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

2021-11-25 08:24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

《文博》 1988年02期 马志祥 张孝绒

一九八七年九月八日,西安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农机站的同志在雁塔区曲江乡岳家寨土壕挖土时,发现了一批文物,遂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我们到现场进行了调査。从残留墓形来看,该处可能为一洞室墓,大致呈东西向,由于墓葬原状已被破坏,所以无法确定其准确尺寸、型制。现场残存一些朽木、锈铁钉及小片残骨,无砖出现。据当时在场的同志讲,所出土的陶俑、陶器等都在墓室的东端,至于具体的排列情况已不清楚。根据墓内出土的买地券可知该墓是元代墓,墓主为李新昭,葬于元泰定二年。现将这批文物简述如下,

—、陶俑

1,人俑共六件,均完整,模制,灰陶,女俑一,男俑五。

女立俑泥质灰陶,双耳戴坠,两耳背后梳高起的双螺髻,上穿左衽窄袖短衫,腰间系带,结于胸前,两端下垂,双手笼于袖内,拱于胸前,上托一圆形带盖器物,下着曳地长裙,裙带自上衣下边垂于下腹,裙下微露足尖,通高24.3厘米。此俑比例谐调,衣着秀雅,面带微笑,神态恬然,双目正视前方,活灵活现,写实性强,使人仿佛看到了彼时少妇迷人的风彩,可谓元代雕塑中的佳作(图版壹:1、2)。

男立俑分拱手俑、牵马俑两类

拱手俑I两耳背后杭双辫,身穿右衽窄袖长袍,于胸前扎一結,双手笼于袖内,拱于胸前,长袍下微露裤脚,足登毡靴,站在长方形踏板上,通高26厘米。

II服饰、姿态与I相同,双手笼于袖内,拱于胸前,左肘内侧与身体相挨处有一小孔。头梳单辫,垂于脑后,上戴盆形帽。通高27厘米(图版壹:3)。

III服饰、姿势与V同,梳单辫,头戴盆形帽,只是右肘腕搭一条形巾。但此俑面部神态与1、1有别:头微昂,目光注视左上方,嘴角微微下弯,面部表情极为复杂,初看似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样子,细观则显示一种有苦难言,无可奈何的神情(图版壹4)

2,车马俑

I耳后梳双辫,身穿右衽窄袖长袍,腰束软质长带,结于腹前,左手笼于袖内,右手握拳前举,拳眼朝上,作牵马状,长袍下露出裤脚,足登毡靴,头截盆形帽。此俑神态严肃,给人一种威武自信之感。通高27厘米(图版壹,5)。

II制法、服饰与I相同,头梳单辫,左手笼于袖内,右手张开前举,掌心朝下,袖口卷起,通高27厘米(图版壹,6)。

陶马两件,马饰马具略有不同

I长鬃分披于左右两侧,马首高昂,辔头、胸带、鞘带、鞍荐俱全,口中含嚼。后鞍桥下部两侧各有两个套环,其中两个套环穿有带子与精惜相连,并在臂部挽有总结。马尾下垂,尾梢打结。四蹄踩在长方形踏板匕通高27.5匣米,长29厘米(图版壹7)

II马残,经修复。形态、大小同I,但该马背驮有囊包,包上盖兽皮,用绳索捆绑(图版壹:8)。

车马一套,一车一马

马 该马与I、II相比,显得较小,长22厘米,高15.5厘米。马尾下垂,马首微昂,显得不太精神,口中含嚼,长鬃分披两侧。背部横盖一长毡子,边围刻有平行凹纹,内部阴刻牡丹花纹,毡子两端为椭圆形,垂过马肚,马背部高高突起,可能是马鞍或其他垫座被盖在毡下。在背部突起处有一左右穿孔,穿绳后正好可与两车辕端的小孔联为一体,推测该马当属驾辕之马。

车 辕残断,经修复,两辕端为龙首,首稍后(龙颈部)各有一穿绳小孔。车高27、总长41厘米,辕端至车厢19厘米,车厢为长方形,长16.5厘米,宽11.5厘米,车厢、车辕浑然一体。车厢左右侧壁上部各有一直根窗,车厢后壁封严,前面畅开,车厢上有一板瓦状的车盖,盖长30、宽17.8厘米,前面伸出车厢9.5厘米,左右两边沿及后边沿刻有双层花纹,前沿上端作帘子卷起之状,褶皱纹理明显,车盖上部有一四棱隆起包,很似蒙古包的形状,包上有宝顶。轮径13厘米,每轮16辐(图版贰:1)。

3、动物俑

陶鸡一件,站立状,高13.5厘米(图版贰,2)。

陶卧狗一件,高9厘米(图版贰3)

陶卧猪一件,高7.2厘米,长13厘米,(图版贰4)

陶卧羊一件(残),高10厘米(图版贰5)

陶龟一件,髙4厘米,呈行走状(图版贰6)

二、陶器

1、陶灶一套,灶为圆形,方口火门,对面灶壁有烟囱,灶上套有一锅,锅口外有-忌戸宜E子长生土旨巳谒上肖四层蒸笼,通高25.5厘米。这套灶具制作精致,锅之造型与现在普遍使用的深铁锅形状极为相似(图版叁:4)

2,陶仓六件(二件残),圆筒形,仓肩部有一较宽平沿,沿上作覆碗状,小圆口,口沿微卷,圆唇,有盖,盖上有小抓手,下有底座,通高23.5厘米(图版叁,1)

