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兹与青鸟》作品回顾 Interview 2 上色·背景·摄影·3DCG篇

美术监督:篠原睦雄
美术:长谷百香
色彩设计:石田奈央美
摄影监督:高尾一也
3DCG:富板纪宏
静谧的画面创作
——在制作《利兹与青鸟》(以下简称《利兹》)时,各位是如何推进作业的?
篠原:这次的背景分为两个世界,即霙和希美所在的世界(以下简称学校部分)与绘本的世界(以下简称利兹部分),分别由不同的成员负责。我负责学校部分的创作,而利兹部分则交给了长谷小姐。关于学校世界的核心理念,山田小姐曾说过,想要全面做出“玻璃般的透明感”。《吹响!上低音号》(以下简称《上低音号》)系列的背景是较为浓烈鲜明的;而《利兹》的人物西屋老师描绘得十分纤细,所以山田小姐希望能配合角色设计,背景也呈现出一种纤细而美丽的氛围。听了这番话,我明白了山田小姐想要与《上低音号》截然相反的背景。为了在降低色彩饱和度后背景依然很美丽,我们没有从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入手,而是试图将其他配色也混合进来,阴影色也没有使用太多黑色来表现。在追求亮色调(※1:高光占据画面大部分时,所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色调)画面的时候,我们稍微挟带了一抹青色,这或许就是学校部分背景的特征。至于利兹部分,则是长谷小姐的领域,您感觉如何?
长谷:山田小姐告诉我,要鲜明地展现出学校部分与利兹部分的区别,并希望认真考虑一下画材的选择,于是我使用了透明水彩。作画纸也没有选择一直使用的NEW TMK POSTER(※2:日本MUSE公司推出的一款水彩本,因非常适合不透明水彩而广泛用于动画背景作画),而是采用了高白的WATSON纸(※3:日本MUSE公司旗下的水彩纸品牌,在中国名为棉雪,有高白和原白两种颜色),这种纸的纹路比较清晰,与透明水彩有着很好的相性。通过改变纸质,我们得以做出如绘本一般的背景,进而达成与学校部分风格相异的目标。不过,如果与学校部分差异过于巨大,作品的整体平衡可能会崩溃,这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对此我认为,透明水彩的使用,使绘本部分与学校部分那种纤细且具有透明感的背景完美地连结到了一起。
石田:关于上色部分,在《利兹》开始制作前,公司内部先举办了一场选拔色彩设计职务的比赛。那时比赛的题目,是在篠原先生已经完成的音乐室背景画的基础上,创作出与之相匹配的霙和希美的色彩。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描绘了活跃于这个背景中的人物的颜色,结果竟然成为了《利兹》的色彩设计。就这样,从比赛时画的颜色到创作标准色,我以一种非常罕见的方式开始了设计颜色的工作。山田小姐曾告诉我,“总而言之就是要美丽”,因此与背景相同,我没有把阴影的颜色完全设定成黑色,而是使用了其他颜色。而在交给山田小姐和西屋先生看的时候,西屋先生说:“能把色彩再往上调一些吗?”于是我让色彩逐渐变得明亮起来了(笑)。说起阴影色,在《上低音号》系列中,它的明暗非常清晰,是一种很有真实感的颜色。而在《利兹》中,角色原本的颜色已经很淡了,阴影色也就使用了更加模糊的颜色。不过,肌肤的色彩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亮度和饱和度,并没有在《上低音号》系列的基础上进行大幅改动,毕竟它才是作品的根基。总之我们既要保证它与TV系列不会相去甚远,又要刻意维持《利兹》独有的世界观,就这样不断地调整作品的整体色彩。

