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剧透简评 | 脱下军服,他们也都是孩子
《狙击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距离大年初三我走出电影院至今,任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历历在目。
在我评价这部作品之前,我想说一个我父亲和这部电影的小故事。
原本《狙击手》定档在21年的7月30日,让影片和历史上抗美援朝的结束有个呼应,后因为疫情缘故吧,我也不是很确定,总之就是屡次跳票。而那时候我的父亲一直都非常喜欢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一方面作为四川人,他从小大的都是听着这些英雄们的故事长大的,另一方面我带着父亲看过了《长津湖》的首映,意犹未尽的他看见了角落中那张不起眼的《狙击手》海报,便问我这部作品是不是已经放映结束了(当时看《长津湖》是10月1日,而《狙击手》海报上还写得7月30日)。

在我确认《狙击手》是跳票后,父亲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而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喜欢进电影院的人,就连当时去看《长津湖》也是在我不断邀请下才去的。所以当他有了这般期待后,这令我无比惊讶,与此同时也期待起了这部影片。
当我们一家走进电影院的那一刻,父亲悬着的心,才放下了。电影中途,我看了一眼他,一个活了六十多年的男人,竟然悄悄地落下了眼泪。影片结束后,我问起他,让他来评价一下这部作品,是好是坏时,父亲犹豫了片刻,对我说:“只要没有侮辱历史,那它就是好的。”
在我看来,父亲的这段话,其实想表达应该是对于这部最大的肯定了。因为对他而言,虽然他并未经历当时的那段历史,但他所出生的年代,就是战争结束后的两年。换言之,倘若没有这些先烈牺牲所换来的和平,我的父亲的童年或许会是非常糟糕的。
而对我来说,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冲击力或许并不及我父亲受到的那样,但无论是我还是他,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都有些不知如何形容当时的心境。是惋惜?是愤怒?还是悲伤?而在我平静下来之后,我才最终肯定了,应该是骄傲。
只不过,这种骄傲是一种悲情的骄傲,代价来自无数先烈的牺牲,而结果就是如今的和平。
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其实相当的不起眼。这一故事恰巧就是教科书上只会一笔带过的桥段,因为它放眼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场随处可见的战斗。甚至作战双方的主要人员加起来一共不超过20人。
但恰巧就是这小小的一个故事,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正是它的不起眼,才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与同时上映于春节档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打了个照面,再加上又是同题材,就难免着被拿出来做个对比。
两部作品我们都看了,在这里我并非想踩一捧一,两部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虽然故事都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但两部作品的侧重点却都不一样,一部主要表现在重要的战争节点,而另一部则讲述的时那些很容易被大历史背景下被忽视掉的小战斗上,二者都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

《狙击手》相比起《长津湖之水门桥》,虽然没有那么多震撼的视效,但就故事本身却能够完美地吸引住众人的眼球。故事紧凑清晰,人物鲜明生动,即便是那些枪口对着我们的对手,都是狡猾可敬的。
《狙击手》的故事完全围绕着人物所展开、推进的,以至于每一声枪响,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装备的落后与悬殊在这里被展现地淋漓尽致。用锅勺找敌人等等这些战术和打法,也都看着有些可爱和令人心疼,但这些都是无数先辈的牺牲所换来的。
《狙击手》的演员阵容可以说是相当的新。许多演员似乎都是初登大银幕,要演绎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但最终的效果却令人瞠目结舌。也确实是因为这些英雄都是这个年纪的人,他们脱掉军装和这些演员也并无太大区别。而恰巧是通过光影将历史交互,让这些不同于一个时代下的年轻人“灵魂互换”,那种少年所独有气质,才在影片中更好地体现了出来。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那些牺牲的英雄,也不过是某个家庭中的孩子。
这场战争换来了新中国的和平,也换来了我们如今这般安稳幸福的人生。我虽然没有像父亲那般受到这场战争的影响深刻,即便我接受到的来自这场战争的故事全来自教科书和影视剧,但依旧不影响我们为之热血沸腾,为之热泪盈眶。
这部影片就好像一台时空穿梭机,将我和父亲一同拉到那个年代一样。听着长辈讲述的小故事,一个好像被教科书,一笔带过了的故事。

《狙击手》在上映后,还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这种认认真真通过人物来讲述故事的影片,在如今这个市场下,少得可怜。
这种通过人物给人讲故事的作品,就是为了塑造出一种真实感,因此影片中的许多桥段,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艺术处理,但本质上,还是在还原最为真实的那段历史。
导演对于许多细节的还原,也是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这部作品一种认真和尊重的态度。
虽然作品的片名一直有被人诟病,这当中其实对于“狙击手”的解释并不恰当,因为狙击手其实是藏匿于隐蔽且开阔场所使用精准的轻武器对特殊目标或者重要人物进行远距离摧毁和暗杀的一种职业。
而在片中所展开的战斗,却是双方斗智斗勇的火并。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狙击手”的成分并未展现出多少,但这种理解,就是纯粹的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了。
因为历史上的冷枪运动,又被成为了狙击手运动,就是训练大量的狙击手,平均枚两发子弹干掉一个敌人,主要狙击500-1000米的目标,侦察兵穿梭于双方阵地之间偷袭,为冷炮侦查目标或通过地雷搬家方式将联军阵地前的地雷起出返埋到联军后方的交通线上。
所以,其实在我看来,用“狙击手”作为片名真的没什么不妥,但也不是最优解,因为这部影片的另外一个名字《最冷的枪》。


聊了这么多,最后做个小总结,为了不剧透,我尽量没将剧情中的重要桥段单独拿出来分析,这部作品不说是最优秀,但肯定不差,并且是那种能值回票价的作品。
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听完这样一个故事,真的很令人激动,但稍作冷静下来后,慢慢发觉它也并不是一部完美至极的作品,影片中也其实有着许多刻意煽情的桥段,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也是为了传达“五班还在”的意义吧。
总而言之,我想对保守地给出8分左右,折合下来也就是4星,个人的一些理解,希望不要引战。
总而言之还是十分推荐给个部分人,并不适合推荐给所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