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由自己掌控,比亚迪为车内隐私护航打板
越来越多人把新能源汽车被誉为「第三空间」,也有不少人把此作为和自己独处、思考、自我对话的空间。然而,近年有关汽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泄密的新闻不断,可是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解决信息安全担忧的车企并不多,而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比亚迪却身体力行地用行动力引领车内隐私保护战。

事实上,自从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不断探索之后,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在车内外的隐私有所泄露,站在用户的角度有这个担忧也是情理之中的,要如何打消用户这个顾虑,其实也成为了新能源车企迫切解决的问题。其中,不少新能源汽车都会在车内配备摄像头,通常用于搭建驾驶员监控系统,例如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或者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又或者是舱内监控,为了监控后座是否佩戴安全带、是否有小孩、宠物遗留等问题。

尽管车内摄像头的主要作用还是以安全为主,可摄像头始终是一颗具备图像记录能力是电子元器件,很多人对车内摄像头有着较大的警惕性,担心车内的画面会被其他人在非正常渠道获取,毕竟此前就曾经有报道某海外新能源车企的前员工爆料称私下传阅客户车内私密图像,甚至该车企的老板也不能幸免。

▲ 腾势N7

▲ 唐EV顶配

▲ 唐DM-p

▲ 护卫舰07
为了打消用户这一担忧,比亚迪为车内摄像头提供了最有效的物理解决方案 —— 给摄像头加个物理遮板,这一设计让我 联想起不少笔记本电脑也会采取的类似设计,通过给于摄像头专属的物理遮罩,将其滑动遮罩摄像头即可立即确保隐私,避免遭到窥视和干扰目的。在目前已知的清单中,可以发现比亚迪集团旗下的护卫舰07、唐DM-p、唐EV顶配、腾势D9、腾势N7等车型均拥有车内摄像头盖板设计,从根本缓解了用户对于摄像头的隐私担忧。
毫无疑问,比亚迪是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企业,后续也看不到不少响应号召的厂商在加入该一设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设计或许会成为一个标准。比亚迪为信息安全防护加持的措施远不及仅给摄像头加个物理遮板的物理干预,软件 + 硬件双重防护才是比亚迪想要达成的全链路安全防御体系。
众所周知,车内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只是整个汽车智能化中很小部分的硬件基础,软件才是驱动它们工作的关键要素。因此,比亚迪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以下我列出了一些比亚迪在软件层面做出的隐私保障:
— 比亚迪汽车 APP 提供「隐私声明」;
— 比亚迪车机系统提供「隐私声明」;
— 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
— 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金奖」;
— 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
—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从上述的六点优势上大致可以了解,其实比亚迪确实在软件层面上付出了大众不一定可以感知到的怒努力。其中,最容易被感知的应该就是比亚迪汽车 APP 和比亚迪车机系统提供「隐私声明」,不同于一些遮遮掩掩的隐私声明,比亚迪以最直接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真正站在用户角度去保障用户的隐私。另外,比亚迪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权限管理方案,确保各项应用在满足安全策略的情况下启动,给予用户自由可控的文件权限措施。

如刚才所述的,安全防御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在用户无法感知的云端系统,比亚迪也丝毫没有松懈。为了做到云端的网络安全,比亚迪未雨绸缪地不间断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减少相关云服务被成功攻击的概率,犹如防火演练那样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的防护手段,以保障网络传输、云端平台、外部互联生态等多维安全。
比亚迪表示愿意并且正在接受监管机构监督,也在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因此,坚持合法、合规、安全的原则的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由此可见,安全防御体系不止是这么一个小盖板,还包括云端方面的安全保障。
如今衡量一款汽车的安全性已不局限于汽车的硬件机构,例如材料刚性、气囊数量、刹车性能等,这些传统的安全配置。同样,在隐私安全领域也逐渐成为了整个汽车产品中不可忽视的安全性配置。

总结下来,可以发现比亚迪对于隐私保障的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方案里面实际投入成本代价并不一定都是高昂的,却用行动证明了保护用户隐私的决心,更不存在利用用户数据牟利行为。显而易见,作为新能源龙头车企的比亚迪用行动力为用户的隐私安全保驾护航,其他车企是否也有足够的决心跟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