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学评论:巴金《寒夜》中的女性群像

2023-03-10 00:02 作者:羽心萦  | 我要投稿

摘要:“五四”以来,受到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长期处于低下地位的女性开始崛起,《寒夜》中对于曾树生和汪母的人物设定,可以很好地代表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男性作家笔下社会现实中典型的新旧妇女形象。

关键词:女性群像 独立解放 曾树生 汪母

“五四”以来,受到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长期处于低下地位的女性开始崛起,争取男女平等和自身解放,新女性致力于摆脱几千年来父权社会中固有的男性凝视,建构独立的自我人格,并不断寻找新时代的女性出路。

《寒夜》中对于曾树生和汪母的人物设定,可以很好地代表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男性作家笔下社会现实中典型的新旧妇女形象。

一、顽固保守的封建大家长——汪母

汪母在《寒夜》这部小说中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形象,她是云南昆明的才女,接受了传统的旧式教育,严格遵循着以三纲五常为首的封建礼教,她看不惯自己的媳妇——大学生曾树生的新式做派,渴望恢复传统婆母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

在小说中,汪母曾对曾树生说:“你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我是拿花轿接来的”,她以三立六聘的正妻地位为“武器”,不断羞辱没有与儿子行过结婚礼的儿媳,她期盼“媳妇熬成婆”,希冀将在上一辈那里受到的欺压转移给下一辈。作为弱势群体,她在获得权利后,反而向更弱势一方施加暴力,她既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者,又是父权社会的自觉维护者。

一方面来说,她爱子如命,甘愿为儿子牺牲一切——去别人家做一个二等老妈子;另一方面,她因不满儿媳“夺走”儿子的爱而对她倍加刻薄,严重地僭越了为人母的职责范围, “巨婴”式的养育方式造就了儿子汪文宣软弱无能的性格,使他难以从精神上彻底“断奶”。

同时,汪母的敏感多疑与顽固保守也使新女性曾树生再也无法忍受“寒夜”一般冰冷压抑的家庭氛围,婆媳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断催化夫妻矛盾,直至婚姻走向破裂。

二、矛盾性与不彻底性的结合体——曾树生

曾树生是一个充斥着矛盾性和不彻底性的女性角色。作为受过大学教育的新青年,曾树生同她的丈夫汪文宣一道,也曾有过兴办教育的理想。但她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终究导致了理想为现世享乐的让步。

进入社会后,她不满作为“花瓶”的工作,但是又无法拒绝高薪与上流社会所带来的诱惑,她爱慕虚荣,拼命把儿子送入贵族学校,害怕低人一等,在与上司同流合污发国难财时,内心却又时时充斥着苦闷与挣扎。

作为接受了民主自由思想的新时代女性,曾树生不堪忍受汪母的荡妇羞辱与腐朽压抑的家庭氛围,希望逃脱婚姻牢笼寻找新的自由,但她所谓的“自由”也是由另一位男性——陈经理所赐予的,只是个人意义上的享乐,并不是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解放。

小说中在讲述陈经理与树生的交际时,总会以“雾”作为特殊的意向来进行环境描写,对她而言,陈经理所给予的“自由”正如同一团“迷雾”,她挣扎沉沦其中,得到的却只有逃避带来的空虚与怅惘。

而从另一方面来谈,曾树生又是一位心地善良、漂亮活力的女子,她悉心照料病弱的丈夫,甚至于与情人远走兰州后也时时不忘向家中寄钱,始终无法与旧交断绝干系,而这种矛盾性恰恰注定了她的悲剧。

西蒙那·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我厌倦了贞洁又郁闷的日子,又没有勇气过堕落的生活。”[2]这段话也是对曾树生内心的完美诠释。

三、新旧女性间的冲突——婆媳矛盾

如上所述,婆媳二人分别代表着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新式自由的追求者。

汪母一方面不满媳妇“妖形怪状”的奢华作风,以旧式儿媳的规矩为武器来约束她,在儿子面前抱怨不断;一方面全家又必须靠着儿媳做“花瓶”的钱生活,于是她摆架子、发脾气,将全部的怒气化为攻击她的言语之剑,最终,婆媳间的一场争吵坚定了树生离开旧家庭,追随陈经理远赴兰州寻找幸福自由的想法,最终导致了这个家庭的破裂。

而曾树生作为受过新教育的大学生,一个追求个人幸福享乐的新时代女性,她自然不会像汪母时期的小媳妇那般逆来顺受。她爱动,爱热闹,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渴望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与幸福,但本身又具有小资产阶级不能吃苦、贪图享乐的弊端。她难以忍受“寒夜”一般苦闷压抑的家庭氛围,与旧思想的婆婆时常争论不休,而对于自身美貌与活力的自知性,又使她不甘于将自己的青春埋葬于病弱丈夫与封建婆婆的争吵之中,最终选择乘坐飞机,与上司远赴兰州,最终写信来断绝了与汪文宣的夫妻关系。

四、结语

《寒夜》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痛苦的呼声。 [1]

而《寒夜》中汪母、曾树生这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代表了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值得我们不断去深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 现当代文学阅读文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141.

[2]《第二性》西蒙那·波伏娃

[3]《寒夜》巴金

文学评论:巴金《寒夜》中的女性群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