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步建立起中医特色的医保支付体系

11月23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广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举行发布会。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锦汤介绍,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建立起中医特色的医保支付体系,更好满足参保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具体有以下两方面举措:
一是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中医特色医保支付体系。创新性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组织专家遴选了169个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和56个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并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分值库。今年,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进一步提高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及医保支付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激发医疗机构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内生动力,让广大参保人享受到中医适宜技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加大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基层的力度,通过中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遴选9个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基层病种,实行同病同分值同标准支付,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制定了中医治未病服务包等6个家庭医生中医服务包,将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内容,并将符合规定的费用纳入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率先培育了以德庆县中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
近两年,广东省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医保支付范围。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将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中医的院内制剂以及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目前,广东省已将1655种中药饮片、1360种中医医院制剂、136种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纳入省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应用。
另外,医保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在全国来说是首创的,对遴选为“岭南名方”品种的医院制剂,广东省出台六个方面的支持政策:一是建立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的绿色通道。二是“岭南名方”品种按规定纳入长期处方管理范围。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病情需要,将单次处方用药量延长到12周。三是参保患者在省内调剂的定点医院机构使用“岭南名方”品种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四是使用“岭南名方”品种的费用,个人不先行自付。五是“岭南名方”品种可由生产的医疗机构自行定价,全省统一价格和挂网采购。六是“岭南名方”品种纳入医保基金单独支付范围,按照单独支付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