此外,在《上低音号》中,角色脸上都有着很鲜明的红晕,而《利兹》中则根据画面来决定有无。而且,即便加上了脸部的红晕,我们也会对色彩进行调整,让它呈现出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这次的特殊效果是大当乃里衣小姐首次独立负责,她非常细致地完成了工作。
高尾:在荧幕上观看时,色彩并没有显得过分明亮,而是浅淡又美丽。这种绝妙的色彩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石田:我们让角色的配色与具有透明感的美丽背景协调统一,同时也把作品整体的饱和度降了下来。哪怕是浅淡到接近于白的颜色,也会努力把它调整为看起来比较柔和的中间色,希望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色彩如果过于明亮,眼睛就会完全被它吸引,无法集中于故事上了。从这个意义来讲,其实最难做的是桥本老师的夏威夷衬衫(笑)。既要抑制那种花哨的配色,又要表现出桥本老师的个性,同时还必须将其融入《利兹》的世界中,这个真的很难。
高尾:在摄影部门,山田小姐也说过类似的话,即“想要如窥视玻璃瓶一般的氛围与静谧”。首先,我们要解读这条山田语录究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从对此的思考开始着手作业。此外她还说过,“这部作品的摄影处理,希望能够体现出利兹部分、学校部分以及回忆部分三者的区别”。关于利兹部分,虽然要求是进行绘本风格的处理,但实际看到素材之后,发现无论作画还是背景都极其出色,我不禁在想,摄影方面真的还有画蛇添足的必要吗?于是,我便先着手处理学校部分的摄影工作,结果山田小姐问我:“利兹部分怎么样了呢?”,我便反问:“那个真的还要处理吗?”(笑)。
石田:山田小姐还说过,“想做出线条的断裂感”,就像以前的赛璐璐动画那样呢。
高尾:没错。赛璐璐时代的动画,需要使用复写纸将动画转描在赛璐璐上,而那些转描的线条会存在断裂。因为山田小姐想有意识地将这种断裂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利兹部分加上了绘本风的不均匀平涂效果,并一点点地将线条做出了断裂感。
石田:不过,在确认影像的时候,那些经过摄影处理而刻意断裂的线条,很容易被当作闪线(※4:由于作业错误或偶然因素导致的必要线条短暂消失的情况),为了消除这种误会,摄影部门又做了一些调整。
高尾:对于线条的表现,我们以卡为单位进行了微调。此外还通过摄影处理,将学校部分的角色线条也弄得细了一些。
富板:这次很多处理方式都是主动出击啊。
高尾:是的。例如线条变细之后,线的交叉处会出现类似“积墨”的情况,我们也对此进行了处理,让这些地方显得更粗一些。
石田:正因为表现出了线条的纤细感,所以那些拉近角色脸部的镜头显得别有一番味道。
长谷:还有,回忆部分的水彩处理真的很棒啊!
石田:那个确实很漂亮呢。
高尾:刚开始可是进行了不少的返修和试错,常被人说“完全没有水彩的感觉!”(笑)。虽然我们在画面上叠加了各种各样的材质,以求表现出水彩风格,但是随着摄像机和角色的运动,材质也必须不断变化才行……还有,为了使脸部镜头不会崩坏,有必要进行各种调整,真的很辛苦。
石田:回忆部分的上色工作只是按照传统方式来做的,因此水彩效果完全是摄影部门辛苦劳动的成果。

