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造车大梦化为现实,技术“大拿”王传福都做了哪些努力?
一直很喜欢德国作家歌德那句名言「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那些值得被铭记的人类创举,似乎都怀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都说每一家卓越的企业背后都离不开一位对事业执着的“掌舵人”,苹果有传奇人物乔史蒂夫·乔布斯、索尼有“经营之圣”的盛田昭夫、华特迪士尼有才华横溢的华特·迪士尼、Alphabet(谷歌母公司)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更是改变了人类的信息获取方式等等,创始人对公司的历史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同理,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很短,与那些动辄有着百年发展史的西方国家不同,我们国内的汽车发展史只有数十载,甚至 90 年代初自主品牌汽车开始逐渐才崭露头角,成立于 1995 年的比亚迪那时候还在专注于突破日韩在镍镉电池市场的垄断,到 1997 年,比亚迪电池销售收入达到 1 亿元,凭借 1.5 亿块电池拿下全球镍镉电池市场接近 40% 的份额。

在当时已经被冠以「电池大王」的王传福并没有止步于电池领域市场,而是把目光投向市场更庞大的汽车领域,于是 2003 年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王传福再一次向充满了未知数的新领域进发,或许他都没想到当初选择的这条新赛道会如此的崎岖,以至于 20 年后一直以硬汉示人的他在说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时忍不住在镜头前哽起了咽。

把时间拨回至 2005 年,比亚迪推出了首款汽车——F3,这款比亚迪的开山之作首年就创下了超 4 万的销量成绩。2008 年,比亚迪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双模电动汽车 F3DM,该车的意义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比亚迪也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量产的企业,它成功奠基了比亚迪在日后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地位添上重要一笔。
直至上市 17 年后的 2022 年曾月销三万“功勋车”比亚迪 F3 才真正意义上的退市,有数据称比亚迪 F3 过去十余年的生命周期中售出了超过 300 万辆,尽管不少人认为 F3 在销量上的成功要归功于逆向研发某款日系车型的功劳,可是反观用日系老大哥的方式打败一众日系选手?我觉得没什么不妥。事实上,不仅 F3 十余年的成功使比亚迪在汽车市场累计了庞大的忠实用户群体和不俗的口碑,在王传福多年坚持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双赛道的方向上,为后面的比亚迪全面电动化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众所周知,国内唯一拥有 IGBT 完整产业链的车企,这也要归功于王传福在 2008 年 10 月做了一个在当时颇具争议的举动 —— 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晶圆厂。据了解,比亚迪半导体于 2004 年 10 月成立,主要业务包括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真正让比亚迪拥有完全自主生产芯片的一大原因,那就必须要提到 2008 年 10 月比亚迪冒着巨大风险以近 2 亿元收购了巨亏中的宁波中纬,这一举措为比亚迪日后达成 IGBT 和 SiC 功率半导体自研、自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亚迪成功牢筑全产业链护城河,为追逐的新能源汽车梦开始显露雏形。当如今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还在苦恼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自研电池技术时,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再一次夺得头筹,通过自身在电池领域多年的技术储备,成功研发出了享誉盛名的——刀片电池。弗迪电池是比亚迪集团立足新能源产业,旗下的刀片电池以稳定和可靠著称,早在 2020 年该电池就通过了行业内公认最苛刻的“针刺穿透测试”,模拟电池贯穿极度危险情况下的整车安全,最终刀片电池既不会出现明火,甚至一缕烟都没有出现,真正让人们无忧无虑地使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不仅是电池这个动力源问题迎刃而解,比亚迪 e 平台 3.0 也为打好智能电动汽车的基石,其作为比亚迪的核心独门绝技,其具备自主研发的高性能 SiC 芯片,提供出色的效率和峰值功率,从每个芯片阻抗更低,可实现出色的效率和热优化,起到解决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性能的两大痛点效果。e 平台 3.0 是比亚迪对智能安全驾驶能力的再一次赋能,除了得益于刀片电池与高强度车身一体化集成,围绕通信安全、系统安全、接口安全三个方面,e 平台 3.0 全层级的功能安全设计,彻底杜绝电动车失控风险。另外,该平台还支持高阶智驾辅助,通过 CPU 融合,算力提升 30%,人机交互效率提升 50%。
除了要考虑整车结构和乘员保护安全性,比亚迪还充分考虑整车碰撞发生后的电安全。对于上述这一点,比亚迪海豹用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给出答案,前阵子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 TOP Safety对比亚迪对旗下的海洋系列纯电动汽车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最终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 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 300mm 左右的变形量,搭载 CTB 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 120mm 左右。同样,得益于比亚迪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因此在假人的防护数据中,比亚迪 CTB 通过结构上的基础优势,还有气囊缓冲保护下,最大化保护每一个用户的生命安全。不仅如此,刀片电池确实可以做到海豹碰撞后就立刻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 820 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充分保护了车内乘客的安全。

过去 20 余年的比亚迪奉行“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技术解决用户痛点,不断扩充“技术鱼池”,从 0到 1,打造颠覆性技术。成功打消了国人对于自主新能源汽车“看不懂,看不上,看不起”的固有印象,如今的比亚迪已拥有超 6.9 万名研发工程师,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 4 万项,专利金奖 4 项,真正做到了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2002 年 4 月 3 日,比亚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也预示着比亚迪将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被汽车爱好者和媒体们口口传播的“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句名言,其实就是出自王传福之口,也期待未来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发力。
总结:

把时间再次拨回至 2003 年,当时王传福提出要造车时,市场对他的这一举措几乎是一片倒的态势,那时候的比亚迪市两天值蒸发就达到了惊人的 27亿港元,投资者们那时候根本就不相信王传福可以从一个电池大厂升级为傲视群雄各大老牌汽车厂商的新能源龙头车企,而王传福用了 20 年的不懈努力达成了这个宏大的目标。


除了比亚迪是唯一一家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的传统汽车生产企业,或者说由王传福带领下的比亚迪汽车从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做出属于自己的一流新能源车型。与此同时,凭借着卓越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比亚迪在 2023 年在 8 月 9 日达成了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2023 年的比亚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彰显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引领地位,这一切必然少不了深刻洞察力的王传福者那份坚守的初心,这位长期主义者凭借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取得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