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笔记(19)——概念分析:先验演绎(3)

2023-07-19 14:29 作者:青芥芥芥芥  | 我要投稿

第二重综合:想象中再生的综合。

        通过第一层综合,人已经达到了对象的概念,人的意识已经与外界材料的刺激连接上了。但是仅仅是“注意到”还不够,这种“注意”类似于休谟的“第一印象”,是转瞬即逝的,是易被取代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所见的大千世界是变化万千的,纷繁复杂的知觉与印象在眼前飘来飘去。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飘来飘去”的印象之间的关联,那么人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对象,人就会陷入幻觉之中。人需要寻根究底,探讨刚刚形成的感觉何处而来。这时候想象力就起作用了。

        想象力的第一个作用是回忆。人刚刚获得的印象必须要保存在记忆之中,离开了人脑的记忆所有的感觉只是杂乱无章的碎片。印象保存在人的想象之中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想象力就是把当前不存在的印象保留在脑中的能力

        想象力的第二个作用是联想。联想,就是将存留于脑中的回忆与当前所见的表象加以联系,这样才能看见表象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被表象的变化打倒。康德认为联想很重要,失去了联想因果律便无从形成,从因到果便无从谈起。失去了联想,实体性也无从谈起了。

        康德进而追寻想何以可能。康德将先验的可联想性称为先验的亲和性(Affinitat),即之所以人能够将几类表象联想起来,是因为这些表象本身就具备先验的亲和性;人之所以可以利用想象力再生表象,是因为表象本身就具备可再生性,再生的想象力依赖于先验的想象力。休谟只承认再生的想象力,而康德指出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想象,是因为有一种想象本身也有亲和性,这种亲和性同样依赖于先验的想象力。先验的想象力是人先天中的条件,是自发的、创造性的,康德称之为生产性的想象力(Produkiv)。由于生产性想象力的存在,这些关系实际上是通过人的自发性先验地创造而出的。联想不是完全被动的,联想也需要创造力,例如画家的创作。哪怕是最拙劣的联想——模仿都需要创造,缺失了创造联想是无从进行的。

        在这个综合过程的背后也有范畴起作用,实体性、因果性依靠创造性的联想才能建立,实体范畴、关系范畴在联想的背后起作用,尽管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仍未出现。在表面上起作用的就是直观和想象力。康德在《纯》第一版中特别强调创造性想象力的作用,一切综合都是想象力的表现。想象力本身是一种直观的能力,它能够把不在眼前的直观的表象通过记忆也放到眼前来直观。另一方面,想象力与一般的直观能力不同,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直观能力,它具备自发性。想象力是介于直观与知性之间的能力。依靠想象力人便具备综合的能力,仅仅依靠直观人只具备接收能力。这种综合就是自发的能动的。想象力本身就是综合的过程,而知性能把想象出的结果再度综合,进而放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知性是综合的统一。在想象中再生的综合之中,知性仍未出面,要到第三个层次,知性才浮出水面。


学习笔记(19)——概念分析:先验演绎(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