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臺灣的山東武術家

2021-12-09 13:34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寶島臺灣,除山地的原住民外,以來自福建及廣東兩者為多。因而臺灣通行的語言,也以福建南部的閩南語為代表;而廣東方言中,則多講客家話。

臺灣的武術也傳承了閩粵二省之門派。如:白鶴、金鷹、太祖、少林、羅漢、永春、龍形、白眉等等,均甚流行。明末清初,鄭成功的時代,曾有大批軍民,渡海來臺。明鄭之後,清朝曾管制民人與臺灣的來往。加上,海峽天險,濟渡較難。臺灣與內地的武術交流,自然不及貿易之熱絡。是故,臺灣本地的武術,保存了相當程度的明代風格,極具研究的價值。門派如:長拳、螳螂拳、地功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八極拳、劈掛掌、燕青拳等等,傳播於全島各地。


遷居臺灣傳播北派武術的人士中,以河北、河南、山東三省最多。而三省之中,又以山東居首。

雖是見聞不廣,但耳目所及,竟有數十人之多。開列如次,以彰其功。

韓慶堂:即墨。梅花長拳、教門長拳。師事姜本河、孫茂林、常秉章。中央國術館第一期畢業、杭州武術游藝大會打擂優勝,曾任教杭州警校。赴臺後,設帳警校,直至退休。私人課徒,造就人才極多。又在臺灣大學、建國中學等校,創立國術社。子樹英、樹美,能傳其業。女玲玲,在美宏道。

吳體胖:曹州。梅花長拳。年長藝高,許多學武有成之士,亦來問技,如:劉木森、顧忠年、龔爾康、楊紫垣、張武成等等。而這些人士之門下,更是桃李爭榮。

張英健:冠縣。查拳。中央國術館出身。與兄英振同負時譽。赴臺後,參加打擂,勇奪冠軍。任教於屏東空軍幼校。退休後,在高雄壽山之金馬賓館工作。

尹千合:青島。長拳。在彰化一帶傳道。晚年遠赴美國,發揚武術於中西部,中外弟子甚眾。

高芳先:即墨。長拳、地功、孫臏拳。曾任青島國術館副館長,主持館務。曾出席華北運動會、全國運動會之摔角、開硬弓較力等項比賽。赴臺後,在臺中體育專科學校任教。並擔任國術組織的理監事,舉辦比賽、表演,不遺餘力。

蘇克綱:長拳、地功、孫臏拳。青島國術館出身。赴臺後,在臺中一帶傳道。
林善民:地功。青島國術館出身。赴臺後在中部傳道。
王挺先:地功。青島國術館出身。赴臺後,在中部傳道。

武紹林:長拳、地功、孫臏拳。青島國術館出身。私人課徒,學生甚眾。曾編教材,應徵教育部體育司徵文,獲第二名。

孫紹棠:長拳、孫臏拳。青島國術館出身。赴臺後,在軍中及私人課徒。後在文化大學國術系任教。

高綸仕:長拳、地功。由青島國術館選送中央國術館,再轉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抗日時期從軍報國。

傅嘉賓:招遠。長拳、六合螳螂拳。其子松南屢次參加打擂,曾奪冠軍。又隨綜藝、雜技等團體,走遍五大洲,宣揚國粹。

李崑山:萊陽。螳螂拳。姜化龍弟子,曾任萊陽國術館館長,鄉農學校校長。出席南京國考,榮獲長兵第一名、短兵第四名之佳績。赴臺後,在基隆傳道。

王松亭:煙臺。赴臺後,在北部傳道:其螳螂中,兼有長拳之技。逐漸形成「長拳螳螂」之支派。

劉竹園:萊陽。螳螂拳。曾任萊陽國術館之副館長。赴臺後,在高雄、左營一帶傳道。

張德奎:萊陽。螳螂拳。赴臺後,在臺南傳道。
張詳三:黃縣。六合螳螂拳。師事丁子成,藝業精純。赴臺後,任職最高法院書記官。私人課徒於臺北新公園,三十餘載如一日。參加各國術組織任理監事、代理理事長。舉辦賽會,曾任裁判、裁判長。課徒之餘,致力著述。

衛笑堂:棲霞。八步螳螂拳。曾任軍旅教官,受山東旅滬同鄉會之聘,教授家鄉之武技。自韓國赴臺後,私人課徒於臺北之植物園。

賈金亭:螳螂拳。傳道於臺北一帶。
林九洲:螳螂拳。傳道於臺北一帶。
李蔭堂:萊陽,通臂拳。傳道於臺北。
李劍飛:長拳。傳道於臺北一帶。
田鴻業:青島。形意拳。青島國術館出身。傳道於高雄、左營。
李性和:煙臺。八卦掌。自香港赴臺後,傳道於臺北。
宮寶齋:牟平。八卦掌。赴臺後,業五金行,傳道於臺北。
王明炬:煙臺。八卦掌。赴臺後,在高雄壽山傳道。

以上雖非完整無遺之名單,然亦可以看出齊魯健兒為臺灣北派武學之播種與宏揚,作過較大的貢獻及成就了。

如今,他們的第二代乃至三、四代,已活躍於國際武壇,誠屬山東的光榮。
筆者幼承庭訓,稍涉武術之途徑。而正式習藝之門派,為韓慶堂老師之長拳。

其後,慕螳螂拳之盛名,訪師求道。曾隨衛笑堂老師習八步螳螂拳,李崑山老師習螳螂拳(李老師主張七星,梅花是一門,無甚區分。今日山東之梅花,已漸別於七星。而世界各地之舊傳,仍然無甚區分),張詳三老師習六合螳螂拳。

就連習自滄州劉雲樵老師的八卦掌,也還是牟平宮寶田太夫子之再傳。

僑居舊金山後,與美國及世界各國武林相往還時,只要上溯一兩代,許多都是「山東人」!而這些「山東人」有中有外,有黑有白,山東的武術,早已是沒有國界的了。

附錄:直豫二省旅臺武術家

——河北——
劉雲樵:滄州。八極拳、劈掛掌、太祖長拳、迷蹤白拳,六合螳螂拳(習自山東),八卦掌(習自山東)。
李元智:滄州。燕青拳、八極拳。
曹連舫:天津。形意拳。
常東升:保定。快跤。
黃國楨:深縣。形意拳。(黃柏年之子)
桑丹棨:形意拳。
王鳳亭:滄州。功力拳、燕青拳。
張峻峰:天津。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
佟佩芸:滄州。六合拳(佟忠義之女)。
孟昭勛:大興。白猿通臂。
傅淑雲:天津。綿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
李東園:天津。形意拳。
葉耀堂:形意拳。

——河南——
陳泮嶺:西平。岳氏連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姪天一,亦赴臺宏教。)
杜毓澤:博愛。陳氏太極拳老架,忽雷架。
王孟弼:溫縣。陳氏太極拳老架。
郭青山:陳氏太極拳新架。
王晉讓:溫縣。陳氏太極拳忽雷架。


臺灣的山東武術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