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保罗-亚特兰蒂尼微博长文一则
这些年我私下跟朋友说过,每逢米兰输球的时候,我都不太想看微博,不是因为输球本身,更多是因为由此蔓延的负能量。这次托纳利的转会我很寒心,虽然红鸟全面掌权后对此已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且第一个是他。而更令我寒心的是米兰球迷间的互相攻击,有很多极端的,看谁说米兰以后会更好,或是仅仅主观希望米兰以后会更好,就给人扣上“爱资病”;另一方呢,看谁为马尔蒂尼、托纳利抒发情感,就给人扣上“饭圈思维”(还有些更特别的词我就不举例了,举出来就牵扯到具体的人了)。 以前,在米兰成绩低谷的那些年,对于输了几场球就动不动喊脱粉的人我是很鄙视的,也会揶揄几句,但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说米兰已不再是米兰,表示要脱粉的球迷,我不会说什么。因为前者是进了竞技体育的圈子,却不能正确面对输赢,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而后者呢,如果俱乐部价值观、是非好坏评判标准突然变得和你原本爱上米兰的初心完全不符,那分道扬镳合情合理。 有一艘船,在漫长的岁月中陆续更换着衰老的、损坏的部件,终于有一天,船上所有的部件都更换过了,没有一点是原装的了,那么它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有人说还是,有人说不是了。这就是我经常提及的“忒修斯之船悖论”。最近我看到过有人说他喜欢米兰是基于人,或者基于曾经那个时代追求胜利、营造归属感的理念,现在喜欢的人都走了,理念也变了,他当然不会再留下了;我也看到有人说米兰就是米兰,即使米兰的所有人和隔壁全体调换过来,他爱的还是米兰而不是国际。都对,这就是悖论,悖论就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解都成立。 我是从米兰90年代初那个王朝时代加入的,但我这么多年也往前学习了米兰整个120多年的历史,并且沉浸式地做着笔记,就像把我有生之前那些遥远的日子都过了一遍。我感受到的是,“米兰”这个词,不仅包括了成绩的高潮和低谷,还包括了因时代而产生的各种经营理念乃至价值观。就像中华五千年不论汉唐盛世、分裂战乱,还是外族统治,都是“中华”。现在米兰进入的是又一个不同的时代,我不认为它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但因为他是“米兰”,我这一生是要看完全本的。#sempremilan# 我尊重脱粉离开的人的选择,在这里也把我自己的选择及其根源说出来让能共情的共情。我不是靠给俱乐部宣传领工资的(虽然我很想),也不是靠俱乐部的流量恰饭的,我能对选择离开的球迷换位思考,有些人不要换位到我这儿狭隘思路就堵死了。在他们的眼里,没跟着马尔蒂尼一块儿辞职就是“背刺的犹大”,马萨拉的官宣才迟了几分钟,“马岱”、“何魁”的戏码都呼之欲出了;到了球迷层面,留下的就是红鸟的信徒、皮奥利的人粉、被俱乐部收编的大V……这些话术,真的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