腔狭窄;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

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可导致左心衰;

肾:

入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高灌注、高滤过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RBC和蛋白很少,贫血出现晚,双肾缩小,先出现小管功能异常;

脑: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导致的最常见致死原因

急性高血压导致脑小血管痉挛,高血压脑病;

长期高血压腔隙性梗死、脑出血、脑血栓;

眼:

    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辅助检查:

心脏- CXR左室增大主动脉弓延长、EKG左室肥厚劳损、echo;

肾-尿常规、尿沉渣、血常规贫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肾脏BUS肾缩小;

脑-头颅CT、MRI诊断脑卒中;

眼-眼底镜检查,Ⅰ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Ⅱ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Ⅲ眼底出血、棉絮样渗出;Ⅳ视神经乳头水肿;

血管-颈动脉彩超;

危险因素(三全)-CHO、TG、LDL、血糖、血尿酸、HsCRP升高,HDL降低;

动态血压-24h平均<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分级-见前

危险因素->60岁、男性或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靶器官损害-心、肾、脑、眼、血管;




特殊表现的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是特征;中青年多见,发病急骤,舒张压多高于130mmHg,进展迅速;靶器官损害重,眼底出血、乳头水肿、肾功能损害严重;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血压严重升高(>180/120mmHg)伴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AMI、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不伴有靶器官损害的为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脑病:
    急剧上升的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调节机制,脑灌注增加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血压控制后迅速缓解;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抽搐、昏迷;

老年人高血压:

    >60岁而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脉压增加;并发症更多见;血压波动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3种药物治疗3月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范围;

治疗依从性差、未改善生活方式、容量负荷大、使用升压药物、有继发因素;

诊断思路:

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原发性-评价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检查靶器官受损情况,进行危险度分层;

继发性-寻找原发病以对因治疗;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40岁以下发生高血压者要认真鉴别;

肾脏病变: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青少年、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血尿、蛋白尿、水肿、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补体一过性降低;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肾损害的鉴别比较困难:

肾血管狭窄-进展迅速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无效应考虑本病;上腹部可闻及血管杂音、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间断或持续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血压波动明显,伴有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一般降压药无效;血压增高时测定血液中儿茶酚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和顽固性低血钾,伴有高血钠;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螺内酯可使血压降低、血钾升高;

库兴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多毛、血糖高;

其他:

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

血管疾病-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等;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降低长期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控制血压+治疗所有可逆的危险因素;一般患者要控制在140/90mmHg;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控制在130/80mmHg;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1g/d控制在130/80mmHg;尿蛋白>1g/d 控制在125/75mmHg;

一旦开始治疗就要长期用药,停药容易导致血压复升;推荐长作用制剂,每日服用一次,提高依从性、降低血压波动;

改善生过方式适于所有患者-控制体重、增强运动、每日盐<6g、戒烟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脂肪摄入;

药物选用原则:

利尿剂-用于心衰、肾功能不全、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能导致痛风和高钾;

β阻滞剂-用于心衰、冠心病,2-3度AVB、哮喘、COPD不用、糖脂异常;

α阻滞剂-用于前列腺增生、血脂高者,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CCB(硝苯地平)-心绞痛(心梗不用)、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律增快;

CCB(维拉帕米)-心绞痛、室上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衰和2-3度AVB不用;

ACEI/ARB-心衰、AMI、蛋白尿,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Cr>4mg/dl;

 

常用降压药组合:

ACEI+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ACEI(一个排钾一个保钾);

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

硝苯地平类+β受体阻滞剂(一个提高心率一个降低心率);

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ACEI(都能保护肾);

利尿剂:

尤其适于心衰患者、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噻嗪类最常用(双氢)-可单独用于轻度高血压病患者,与其他药物合用可以增强效果;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不宜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糖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

袢利尿剂-对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小,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保钾利尿剂-不能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不能用;

β受体阻滞剂:

虽然使α受体收缩血管的作用相对增加,但CO降低,起到降压作用;

尤其适用于心率快、伴有心绞痛、心急梗死的患者;

不能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合用;不用于心衰、传导阻滞、哮喘、糖脂代谢异常;

α受体阻滞剂:

一般不用酚妥拉明(非选择性),使用选择性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

副作用是体位性低血压;

不影响糖脂代谢是其优点;适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

钙拮抗剂:

引起广泛的血管扩张和对刺激收缩反应性的降低,扩张冠脉,抗血小板作用;

理论上应该是抑制心脏收缩、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但是心率减慢仅见于维拉帕米类药物,硝苯地平由于血管扩张导致反射性心率提高;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不能用于心衰、传导阻滞的患者、不与B阻滞剂合用;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反射性提高心率,但控释片此副作用减少,可以长期使用了;

ACEI

    减少A2产生,减少血管收缩;减少醛固酮产生,减少水钠潴流;增加心、肾、脑的血流量、逆转心室重塑;减少内在交感神经兴奋;

    适于心衰、心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肾动脉狭窄、Cr>3mg/dl、高血钾、妊娠(致畸作用)时禁用;

ARB

    适应症同ACEI但是没有咳嗽的副作用;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静脉给药,1h内MBP降低25%,2-6h内控制在160/110mmhg,48h内控制在正常范围,脑梗不需降压、主动脉夹层SBP迅速降到100mmHg;

硝普纳-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快速降压,停止给药后作用立即消失;不能超过48h,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硫氰酸中毒;

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减少回心血量;

硝苯地平-扩张外周动脉;现在新规定不能含服治疗急性高血压;

 

 

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就是极高危,出现危险因素的就是中危或高危(3个危险因素就是高危了);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心内科-高血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