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光动时代:电影海报到底怎么了?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名片”,是在影片上映前用来宣传和介绍电影的一种招贴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电影宣传衍生出的艺术形式。它们包含了电影的简单介绍、电影的图片、导演信息、上映日期、配音演员以及影片的片名等内容。这些信息都是以平面的视觉符号呈现,让观众能够快速了解电影的卖点和精华。一张兼具巧思与美感的海报,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

1957年的黑白电影《控方证人》凭借着精彩绝伦的剧情,在经历了63年的考验和洗礼后,至今被誉为悬疑电影的鼻祖,其海报也极具严肃,红黑配色给人一种浓厚的悬疑感,再搭配上男女主人公两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更是烘托起法庭对峙的紧张气氛。

2005年上映的电影《战争之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用一名军火商的视角,讲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冷漠,权力与利益冰冷,在黑色幽默的玩味间传递反战思想,其海报极为简洁,用冰冷且无处不在的子弹拼接成一幅人像,极为震撼,不仅将传递了影片本身的信息,更将战争的冷酷直击人心。

2000年杨德昌的《一一》,由一场婚礼开始,由一场葬礼结束,欢与悲的交融,生与死的轮回,略带阴郁的影片风格,动情讲述着生命的往复,其海报同样使用红黑的色彩对比,并通过一一在婚礼的背影,给人神秘的探求感,同时也传递出一丝关于人生的困惑感。

2020年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辗转山西、河南、陕西、浙江四省,借当代作家之口,平静且舒缓的描绘出个体眼中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喧嚣的现代社会形成强烈对比,其海报由中国海报设计师创作,以笔为塔,以文学为光,串联山海,将余华口中“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诗意进行视觉化,再用和谐的色彩搭配,为这部文学纪录片增添不少美术风采。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影观众的票务渠道越来越集中在手机软件上,这一趋势对全国电影海报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似乎美感不再是海报所追求的,
反而足够大的文字开始取代人物在海报上的作用,将文字信息近乎填鸭式的直接灌输给观众。

犯罪电影:《消失的她》

反诈影片:《学爸》

好莱坞影片:《碟中谍7》

似乎电子版海报已经失去了收藏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对于影迷而言,海报仍然是迷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商业固然重要,广告固然要紧,但爱美之心是不会改变的,平面广告在宣传的同时,也为城市装点,增添美感;而电子海报不也应该兼顾商业与美感,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让观众愉悦地观影,自信地推荐,以此更容易产生自发的人际传播,更能为电影事业贡献力量。虽说可以理解背后制作“大字”电子版海报传达文字信息的苦衷,但同时也希望海报所寄托的情怀不要消逝,让艺术停留在海报上,也希望“大字”海报不要成为阻碍电影艺术的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