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梅赐琪老师:写作的思维

2022-04-14 17:15 作者:有大米的说  | 我要投稿

注明:

红字:课程重点

绿字:个人感悟与理解

tips.综合提示与反思


0、概述:

写作的两大困境: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后怕——不敢写

“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不会”的遗憾——不会写


tips.这两大困境同样是学生写作时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写作过程中的两大难点。因此当学生处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的写作状态时,教师可以从思维层面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框架。


本节课探讨问题:

Q1.写作:究竟错的是什么?

Q2.写作为什么难?

Q3.写作的三种基础思维


一、写作存在的误区

(一)观点: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二)现象:

1.写作不规范

  • 字词:如“的地得”的区分/敬语错用“谢谢聆听”
  • 病句
  • 规矩(格式):如“通知”、“函”;文献引用问题

2.写作不优雅

  • 文采(形式上的文采掩盖不了内容的缺失)
  • 不大会引用

(三)小结:规范与优雅并不能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1. 不规范本质是知识问题(语文教育教学的缺失)
  2. 不优雅本质是爱好问题(个人对写作爱好的缺失,说理性的文章与文学性的文章写作思路及文采体现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二、写作为什么难

(一)观点:写作是把脑子的经验用人类语言传输他人的过程。

写作的过程:将知识编码成人类语言后用写作呈现(认知主义),再用个体的语言转化为他人的经验(建构主义)

(二)举例


32:23


现象:脑海中的经验到表达的过程中出现了断裂,即知识与表达间的断层。

(三)写作难的原因

1.从知识到人类语言的转化(表达)

  • 概念复盘:【知识】

知识也是人类的学习经验,也是物质及其属性之间的联系。知识通过个体经过反复训练及意义建构,形成长期的心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学习。

  • 观点:知识的本质——复杂自然世界的降维。
  • 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39:51


2.从一般人类语言到他人知识的转化(理解)

观点:文字在进入大脑后会自动识别。


tips.可能的原因:文字进入大脑后,大脑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不能被察觉到的语言知识”,自动将语言调整成自己熟悉的样子——“语感”的运行。


三、写作的三个重要思维:

观点:读者思维、结构思维、创新思维

tips.读者思维是高中课改及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目前由考试的形式呈现来倒逼学校教学改革。

(一)读者思维:站在读者角度“设身处地”思考

思考以下问题:

Q1.“他为什么要读的写的东西?”——通过对方完备的思想体系中找到缺口,针对知识的盲点写作。

读的目的是学习新知(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

通过知识的传递,让他人产生真实的需求。

A1.实操:

“挖坑-种树”理论(创造一个需求)。


(二)结构思维(布鲁纳认知结构说)

观点:“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关于对复杂性“工程型”重构。

(脚手架式的写作,先搭建写作思维)

1.结构提炼与整理:互斥性与包容性

2.结构化的三个关系

  • 计划与变化(写作大纲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调整优化的,成文后的大纲与最开始的大纲之间必然有差异,所以要亲自上手才调节)

大纲——文章(及调整)——大纲(及调整)——文章

  • 加法与减法(先加再减的思路,先整合再精细)
  • 风格与套路的关系(必要的写作背景与个人化特征体现的结合)

思考:“我必须要这么做”与“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注意:结构化的东西极容易形成套路,要多试试新东西。


(三)创新思维

0.举例:柏拉图“洞喻”

1.如何产生创新性看法?

锚定效应:人们遇到陌生问题会触类旁通(迁移、举一反三),但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四、总结

Q1.写作:究竟错的是什么?——意识到个人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Q2.写作为什么难?——“W型写作结构与三个困难”

Q3.写作的三种基础思维——读者、结构、创新


梅赐琪老师:写作的思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