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15课: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笔记

2022-09-01 16:17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重点:

1.明朝中后期的白银货币化。
2.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
(1)起源: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商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原因: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
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④巩固政权的需要。


意义①便利了地区之 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②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③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注: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 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代开元通宝)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规律: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币的演变。


(5)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称为“交子”。
①原因: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②概况: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原因:

①北宋商 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铜钱等携带不便
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意义:与铜钱兼行, 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6)元朝: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7)明清
①演变: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②影响: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明清 :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原因:①纸币(宝钞)的弊端;

②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 ;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
⑤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
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清末机制币的出现,不但使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

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两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近代

(1)晚清: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后: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内容:①统货币发行权, 法币为唯一流通 货币; ②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③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评价: 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其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①国统区: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各地拒用金圆券,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②解放区: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国近代的货币是在古代货币制度的基础上,受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的影响,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的。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发展着独立的货币制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制度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人民币体系的形成: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人民币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72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决议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世纪初-二战结束)
(1)原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过程: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3)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的特点

①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
③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不易贬值。
金本位制产生的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巩固了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金本位制是资本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产物


金本位制崩溃,英镑地位下降。

原因:
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②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也放弃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彻底崩溃。
表现:
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年)

(1)背景
①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黄金储备锐减,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过程: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作用: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影响:对美国: 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 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便利于美国的扩张)
对世界: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体系维持的基本前提:
①是保证美元能够按照官价,即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自由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②是美国能够提供足够的美元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瓦解:
(1)标志:
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
②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此外,其他主要西方货币也都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取消固定汇率制度)
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一经济危机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权。
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1944年7月,美、英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得以重建。


3.当今国际贸易体系

(1)浮动汇率制: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2)国际货币的多元化: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牙买加会议与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国际储备也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


为什么要建立世界货币体系?

(1)借鉴经济危机的教训: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发行的纸币(如美元、英镑、法郎等)不与黄金挂钩,导致各国纸币之间的兑换失去了统一的参照物和标准,出现了汇率混乱。
(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尤其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
(3)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处于优势地位。
(4)美国极力规划战后“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怀特计划”)
(5)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中国方案·中国担当

近年,通过中国的持续努力,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接受,人民币将在世界范围内行使货币功能,逐步成为贸易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金融交易和投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入篮”使人民币走向国际得到了官方认可,鼓励了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直接用人民币结算,避免用美元等其他篮子货币结算存在的汇率风险。这也证明,中国的崛起也使未来全球经济、全球金融的稳定和治理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今天的中国正以自觉的心态和自信的面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第15课: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