高尾:上色部门交上来的卡是和往常一样的手绘风格,我们对此进行了晕染的处理,使描绘出来的主线条不再那么鲜明。还有就是青鸟展翅翱翔的镜头,明明已经非常细致地描绘了鸟的各种色彩,但山田小姐说“全部撤回改用材质处理”的时候,我真的非常震惊(笑)。
石田:实在太奢侈了(笑)。
全体:(笑)。
——3D部门感觉如何呢?
富板:在《上低音号》系列中,有些角色是利用3D动起来的,但《利兹》的角色是全部靠作画的。因此,3D部门主要负责制作桌子等无机物素材。这次教室里的桌子配置颇为讲究,在以往的3D Layout中,桌子并没有被排列整齐,而是处于略微杂乱的状态,不过《利兹》则是做出3D Layout之后,再由原画staff进一步微调,从而呈现出自然的散乱状态。
高尾:说起桌子,那就不能不说桌面!
富板:确实如此!3D做出来的桌子表面会有一种违和的粘黏感,因此我们拜托背景staff画了材质素材,然后把它贴在表面上,这样就更有桌子的感觉了。
长谷:背景部门的鹈之口(穣二)先生画了木纹的材质吧。
富板:是的。不过,材质充其量不过是一张画而已,如果只是单纯地贴在3D素材上,那么远近表里的色泽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利兹》中,我们对贴过材质的3D素材进一步打光,加入阴影的渐变效果,靠近窗边的地方做出发白的感觉,远离窗户之处则营造出阳光洒落的氛围。就这样,有意识地根据桌子所处位置的光源的不同,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素材模板。
高尾:桌椅全部由3D制作,并且与背景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不过在拿到素材,推进摄影作业的过程中,我结合背景看,一瞬间产生了“桌子颜色是不是有点暗?”的感觉……虽然很在意,但我还是继续做下去了。结果山田小姐也指出“有点暗吧?”,于是我又用3D进行了色泽的调整。果然,自己在意的地方就会被别人指出来啊,以此为契机,我决定更加率直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想法。
石田:我也有同感。当自己纠结的地方被别人指出来的时候,不禁会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呢。
随处可见的良苦用心与匠人技艺
——有没有什么《利兹》独有的制作秘闻?
篠原:之前我们没有在其他作品中使用过透明水彩,不过长谷小姐说“利兹部分请务必用透明水彩来做”,因此背景部门第一次认真采用了这种方式。
长谷:比起通常使用的广告颜料,透明水彩的透明度更高,显色性能也更好,因此能够表现出更加鲜亮的颜色。涂绘方法则近似于把玻璃纸重合在一起的感觉,即使将色彩叠加起来也不会浑浊。这次我们的手法是,先在高光部分铺上黄色、橙色等暖色,在阴影部分铺上冷色,然后将纸晾干,再在其上描绘背景。也正因如此,本作的背景比以往要更费时间和工夫。
高尾:是禁止了数字作业吗?
长谷:我想要只有手绘才能表现出来的“偶然”……而这与数字作业是格格不入的,当然如果数字作业也能把那种“偶然”做出来就好了。虽说最终调整色彩的校准环节要在电脑上进行,但利兹部分的背景是一整张画,而且全部都使用透明水彩完成,因此只要失败就必须从头再来。不过有时一些小的失败也会为画面增添“余味”,那种便会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篠原:长谷小姐的理念是不把前景(※5:与背景画分开描绘的背景,大多重叠在人物的上面。在摄影机映射技术中,要将表现纵深的部位分别绘制)区分开,而是将利兹部分的背景作为一整张画来完成。利兹部分的演出由石原立也先生负责,但他在Layout里做出了背景模糊(※6:通过摄影手段对画面进行模糊处理)的指示,长谷小姐便拍案而起,问道:“石原先生,这里有必要做背景模糊吗?”如果加入这种处理,就必须要把前景区分出来,不过长谷小姐坚持认为“全部作为背景完成就好,不需要模糊处理”,还与山田小姐和石原先生展开了直接谈判呢(笑)。
高尾:好帅啊!
长谷:虽然篠原先生把我说得很厉害,但现在想来,多亏当时自己能这样做,放到今天我肯定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心(笑)。不经过模糊处理,直接把描绘的画放映出来,虽然会感到不安,但当时我已经做好觉悟了。
高尾:用透明水彩画出来的东西,想把前景分离出来确实很难,毕竟没有十分清晰的边界线……
富板:实际上有将前景分离出来的地方吗?
长谷:还是有的,因为分离前景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物体近在眼前的感觉。我们使用电脑将水彩画剪辑成前景,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白边,也不能与作画重合时影响画面整体的统一,这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工夫。还有,有些云朵也作为前景分离了出来。那些云并非用白色颜料绘制,而是利用“画具的渗透性”来进行表现。不需要过分强调浓淡,只需在纸上涂上天空的颜色,然后再选择这一色域并裁剪下来,就能通过颜色的渗透得到软绵绵的云朵了。我认为这些云朵的表现真的很不错。
篠原:换作是我,是做不出来那样的绘本世界的。对于各位背景staff来说,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在工作中使用透明水彩,所以真的苦战了一番。
长谷:不习惯用透明水彩的staff一开始会涂得很厚,导致色彩浑浊不清,抑或是像往常一样,没有在画面上层进一步涂抹色彩等等,总之只要画错了就必须从头再来,真的是一番苦战。最终能够完成如此美丽的画面,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篠原:关于学校部分,让监督检查最初绘制的音乐室美术板时,竟然奇迹般地一次性通过了。
石田:学校走廊之类的地方,那种类似漆布的质感以及反光的表现,真的太棒了。
篠原:非常感谢。通过描绘这个音乐室的美术板,我得以彻底领会了山田小姐所追求的画面方向性。而在生物教室的场景中,为了通过色彩变化表现出从白昼至黄昏的时间流动,我们用对光影的颜色进行了调节,但色调暗下来又会失去那种浅淡的感觉,因此保持平衡也是一件颇费心血的事情。
长谷:篠原先生和山田小姐两个人对着电脑屏幕进行了很多微调呢,虽然我完全看不出来调整了什么就是(笑)。
高尾:山田小姐很高兴地说:“看着篠原先生的作业,我把色调曲线都记住了!”
长谷:通过调整色调曲线(※7:在PC软件上使用曲线图形来调整图像亮度、对比度等的补正方法),色彩变得更加柔和了。
篠原:没错。
高尾:说起来,作品中登场的青鸟印花图画(※8:转印画。这里指把画有图像的纸对折,将图像转印在另一面的技法)也是背景部门制作的吧。