3,陶方盒一件,盒身四侧面基本呈长方形,盒口周围呈穹隆状,小圆口,方形盖,截面与盒身约等大,通高18厘米。

4,陶粉盒一件,盒盖、盒身呈现为两等高的球冠状,子母口,高5厘米。

5、陶碗五件,据其形状、大小可分三式

I一件,侈口,斜壁,高实足,通高4.6、口径7.5厘米(图一:1)。

II两件,侈口,斜壁,矮圈足,高4.2、口径9厘米(图一:2)。

III两件,敛口,斜壁,假圈足,高4.8,口径10.4厘米(图一:3)

6,陶罐一件,侈口,小平底,鼓腹,最大径在中部,口径8.6、底径5.2厘米,通高10.2厘米(图一»4)

7、陶勺子一件,椭圆形头,长柄微曲,通长12厘米。

8、陶鼓形罐一件,形状似鼓,有底无盖,在两侧端各饰一圈乳钉纹,高10厘米,径16.8、底径5.8厘米(图一:7)。

9、陶炉 一件,三足,斜直壁,平底,平口沿略内敛,腹稍内收,口径11.8厘米,通高6.2厘米(图-·∶5)。

10、陶蜡台 一件,上有蜡盘,下有圆座,颈部有两道凸圆棱,通高12厘米(图版叁2)

11、陶灯一件,敞口,束颈并有三道凸棱,圆肩瘦腹,下为盘形平底座,通高14厘米(图版套:3)

12、陶扁壶两件,双附耳,扁鼓腹,圈足较高且外撇。一件方口,另一件为椭圆形口。扁壶颈部由两条平行凸弦纹分为大体相当的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云纹,其余两部分为回纹。云纹部分正前后两面各有一兽面纹。腹部通过一对宽带纹分别与壶颈部及座部相结,腹部为云纹,前后两面各饰一兽面纹饰。座部亦为云纹,较模糊,前后各饰一草叶纹。两壶通高14.5厘米(图版叁:6)

13、陶碟四件,形制相似,平沿浅腹,矮圈足,平底。但大小不一,其中两件等大,口径皆为12.1厘米。另一件口径为13.1厘米,内底有一凸环带纹。最小的一件,口径仅为6.6厘米(图一:6)

14、陶盆两件

I 宽平沿,曲壁小平底,高4.4、口径16.8、底径5.8厘米(图一∶7)。

II卷沿鼓腹,平底,高5、口径14、底径5.2厘米(图一:8)。

15、陶盒筒形,圆盖,方口,通高19、底径10厘米。

16、陶瓶一件,喇叭口,束颈,腹下垂,矮圈足略外侈,高14.8、底径5、口径5厘米(图一:9)

17、陶晅直壁,平底,浅腹,带短流,口沿外饰凹弦纹,通过流部,口径10.6厘米(图版叁:7)

三、其它

1.景祐元宝一枚,直径2.5厘米(图二)。

2.买地券一块,砖质,长36、宽37、厚6.5厘米,在其右侧竖写有“合同”二字的右半部。据买地券末“右券乞墓中祖考李新昭用"句可知,合同的左券可能在地主手中。其字为朱红色,全文如下,

维大元泰定二年岁次乙丑二月辛巳二十六日丙午孝孙李安伏口

祖考妣未如茧坟夙夜忧思不遑安厝遂于奉元路口口口

一段长二十步宽

十七步三分五厘租三百四十七步合震冢

庚穴之吉地口口

祖昭穆坐穴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口口

勾陈封步界畔道将军齐整阡陌致使千年万载未

无违碍今备牲牢酒脯百味香新共为信契财地交构

各已吩咐令工匠修莹安葬大吉

知见人岁月主代保人今日直符故气斜精不得忏

恢先有居者来避万电违此约地府主吏自当其

祸助葬主存亡悉皆安吉,矣急如

五帝使者女青律令

右券乞墓中祖考李新昭用

元泰定二年即公元1325年,故此墓当属元代中后期墓葬。无论是在器类上还是在造型上,该墓出土器物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器物与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西安玉祥门外元代砖墓等墓葬出土陶器有相似之处,(上接11页)郦注引应劭《地理风俗记》作崗同。按圄字又见《汗简》.。同从言,言元部疑纽,圜元部匣纽,二字建韵,声俱为舌根音,旁纽,故圜N可能是通假字。圜字见五年陶器内容也比较丰富,制作精细。此外,根摒该墓无砖出现,随葬品几乎全为陶器而未有瓷器、铜器等情况,也可推知该墓主人或其家族可能只是一般平民。总之,该墓出土器物为我们研究陕西元墓的特点、元俑的艺术特征、元代服饰及社会生活状况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摄影张斌元)

附记,

就在李新昭墓文物送交博物信之后三两天,工地又送来了一些元代文物,据说就在李墓北三、五米处,这些文物残损严重。完整的人俑三件:一女俑,其发餐为高螺专.男侍俑两件,皆拱手,双辫者,右脆搭巾,单辫者左肘内侧可能原插有物,现只存一小孔。另外还有罐、碟、金、琬、仓、炉、方金、陶龙、龙首车盧、陶鞍马等,这些文物的种类、形制与李墓器物极为相似,或许两基有比较亲近的关系。根据西安东南郊以前还出土过许多元代文物的情况,可现在西安南郊曲江一带可能是元墓比较集中的区域。

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