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中医药行业,而是给整个民族争生机!中医药学实际上凝聚
张伯礼: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中医药行业,而是给整个民族争生机!中医药学实际上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提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理念,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严格进行隔离,普遍服用中药,取得了这场胜利。 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香火不断的东西,一定有其伟大的智慧,所以,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中医药在哪些方面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成就和辉煌,看看中医药在哪些方面还能够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发挥特殊的作用。 关于此次疫情地应对,张伯礼院士就中医药的可及性做了详细地分析! 张院士说:“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现在都了解它了,但是,几年、十几年之后会不会再来一次新的疫情呢?完全是不可避免的!到那一天怎么办?所以,中医药的可及性,中医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靠中医药!疫苗、特效药总是滞后的,而中医药总是现时的,只要看到了症候,有中医药,就立刻就能治!” 我总是强调中医药很重要,不是给中医药行业争什么,是给我们民族争生机! 中医药虽然古老,但理念一点不落后,有的甚至还很超前。我们的先人总结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服务于当前。我们要尊重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以西律中,用西医的东西来指责它不行,当然中医还要吸收、引进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为我所用,两者结合起来,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不但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惠及世界,这是我们这辈中医人应该做的。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人悟出了很多道理,第一个道理是中国有制度优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把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两者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第二是我们有文化优势,中国文化强调由与自律的平衡,西方文化推崇个人权利极端化,两者对比高下自判。 第三是我们有中医药优势,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瘟疫,民间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但回望过去数千年的历史,瘟疫发生时,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欧洲那样动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人的死亡。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中医药的保护。 这次新冠疫情防治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我们的最高领导人,从毛主席到小平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毛主席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说过,对中医的研究,不能单从化学上研究,要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与实际医疗效果联系起来,来进行研究。 毛主席还特别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后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时候,她在致辞中专门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这段名言。她说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她深深地感到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地结合,优势互补,会产生更大的效果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小平同志也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我可以给大家回忆一段我亲身经历的往事。那是1987年4月15日中午,当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宴请来华访问的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我担任翻译,因为是午宴,双方又是老朋友,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从饮酒品茶聊到万里长征、中美关系,聊到中英香港谈判,也聊到了艾滋病,当时这个话题还是一个十分前沿的话题。 邓小平非常肯定地对尼雷尔说,“这个艾滋病,美国最多。”当时确实美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是世界第一。尼雷尔说,非洲现在主要问题是疟疾,小平说,“也许可以用中草药来治疗疟疾。土地革命的时候,我们缺医少药,很多病的治疗都是靠中草药。” 尼雷尔说,“我知道中国针灸有神奇的作用,中国和坦桑尼亚能否一起合作,研究中医来治疗一些疾病,包括疟疾、艾滋病等等。邓小平当时就说“我看可以。”他随即告诉当时在旁边的吴学谦外长,据我了解,这个合作设想不久就得到了落实。 这次新冠疫情在湖北爆发后,在第一时间就强调要中西医并重,要组织优势医疗力量,在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上拿出更多的有效的治疗方案。总书记还指出,中医药学实际上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香火不断的东西,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和伟大的智慧,所以,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哪些方面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成就和辉煌,看看哪些方面还能够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发挥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