长谷:是的。因为背景staff中有两位印花图画专家,所以就拜托他们了。参照着原画staff给出的参考图,借助各种绘画工具,他们把纸折叠又展开,制作了大概100张。这种让色彩自然地渗入纸张,并酝酿出独特风格的过程,真的非常有趣。每位staff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匠心独运地研究了颜料的浓度等问题。将青色颜料对称地转印成两幅画,“是不是就能表现出霙和希美的关系呢”,他们就这样怀抱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断将作业持续推进下去。
——上色部门又是如何工作的?
石田:虽然知道在之后的《剧场版 吹响!上低音号~誓言的终章~》中会有新部员登场,但在制作《利兹》的阶段,他们只有角色草稿之类的东西而已。不过,在《利兹》的画面中,只要出现了新部员的身影,哪怕再小也必须要上色……于是,我们便以《上低音号》系列的色彩设计竹田(明代)小姐为核心,决定了角色们的颜色,并针对《利兹》进行了调整。因此,就这些新人部员而言,其实《利兹》并没有给出色彩指定表。比如梨梨花的对襟毛衣,原本设定的是灰色,但根据山田小姐的指示大幅调整了饱和度,最后就显得发白了。
长谷:绘本部分的利兹与少女也都很可爱呢,角色的颜色是如何决定的?
石田:利兹部分的话,利兹和少女的颜色姑且算是我设定的,而其他城镇中的人物和小物件则是交给了Animation Do的久保(杏美)小姐。因为山田小姐说“麻烦做出儿童向动画的那种氛围”,所以虽然最终成品依旧略显浅谈,但比起学校部分色调还是鲜明了很多。最初我向山田小姐展示利兹配色,她说了一句“有点时髦过头了”,便让我回去重修,似乎在山田小姐的印象中,利兹就是一个住在城外乡下的土妹子(笑)。
富板:我记得有个长笛声部的部员在窗边聊天的场景,里面有的角色逆光,有些并非如此,这种情况下色彩指定是不是很困难?
石田:没错……那个场景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颜色,而仅仅用手绘来表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向演出staff反复确认了无数次。
高尾:还有,我觉得根据光源情况有意识地进行配色是非常漂亮的,比如丽奈和霙交谈的那个场景。
石田:那个场景的话,丽奈被设定成阴影中的彩色,而霙则是标准色。角色在窗前站立时,会出现“明亮的逆光”,因此需要对色彩变暗的程度进行细微调整。因为背景并非完全是阴影中的颜色,所以将标准色的人物和阴影中的人物放在一起的话,色彩差异就会过大,为了看起来不至于有违和感,我们只能通过调整原画的色彩来表现出阴影色,这其中困难几何,咸淡自知。
在《利兹》中,“明亮的逆光”算是一个基本要素,因此即便是逆光部分,色调也绝不能突然暗下去。此外,那些没有阴影色的边缘部分,都做出了高光,从而营造出一种统一感。
高尾:说起山田小姐经常挂在嘴边的“明亮的逆光”,一开始我是完全摸不着头脑(笑)。直到看了参考的照片,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种感觉啊”。虽然阴影的描绘形式本身就在体现逆光,但单从色彩来看却并不是很晦暗呢。
石田:《利兹》中真的充满了各种非同寻常的表现手法。刚才篠原先生也提到了,就是那个生物教室,在作品后半出现的标本、烧杯等小物件,虽然采用作画手段描绘,但完全是用对待背景的方式来上色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养殖着青鳉鱼的水箱,其中的水草可是演出staff小川(太一)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据负责此部分的staff说,直到最终完成之前,他都不断嘀咕着“还差一点,还差一点”,然后一整天都泡在水草色彩的返修之中。他的这种较真也算取得了回报,上色后简直漂亮得不像是手绘出来的。如此杰出的工作成果,可不仅仅是几张素描画那么简单啊。


篠原:还有,图书室里那些文库本的书名都非常有趣,好像每个标题都真实存在一样(笑)。

石田:那个啊,其实所有书名都是负责演出的武本(康弘)先生想出来的,像这种staff抱着玩乐之心埋下的彩蛋在作品中随处可见,所以如果大家能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仔细地观赏,我们会非常开心。话说河豚是全3D制作的对吧,真是超级可爱啊!
富板:那可是负责此部分的3D部门staff使出浑身解数打造的河豚啊(笑)。哪怕是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出来的。另外,水箱周围的物件也都是3D部门负责制作,我记得河豚应该没有作画的参与吧?

