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坑-KR】陈调元

1916年,30岁的陈调远是江苏省宪兵司令。袁世凯短暂的统治中断了他原本波澜不惊的职业生涯,袁世凯的军事冒险为他这样的年轻军官留下了权力真空。在早年,陈调元在张宗昌手下任职,当他发现张宗昌缺乏纪律时,他们的友谊就结束了。陈调元的忠诚也以同样的方式从奉系军阀转移到孙传芳,对此,孙传芳通过给予陈调元安徽军队的指挥权表示感谢。
在陈调元政权下,安徽省被德国拒绝从AOG投资。与江苏和福建的同胞相比,安徽省在工业创新方面既贫穷又无助。陈调元对孙传芳亲德政策的反抗赢得了尊重和声望。近年来,德国人和孙传芳的利益交织破坏了陈调元对孙传芳的信任。
陈调元的军队出动以改革南方诸省联合,摆脱德国的依赖,转向内部改造或重建一个反抗帝国主义的新联合体。
陈调元(雪轩)
生卒年:1886.11.12~1943.12.8
派系:皖系军阀(Anqing Clique)
定位:陆军统帅
最高军衔:陆军上将(北洋)、陆军正都统(清军)、陆军将军(奉天政府追晋)、陆军一级上将(国民政府赠)
能力:LV.3,A2D2P3L3
特性:政治相关、职业军官、滥用药物
新皖系军阀
陈调元出生在清国光绪年间贫穷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年代像他一样的男丁是无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1903年,陈调元投保定报考军校,次年毕业,授衔陆军副军校。不久后,清政府开始以新政运动维持自身统治,清军也开始全面改革,陈调元在1906年返回保定军官学堂深造,1907年毕业,晋升正军校,赴某部队任职。当时清政府希望新军成为捍卫朝廷的利器,于各地开办学堂,陈调元又在1908年前往湖北担任军校教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军校学生纷纷响应起义,陈调元则往北投靠清军,担任北洋军参谋,和南方革命军作战。他为冯国璋鞍前马后,在北洋政府建立后得到了回报。1913年,陈调元火速晋升为陆军上校,仍任冯国璋参谋长,随冯国璋南下镇压“二次革命”,因有功而在同年晋升陆军少将。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张宗昌,并在年底担任江苏宪兵司令。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内战开始。1916年,陈调元晋升陆军中将,效力于江苏督军李纯。他在李纯麾下维持各地治安,又肩负剿匪和攻打其他军阀的任务,受到直系军阀倚重。数年后李纯暴毙,时人怀疑遭受暗杀,官方则声称李纯是因忧国忧民而自戕。陈调元推举齐燮元继任。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齐燮元委任陈调元为主将,攻击浙江督军卢永祥。陈调元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平庸,屡次败给敌军,多亏其他援军前来援救,卢永祥寡不敌众。此时齐燮元势力膨胀,不料当年北京发生变故,直系军阀摇摇欲坠,奉系成为主导势力,齐燮元在奉系压迫下被迫通电下野,陈调元投靠了奉系军阀。次年,他与孙传芳联合反奉,脱离奉军。
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陈调元尽力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上,成功地拖延时间并争取到了德国人介入。事实证明北伐失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德帝国主义复辟了清朝,而孙传芳等无耻军阀为了保住权势只得给德国人卖命。大清复辟的这一年,陈调元晋升陆军正都统,任八省联军皖军总司令和安徽巡抚。
1928年的上海会议确立了各地军阀对清政府的承认。所有军阀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自主权,他们通过和清政府与德国人的合作来维持自己的相对独立地位。在成为南方的共主后,孙传芳将大部分兵力投入剿匪之中,陈调元多次出兵于闽赣革命根据地进攻国民革命军,数次遭受惨败,毫无进展。1932年,陈调元麾下皖军在龙岩附近被国民革命军击溃,自此再也不参加所谓的剿匪行动。1934年,孙传芳钦定陈调元为南方八省剿匪总司令,但陈调元对此无动于衷,坐视江西和福建的国民革命军袭击孙传芳的军队。
1935年,陈调元赴陆军部开会,与蒋百里讨论了未来的国防计划,他认为只要德国的势力范围还在,日本人就没有机会入侵。

IF路线:反德统一战线
民众对孙传芳统治的不满与日俱增,AOG收购浙赣铁路和芜湖惨案导致陈调元对孙传芳忍无可忍。吴佩孚尚且保持着一定的自主性,孙传芳却已经把自己卖到了德意志帝国主义的床上。1936年1月下旬,陈调元发出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文,宣布脱离八省联合,并同时向吴佩孚请求支援,他希望成为新的南方共主。不幸的是,处于政治混乱之中的朝廷不能轻易地做出承诺,那么陈调元将面临独自对抗孙传芳的风险。
只有一件事给他换来了喘息之机:孙传芳的遇刺。陈调元心中有着另一个计划,他将说服浙江地区的军阀起义,以此取得出海口,获得来自日本的援助。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他反抗德国殖民的名声,他必须和共和主义站在一起。1936年2月3日史称“黑色星期一”的国际金融危机彻底摧毁了德国对东亚大陆的影响力。
2月中旬,国民革命军发动全面起义,上官云相、陈仪也举兵响应陈调元,张宗昌从山东入侵,湖南和两广则独立,八省联合解体,南方混战爆发。张宗昌、陈调元易帜,北洋五色旗重新出现在关内。6月,奉天政府特使抵达安庆,陈调元和张宗昌的部队被正式整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的一部分,名义上归属奉天指挥。1936年12月,陈调元经日本邮轮掩护,北上奉天参加奉天大会,该会议确立了所有共和派(包括联省派和国民党)一致反对清国和德帝国主义的基本方针,但没有就奉天政府和日本帝国的关系做出解释。次年奉军入关,抗清战争爆发。
陈调元成为反租界运动的领袖,他以前以镇压学生运动闻名,现在却俨然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南方发起了一场由那些亲近陈调元的知识分子倡议的反汉奸运动,一切和德国人合作的势力都受到沉重打击,陈调元趁机夺取了大量外国资本和产业,用来充实他的军队。

IF路线:双元帅
1938年,皖军在湖北被清军击溃,陈调元再次丧失军事指挥权,他在南方的势力范围被北上的国民党接收。在主政南方期间,陈调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价值的措施。他为北洋军制定了八项规定,严厉打击劫掠农村的土匪行为(为此和张宗昌发生冲突),从日本银行和财阀处贷款来恢复农村生态与城市经济。陈调元主持在浙江建立了大型港口,这些码头成为远东军事贸易的中心,日本的火炮和枪支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输入到北洋军手中。
1941年,陈调元向国民党方面提出一项联合倡议,主要内容是修建堤防设施,作为他改善南方基础设施计划的一部分。双方联合建立了浙江兴业银行和江南兵工厂,在长江下游进行开发,这些措施直到德日开战后才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陈调元在利用反租界运动,但他有时也表现出真诚的支持。1939年,陈调元主持了声势浩大的公审大会,号召农村群众和城市市民前来参加,被审判对象是那些在孙传芳和齐燮元手下效忠的腐败官员们,其中还包括许多地方主官。大部分人被判处枪决或绞刑,陈调元借机扫清了孙传芳留下的官僚系统并加深自己对民政的控制。尽管如此,当他失去主力部队后,这种影响力就逐渐被国民革命军的宣传取代了。
1943年,陈调元因癌症逝世。奉天政府追晋陈调元为陆军将军,加号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元帅。汪兆铭在安庆出席了陈调元的葬礼,国民革命军军委赠陆军一级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