石田:河豚全部都是3D制作,我只是给出了色彩指示。以那些颜色为基础,剩余全部都是3D做出来的。
高尾:伞的运动也非常棒,完全分不清到底是不是手绘了。

富板:非常感谢,其实伞也是3D做的哦。像伞这种突然出现3D的地方非常多,风中摇曳的小草之类的都是这样。草的素材是背景staff们画的,然后我们再用3D让叶片一根一根摇动起来,不过因为总是会出现缝隙,所以需要复制无数次图层来进行调整,总计大概有100个图层吧。

高尾:草的运动也有摄影部门的参与,不过这次主要是由3D部门负责,在他们的努力下,感觉运动得更加自然且有层次了。
富板:虽然说了很多像是隐藏小技巧一样的东西,但真正让3D部门费尽心思的,其实还是利兹部分里使用了摄影机映射技术的地方。所谓摄影机映射技术,就是在3D制作的模型表面,贴上背景部门绘制的2D图像。由于利兹部分背景的轮廓比较轻盈模糊,带有一种柔和的感觉,因此在贴到对象模型上时,必须注意不要破坏那种氛围。
长谷:观看完成后的影像之时,感觉绘本就好像要从屏幕中飞出来一样,真的太厉害了!
偶然中诞生的奇迹
——在《利兹》的制作中有什么难以忘却的回忆吗?
高尾:说起与制作相关的回忆,那当然是先行视觉图的插画了!我个人对那个先行视觉图非常有感情!

长谷:那是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呢。西屋先生画了人物,还用水溶彩铅涂了颜色。我听说近处的花是高尾先生上的色。
高尾:嗯。花是山田小姐画的,然后我涂了颜色。作为一位摄影人员,当时不禁感觉“咦,为什么现在是我在涂色?!”(笑)。
石田:以往都是作画人员画出来后,上色人员涂色,再由摄影人员做出如水彩一般的效果。不过我感觉还是那种晕染的效果更好,所以先行视觉图才会超越了以往的模式,从一开始就让摄影人员来进行涂色。
高尾:虽然我也想过,“这难道不是背景部门的工作吗!?”但山田小姐说“想要一种非专业的味道”,所以我姑且在开始前先试着涂了一下,得到监督认可后便正式接下了这份工作。
长谷:我想正是有了高尾先生涂色的花,《利兹》的世界观才最终得以完成。如果没有这个花,《利兹》的世界想必也会大为不同吧。
高尾:唯一得到山田小姐夸赞的是近处的青色花朵,至于其他的全部都是“啊,这样吗”之类的感觉。
富板:配色也全部都是高尾先生负责的吗?
石田:没错,上色部门并没有参与这次先行视觉图的制作。高尾先生所涂绘的花的配色,很有少女感,是只有他才能设计出来的色彩。先行视觉图制作完成后,在绘制其他版权绘的时候,我们也都使用了同样的青色。真的是非常棒的颜色,感觉这些青色花朵甚至都成为了作品的主题之一。
高尾:我也收获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长谷:背景是我来负责的,当时全部重新涂了一次呢。
高尾:咦!这是为什么?
长谷:因为无法一次就决定下来,而且使用的纸张也换了,所以就重画了一遍。那个白桦树干的质感,其实是偶然之中晕染出来的。虽然偶然的颜料晕染和画笔运动很难活用在绘画过程中,但当它恰好发挥出效果的那一瞬间,真的让人无比愉悦。在不经意间,透明水彩时不时就会出现这种“随随便便的偶然”,因此我很喜欢使用它。还有,虽然这幅插画的主题词非“水彩”莫属,但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别描绘素材,结合在一起竟然完成得如此出色,十分令人震惊!这次的先行视觉图,正是各种偶然交织而成的奇迹之作。
高尾:说到先行视觉图,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电影开头出现的“disjoint”和结尾的“joint”,这个演出似乎分镜中并没有啊。
石田:确实没有!这个是后来突然追加的。
高尾:虽然像是临时起意一般的提案,但看完最终的作品,不禁感觉山田小姐比我们思考得要超前很多,一直在切实地引导着全体staff向前迈进,真的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监督啊。
——今天非常感谢各位。
原文:2019感谢祭BOX
翻译:yszk
润色:果壳里的墨墨、抚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